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1977年,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终于回到北京,开始主持工作。
那一年,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了一段话,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当时,报纸上刊登这段话时,我们这些臭老九都哭了。你们别笑,这是真的。没经历过十年批斗的人,是不会理解邓小平同志说这番话的意义。
果然,当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停了十一年的高考恢复了。将近600万考生踊跃报名参加高考。
考虑到当时教师奇缺,很多考生没有老师去教和辅导,各地印刷厂开始疯狂印刷《数理化自学丛书》,让考生们能够依靠书籍自学成才。
这套丛书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1963年联合出版的。《丛书》在文革期间被叫停了,到了恢复高考那年,再次出版,重见天日。
各地的新华书店,一开门,就发现外面排起了长龙。这些人都是准备来抢购《数理化自学丛书》的。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套《丛书》终究退出了舞台。但它从1977年起,总共发行了7395万册。
在当时的环境下,能有这么大的销量,我看,现在的课外辅导书是不可能突破这个记录了。
可见,当时的人们是多么渴望知识的。很多年轻人正是在这套丛书的引领下,跌跌撞撞走进了科学殿堂的大门。
可惜,由于1977年的时候,全国的大学储备不够,很多考生落榜了。
当时,二十二名考生当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挤上大学。录取率不到5%。对了,现在大学的录取率是多少了?”
“前段时间看新闻上说,好像是93%。”
“一百个考生里,录取九十三个?”
“对。”
“现在的考生真是幸福。时间到了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再次宣告——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返了。
同时也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终于,从那一刻起,知识分子彻底摘掉了戴了十几年的臭老九的帽子。
消息传出,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奔走相告,额手称庆。有些人真的是忍不住老泪横流。
1980年10月1日,中央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了。当时又是一大批人激动得大哭,一夜未眠。时代总算翻过了那不堪回首的一页。
到1997年,我们国家申请专利总数首次超过英国,在世界排名第五。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这比的是总数吧。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还是不如美、日。”
“嗯,人均起来,我们现在排第六。但这成绩也是相当不易了。要知道,我们从打倒臭老九,到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走了一条十分曲折的、十分坎坷的弯路。
现如今,我们也在不断缩小差距,估计再过十年,我们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就可以超过美、日了。当然,这个得靠现在的年轻人去努力。”
“那恢复高考后,教师那么奇缺,前辈你一定是桃李满天下了吧。”
“唉,我就说自己倒霉吧。在恢复高考的前一年。灵山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准备了一桌简单的酒席,欢送我离开灵山中学。
当社会开始需要教师时,我已经离开了教师的岗位。但是不久后,我终于很幸运地抓住了历史的机遇。
1979年,国家开始尝试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办经济特区。1980年,国家又开始推行包产到户。吃大锅饭的经济体制开始发生转变。
1984年4月,国家批准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港口城市,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10月,国家宣布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启动了。
当时,我和老伴住在天津郊区,跟随继子生活。因为我们夫妻两人没有收入来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拮据。
在报纸上,我看到这些报道,心里有些蠢蠢欲动,便和老伴商量,准备去周边农村收一些红薯,烤来卖,让孩子们的负担少一些。
在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市场运行僵滞,流通渠道单一,供应十分短缺。
大部分商品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凭票证限量供应。一些重要的商品,有票也不一定买得到。
比如,买电风扇要凭票预约,买彩电得千方百计找门路,买自行车必须托各种各样的关系。所以,我当时觉得,烤红薯有钱途。
老伴有些担心,说搞这些是资本主义尾巴,会不会又被人批斗。若在十年文革里,我们是绝对不敢这么做的。
我当时说,不会的,你没看报纸上讲了,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我们烤个红薯,怕个球。再说了,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再不试一试,这辈子就过去了。
于是,我和老伴就开始在天津沿街卖烤红薯。我记得,那是1984年的11月。在整个天津,就我们老两口子在卖烤红薯。
说是不怕,其实我心里也直打鼓。白天不敢卖,只有到了傍晚,才敢推出来吆喝。让我们没想到,不但没人抓,生意还特别地火爆。
第一晚,我们夫妻两人回到家里,看着手中那些钞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人数了一遍又一遍,都哭了。第一次发现,原来赚钱那么容易。
我们老两口在天津沿街卖烤红薯,对我们的小家庭来说,是迈出了经济好转的一小步;但对当时的改革开放试点的缩影来说,却是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受我们老两口的影响,天津街道上卖各种东西的小摊子开始多了,有卖服装的,有卖玩具的,等等。
只要自己不浪、不赌,我记得,当初第一批敢于下海吃螃蟹的人,都发大财了。因为,那时候的竞争真的很小很小,不像现在这么卷。
我们在天津卖烤红薯两年多,才出现第二个同行。到了那时候,我们的买卖已经升级了。
我们在天津买下一间临街的小铺子,开始卖各种小吃,不仅仅是卖烤红薯。在国有工厂当工人的继子,继媳妇也辞去了铁饭碗,加入我们老两口子。
1988年,我和老伴把天津的店交给继子打理,回到北京,又开了一家小吃店。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叫在外地市场复制成功经验。
时间来到1992年,北京工商银行朝阳区分行的一个工作人员找上我,说他观察我们的小吃店很久了,称赞我们经营得很好。
还问我,既然生意这么火爆,想不想扩大经营。他说,国家为了支持老百姓创业,现在有无抵押、无利息的贷款政策。你有没有新想法?
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真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于是,我便和老伴、继女商量,说我想贷款,去开一家大饭店。我的想法得到了她们的支持。
几天后,我便把开大饭店的计划和工商银行朝阳区分行的领导汇报了。他们行长还亲自来考察我们的小吃店,觉得可以放贷给我。
在十几天后,无抵押、无利息的贷款放下来了。要知道,我当时根本不认识银行的领导。那种感觉真的就像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1989年的1月,我买下了宣武城南长街的四合院,也就是光绪年间,我们家原来那个四合院。
我把它买来,改建成饭店,名称还是叫香喷喷饭店,主打的招牌之一依旧是咸鱼猪肉粥。当然,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自筹一部分。
一开张,饭店的生意就红火得不得了。那时候,我们家的香喷喷饭店绝对在北京十大饭店之内。
虽然说,改革开放之前的倒霉事,我都碰上了。但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却又都让我赶上。
到了九十年代,我在逛商场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商场里开始出现我们中国品牌的商品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商场里摆的全是洋人品牌的商品。
我是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国货一点一点地,在各大商场里崭露头角,从服装、家电到手机、电脑、汽车等等。后来,国货不但在国内脱颖而出,又开始出海。
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功名尘与土,从一无所有到包罗万象,从无人问津到名满天下。我们的国货当自强,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再后来,我妻子去世了。我呢,因为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便把香喷喷饭店交给继女打理,自个去游山玩水,顺便打听咸鱼宗的事情。
我刚到杭州落脚,你们就拿着武侠协会的介绍信,找上门来。我便和你们讲起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