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5章 若朝中无人,臣愿担此重任!
作者:牛墩   阴神司探最新章节     
    文臣中一多半都附议,他们很少形成这样的共识。
    陆遥看着越来越多站出来的文臣,心中冷笑,果然,想自己去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还没表态的都是各部大佬了,还有就是刑部的诸位都纹丝未动。
    陆遥看向了那些武将,他们难道觉得自己不是合适的人选?
    “陛下,臣愿为先锋,辅佐陆大人领兵镇守西南边陲!”
    宁远将军刘继勇出列说道。
    这人一出列自荐,顿时让众人不由注目,这人可够勇的。
    众人对他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先前征西的时候,这个人就自荐过一次。
    不过,那个时候被人怼了回来,张驱虏,方文卓这几个,他无论军功,资历,还有家世都远远不如,最后便黯然退了出来。
    如今再次自荐,这回应该是没人和他争了吧?
    “回禀陛下,臣也愿意!”又一名武将站了出来。
    陆遥没说话,关键还是看陛下的决断。
    这个时候说多做多都是错,先等等看,看都有些什么人跳出来,在给自己做局。
    不过两人都只是五品武将,其他武将并没有吱声。
    礼部侍郎张弛,现在一个人,站在武将群中,感觉很是尴尬。
    主和的人不少的都发言了,可是朝议的进程变化,这些人并没有往他那边走。
    他不由想站回自己原来的位置去,那群武夫却是隐隐的挡住了他的去路,让他在整个殿内极为惹眼。
    “回禀陛下,若是陆大人离开京都,那京都没有一品上的高手坐镇,春秋门逆贼突袭,也会是一大麻烦!”
    张弛往殿中央挤去,一众武将见他要发言,便只得让开了路。
    众人没想到的是,他为了出来,居然替陆遥张目。
    陆遥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这个问题,寻常朝臣是不太会往这个方面考虑的。
    “哦,什么时候张大人对江湖武者也这么感兴趣了?”
    一个附议陆遥镇边的文臣开口讽刺道。
    若是陛下真的因为这个原因,将陆遥继续留在京都,这次的谋划怕是就落空了。
    “回禀陛下,先前听闻斩甘罗的并非陆大人,而是另有其人。
    甘罗当时已突破一品上,想来立此功的人留在京都,也足以威慑春秋门了!”
    张弛却是没有理会那人,开口继续说道。
    很多人闻言眼前一亮,原来是如此盘算的。
    虽然没有公布是何人所为,但是他们都猜出来是秋瑜。
    秋瑜本就是绝品高手正清道长的关门弟子,跟随陆遥身边很长时间,现在很有可能已经晋升一品上了。
    赵泰皱眉看着殿中群臣,这些人,此刻借机对陆遥发难,目的只是除去陆遥的威胁么?
    “顾相怎么看?”
    赵泰沉默半晌,开口问道。
    顾正德连忙从太师椅上起身,躬身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不妥。
    陆大人的提议是好的,陆大人或许有领兵的天赋。
    可如今,朝中这么多武将不用,却派一个有天赋却没有经验的陆大人前去镇守,实在荒唐。
    而且此等时候,逆贼趁机作乱的可能性极大,京都六扇门地司部承担京都护卫之责,也是重中之重!
    派陆大人镇边,怕是会顾此失彼,甚至两手皆空!殊为不智!”
    顾正德一番话说得一堆文臣尴尬不已,不智说的可不就是他们这些人?
    顾相方才明显是针对陆遥,想把陆遥架在火上烤,怎么如今却为他说起话来了?
    “陆爱卿,你自己怎么想?”
    赵泰没有对顾正德的挂置评,却是问向了当事人陆遥。
    “回禀陛下,若朝中无人,微臣愿担此重任!
    不过,诚如顾相所言,微臣分身乏术,要么守京都,要么守西南边陲。
    如何安排,但凭陛下做主!”
    陆遥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你让我去哪?我便去哪?
    我去了西南,你们自己就要守得住京都。
    靠这些文臣武将守京都?
    他们可以守住不让逆贼攻破城池,但是却防不住春秋门杀手的刺杀。
    “说得都不错!顾相说得不错,顾此则失彼!
    陆爱卿说得也不错,如今朝中无人!
    此事所涉,无非钱和人!限你们每人出一个章程,如何筹钱?如何选人?
    明日早朝,给不出来的,廷杖二十!减俸三级!”
    赵泰指着那群文臣武将,怒骂道。
    “陛下息怒!”
    一大堆人跪倒了下去,慌忙说道。
    减俸不是罚俸,罚个一年半载,后面还会回来,减俸又廷杖,那仕途怕是也到头了。
    廷杖二十,那身子弱的,怕是被打死也有可能。
    众臣都是惶恐不已。
    “顾相,谯国公,姜尚书,陆遥,你们四人留下,其他人滚吧!”
    赵泰挥手,再无耐心与那些庸臣说下去了。
    其余众人连忙行礼告退,匆忙离去。
    留下的四人各自对视了一眼,陆遥有些讶然的看着谯国公,这个国公虽然名为国公,却只是鸿胪寺卿,主要便是负责邦交接待使臣。
    看来接下来,这是要议定如何回复吐蕃的国书了。
    那些武将,陛下竟一个也没有留下来参与议事。
    “前些年,太尉千古之后,除了方文卓,张驱虏等人,我大赵武将愈发不成气候了!
    有胆直面吐蕃铁骑的不过两个五品将军,实在可笑!”
    赵泰叹道,面色阴沉至极。
    偌大的赵国,可以拿得出手的将军都没几个,真是羞煞人也!
    “陛下,乱世出英雄,陛下不妨开武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都知存亡危机,必定踊跃投效朝廷!
    一来可以解决征兵问题,二来可以发现真正合适的领兵将才!”
    陆遥开口说道。
    “武举?”
    赵泰眼睛一亮,这个前朝曾用过。
    当时也是世道纷乱,贼兵四起,武举倒是招来不少当世名将,延续了前朝国祚十余年。
    “陆大人心思敏捷,臣附议,武举的确可以开!
    不过此刻的燃眉之急,此举却是解不了!”
    顾相开口说道。
    火烧眉毛了,先灭火再言其他吧!
    “顾相说得是,眼下这事,姜大人觉得如何处理为好?”
    陆遥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兵部尚书姜致远问道。
    兵部若是不支持出战,那战事便是开了,也会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