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谋吐谷浑恩朝对,唐吐鏖战藩镇迫
作者:君子以懿文德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第834章 谋吐谷浑恩朝对,唐吐鏖战藩镇迫
    开元二十一年六月
    武威军、河西军、安西军三军共计两万五千军士自鄯州西入吐蕃。
    吐蕃赞普命大相骨碌赞率重兵十余万迎战。
    双方战于积石山,唐军精锐难当,吐蕃大败。
    赞普惊恐,连忙派出使者往长安求和。
    李隆基当前阶段的敌人主要是突厥,而吐蕃居高原,天寒地冻,唐人无所生产,得之无用,只要顺从就好,于是同意了赞普的请求。
    但为了防止吐蕃人再次趁着大唐出兵在背后搞小动作,兵部尚书白恩朝向李隆基提议:“陛下,不如效法倭国,让吐蕃恢复吐谷浑汗国,我大唐派出精兵强将与吐谷浑混合练兵,以镇高原。”
    李隆基称之曰善,当即召见吐蕃使者,告诉了他们自己的这个要求。
    吐蕃使者自然不同意,愤恨道:“大皇帝陛下,我家赞普是带着佛祖的诚意而来,结果你们想取我们的土地,这恐怕不是天朝上国的姿态吧。”
    列会的白恩朝当即站出来,指责吐蕃使者道:
    “真可谓不要脸皮,大非川一地自古就是吐谷浑汗国的土地,世代奉我唐朝为宗主,当初你们吐蕃人趁着我大唐无暇西顾,灭了他们,我们还没有找你们算账。”
    “如今不仅勾结突厥,图谋我河西之地,还妄图继续占据吐谷浑人的土地,岂不是太过于不讲道理了吗?”
    吐蕃使者梗着脖颈仰着头道:
    “这次两国和谈,我们吐蕃赞普并不愿意两国人民受到更多的伤害,但如果贵国没有诚意,那这场战争就不是我能够阻止得了的。”
    白恩朝还欲说话,却见李隆基抬手一挥,便退了下去,李隆基站起身居高临下,看着满脸不服气的吐蕃使者,冷漠道:“原本朕以为吐蕃人是畏惧我大唐的兵锋,这才派你来求和,如今看来果真是畏威而不畏德,那就打吧。”
    “回去告诉你们的赞普,他想打多久,大唐就陪他打多久,直到他同意朕提出的条件,恢复吐谷浑人的社稷。”
    “来人,送吐蕃使者下去。”
    “大皇帝陛下。。。”吐蕃使者还想再争取一下,却被殿外的禁军拉了下去。
    等到吐蕃使者消失,李隆基看着陛下的滚滚诸公,霸气道:“自从大唐开海以来,万国的财货尽聚长安,大唐得以募集精锐军士二十余万,如今北境六万,南境一万,高原征战两万五千,西域驻军两万,长安还留有八万五千。”
    “既然吐蕃人不接受我们的条件,那我们就打得他们不得不接受,反正如今其他地方没有战事。”
    思虑片刻李隆基高声道:“蓟国公。”
    “臣在。”一名老年从武将侧出列,正是蓟国公左羽林卫大将军李楷洛。
    “朕命你领左羽林卫一万人往大非常助战,配合河西节李光建再败吐蕃,完成大唐既定战略。”
    “臣遵旨。”
    九月,因为吐蕃赞普不同意恢复吐谷浑汗国,唐吐约合破裂,两国仍旧对峙于积石山。
    唐军依托青海湖,在大非川建造后营,并在积石山筑造大营,与对面山口的吐蕃军相对峙。
    为了保证后勤不被青海湖周围的吐蕃散军侵扰,在李楷洛带来新的一万军士后,西征主帅李光建便召回驻守大非川的安西节度使白所成,留李楷洛率一万人驻守。
    如此前线大营唐军兵力增至两万五千人,一转之前的守势,开始试探性进攻。
    虽然唐军人少,但都是多年训练,久经沙场的职业军士,不是吐蕃人这些临时征召的部落骑兵能够抵挡的。加上积石山口狭小,正适合唐军这种小部突袭。
    于是自九月二十八日起,李光建便每日派出一支五百人建制的唐军,对峡口处的吐蕃人发出强击,每日轮换,日夜不缀。
    每过一个月,便派出一万军士与后方的李楷洛轮换,准备打持久战。
    就这样,战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开元二十二年九月,唐吐战事持续了一年,唐军总计伤亡三千余人,但随时可以补充,甚至于李隆基已经将积石山作为唐军各部的轮换战场。
    以加强唐军的战斗力。
    由于唐朝边疆其他地方几乎没有战事,打通后的西洋远航,又源源不断为大唐带来各种资源,使得唐朝很轻松便支撑起大非川上出征的三万五千唐军一年费用。
    但吐蕃人就很难受了,大量壮丁被牵制在积石山,使得国内农事、牧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想过撤出一部分前线士兵回国务农,但被李光建察觉,发起了一次万人大战,险些攻破积石山,使得吐蕃不敢再随意抽调前线兵马。
    积石山西口,吐蕃大营。
    吐蕃赞普长吁短叹的喝着闷酒,军帐中,其余将领也都一言不发,显然情绪很是低落。
    “赞普,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国库的粮食已经吃完了,扎林湖周围的牧草也早就已经被战马吃嚼一空。”
    “没有牧草,战马就无法驰骋,没有粮食,勇士就无法战斗,再这样下去,不待唐军进攻,自己人就先饿死。”
    “如果赞普要是再没有办法,请恕我不再奉陪,家中的族人还等着我们回去放马、种青稞,不然,家里人就要饿死了。”
    “禄儿臣,你是要逃跑吗?要是唐军过了积石山,一路就会打到逻些城,打到布达拉宫,打到菩萨的座下,到那时候,你的部落还能够独立存在吗?”
    吐蕃大相骨碌赞起身阻止禄儿臣想要脱离大军的想法。
    因为禄儿臣是吐蕃国内的大镇,手中几乎掌握着数万户,是吐蕃北部的大军阀。
    “我尊敬的骨碌赞,当初要不是赞普贪图唐朝西边的土地,写信给突厥的可汗,又怎么会引来唐军,如今唐军只不过是要求吐谷浑的故地,给他们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无故损伤儿郎们的性命呢?”
    本来就对这届赞普不满,要不是唐人是外族,唇亡齿寒,赞普又承诺全权负担军资,他才不会引兵前来。
    要知道,他们部落已经不上供逻些城好久了,甚至内部已经单独成立了一座寺庙,隐隐与布达拉宫的喇叭相庭抗礼。
    如今为了吐谷浑人的故土,损伤自己的力量,这是他不愿意接受的,所以以往他都是消极出战。
    这也是为什么以往的对战中,唐军五百人就能轻易击败数千人,一万人的进攻,就险些击破吐蕃十余万的营盘。
    与禄儿臣相同想法的大部首领,有数位,都是吐蕃国内的大藩。
    自从数十年前唐军薛仁贵在此多次击败吐蕃大军后,吐蕃赞普声望大跌,多次的大部首领便不再听从赞普的号令,只是各部没有分出胜负,奉为共主,对抗外族。
    布达拉宫的赞普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逻些城主。
    高坐主位的赞普看着大相骨碌赞与大首领们相互争吵,心中略微叹息,出声道:“好了,不要再吵了,就依照禄儿臣首领的建议,遣使与唐朝议和,同意恢复吐谷浑人的土地吧。”
    说完这句话,这位吐蕃历史上,都显得颇有手腕的赞普弃隶缩赞,仿佛被抽去了脊梁,瘫靠在蒙皮座位上,双眼无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