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找林飞
作者:过节不收礼   回来的儿子最新章节     
    1940年5月7日 星期二
    上午十点,上海市警察局。
    周春生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桌上堆满了昨天开会时警察局下属各个分局递上来的案卷。
    里面都是近期各个分局遇到的难以侦破的大案要案,需要总局予以支持,说白了就是要钱,至于人和装备有了钱什么都好解决。
    周春生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他自己也没少干向市政府哭穷要支持的事。
    他随手翻看桌上的案卷,心思却完全不在这上面。
    昨天晚上陈恭澍派来与他接头的军统特务试探性的问他有没有林飞的线索,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对方告诉他林飞好像加入了忠义救国军淞沪分部残部。
    也就是何天凤带队投降汪伪后没有跟着去和平救国军的残部。
    至于为什么是好像,是因为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在核查各行动队上报的成员名单时看到了林飞的名字和简历,随后发文至军统上海站进行核实。
    周春生表现的对林飞的行踪没什么兴趣。
    对方又告诉他上周六林飞所在的部队与和平救国军在嘉定区南翔镇附近发生激战,林飞所在部队被打散,死伤惨重,林飞下落不明很可能已遭不测。
    周春生非常平静的说了一声知道了。
    就在上午来警局前他向和平救国军嘉定的负责人求证过上周六确实发生过战斗。
    此刻的他在连续翻看了奉贤、北桥、南汇、川沙分局的案卷后发现排在最前面的都是关于假币的,金额最低的有五百,最高的有九千。
    他将案卷扔回桌上,脑子里闪过上一次假币案时林飞坐在办公室里向他汇报的情形。
    他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走了好几圈后,终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
    1940年5月8日 星期三
    上午九点,周春生在上海西站乘上了前往南翔站的火车。
    1937年12月1日,中华民国伪维新政府将江苏省所辖川沙、南汇、奉贤、崇明、宝山、嘉定等与上海关系密切的县划归上海市,同时改县为区。
    1944年8月郊区各区改回县建制。
    由于嘉定区的政治中心包括区警察局在1912年至1945年5月间都在嘉定北部距离南翔镇20公里的娄塘镇上,嘉定区周边其他乡镇的警力多由当地的民团、保安团、维持会负责。
    所以虽然嘉定区归上海市管,但是上海市警察局副局长的身份在除了娄塘镇外的其他地方就是个摆设,周春生此行并没有打算通知当地的警察部门。
    今天他穿了一身淡灰色大褂,脚踩着大美华布鞋,为了应对沿路伪军和日本宪兵的盘查,拿的是76号的特工证,出于安全,将警局的配枪藏在了大褂内。
    一个小时后,火车缓缓驶进了南翔站。
    淞沪会战时嘉定是中日双方的主战场之一,战后整个嘉定几乎沦为废墟。
    最早占领南翔火车站的日军
    被轰炸后的南翔镇
    1928年的南翔站
    日本人占下嘉定后,通过维持会强征当地劳役对基础设施进行修缮。
    当然要回到战前的情况完全不可能,类似车站站房以及马路、市政设施等也就刚刚满足军用而已。
    至于民用设施则全靠当地百姓自己。
    所以周春生下了火车后对南翔镇的第一印象就是满目疮痍。
    不过虽然到处可见被炸毁后没有修复的断壁残垣,但是马路上收拾的还是非常干净,路两边的商铺大半都已恢复营业。
    嘉定以前有个民谣:“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教化嘉定食娄塘,武举出在徐家行。”
    (清雍正二年也就是1724年宝山县从嘉定县划出,所以之前罗店,江湾,大场都是嘉定县的)
    银南翔的银指的是棉花。
    南翔过去主产棉花,十亩田中九棉一稻,一到收获季节到处都是银白色。
    所以镇上的商铺多为经营棉纺业。
    棉花刚摘下时称为籽棉,经轧花行加工后分离为皮棉和棉籽,皮棉处理后在纱厂纺成棉纱,棉籽可加工成棉籽油。
    嘉定沦陷后,日军对棉花实施管制,当地的棉纱厂因为无法获得原料难以为继,南翔镇上的商铺剩下的都是经营籽棉和皮棉的。
    虽然此时的棉花交易和运输都是在日军的刺刀下进行,但是一来日军士兵数量有限管不过来,二来日本商行给的收购价非常低,走私和地下交易根本堵不住。
    所以周春生到的时候虽然不是棉花收获的季节,所有商铺里看着都是空空荡荡,但是依旧有不少外地的客商在镇上各处寻找机会,他们都知道这些籽棉或者皮棉商的手里还有存货。
    周春生在镇上主街寺前街走了一个来回,最后坐进了看起来是整条街上最有气派规模最大的同泰里轧花行对面的茶馆,而这间茶馆也是整条街上客人最多的。
    (寺前街现为南翔老街人民街,因在云翔寺前得名,云翔寺在淞沪会战时被炸成废墟,2004年复建完成。)
    他在茶馆的一角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一杯茶以及老板推荐的酥饼,随后便静静的观察茶馆里的客人。
    他来这里自然不是为了做棉花生意而是为了找林飞,由于人生地不熟他必须要找一个对南翔以及周边情况非常了解的人。
    茶馆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在这里找再合适不过。
    很快独自坐在窗边的一个男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男人大概三十多岁,穿着黑色西装,右手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左手托着一个开着盖的茶杯,右脚翘在左脚膝盖上,右脚脚尖不住的上下左右晃动,身边放着一个黑色皮包,里面塞得鼓鼓囊囊,不过男人似乎对皮包不怎么在意,斜放在距离他半个身位外。
    男人一边抖腿一边不时瞟向对面的同泰里轧花行。
    几分钟后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男人进了茶馆,窗边的西装男放下茶杯和翘着的脚站起身冲对方挥了挥手。
    中年男看到了西装男,走到他的正对面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