许多事情即使当时发生在一起,彼此之间也只是邂逅,并不是一源之水。春风翻检过,又随意的堆垒在一起,若没有些飘飘洒洒的身姿,怎么能够恰如柳絮因风起?还不都点点滴滴,洒在岸畔柳下,如残红如泥了。
只是一步一个脚印,量着过去,虽然近看着清楚,远了就量不透,看得见,也量不出。所以归途上的远近,不光有步量,也看心情。柳含絮此刻就有些心情,所以步量之外,颇费踌躇。紧了显得匆忙,不稳当,飘飘然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不真实,影响整理的可信度。松了显得拖沓,虚与委蛇,大概齐的效果,给人的样子就不含蓄。柳含絮既不能步调太紧,也不能太松,于是就颇费踌躇,与周围的许多事情还凑不到一起去,飘飘然若遗世而独立,当然只是一种比喻,柳含絮又不是柳絮,不至于飘然成这个样子。
飘洒也并不是坏事,许多事情就这样凑不到一块去,独立于流水之外,让人捉摸不定,量也量不透,看着还远。于是就不量了。没有人费周章去整理这些飘洒的事情,柳含絮也只在意廊桥里遇到的故事,别的只管飘洒,与此时无关。与此时无关,当然只是飘飘洒洒,絮飞天外的模样,不关流水,不关廊桥,不关村口,不关密林,与书本无关,与传言无关,与往事无关,与整理无关。无关的事,就这样飘飘洒洒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有时候会有些神来之笔,就像魅影,却绝不会有飘洒的意味。谁也不会把柳絮当成魅影,特别是村里人,传言虚听是虚听,却绝不会空穴来风,就像柳含絮到廊桥里读书,并不是虚浮的尘事,才有特定的意义,能够邂逅那尘封已久的残卷,听闻流水里的往事,偶遇入廊桥的魅影,虽然整理上颇费周章,却绝不会飘飘洒洒的,就算不是一步一个脚印,也有许多的份量。
此时此刻,就算村人们还没有传言,柳含絮也掂量着了,沉甸甸的,密实实的,金灿灿的,清莹莹的,就像村人们已经听闻了一样。此时此刻的飘飘洒洒,必定于当下的主线无甚关联,可能只是它山之石,注意到此时此地,有些颇费周章的所在,故而也来探望一二,绝没有喧宾夺主的意味,飘洒而来,飘洒而去,把许多的幽情都随意飘洒了,融入悠悠古今沧桑中了,了无痕迹。
以柳含絮的视界,还不足以明了这些飘洒的意义,多半还在廊桥里的故事里打着蹉跎,增些感怀。不过老先生并不会将这些飘飘洒洒的事情与书本的正理名言混为一谈,能审问的辞章也不会有一二与飘洒相关,这柳含絮大可以放心,不必要在意。能把廊桥里的故事整理好,流传下来,柳含絮也已经尽了十二分的气力。许多沧桑尘事、悠悠苦乐、感怀沧桑,就让别人去细细描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