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东郡太守
作者:黯淡星L   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     
    第154章 东郡太守
    东郡,郡治濮阳县。
    太守桥瑁是已故三公桥玄的族子,他先后接到了朝廷的诏令公文,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举名士贤才倒还好说,但整治乡官里吏,确保朝廷的免除三年口赋之德政的施行?
    想要办好,这可是桩麻烦事。
    桥瑁对于他需要做到什么程度,犹疑不定。
    东郡就在河内郡的东边,桥瑁对于关羽在河内做的事一清二楚。
    如果关羽愿意来东郡替他做这件事,他必然会全力支持,可要是让他自己做……
    桥瑁的消息很灵通,知道在河南河内两地乡官里吏出现问题时,河南尹袁术和河内太守赵谦皆受到问责公文,后续都因为他们配合得好而免受处罚。
    但如今,桥瑁很担心一旦自己没能做好,将来一旦是像关羽这种人来查,恐怕他再次收到的就是治罪诏书了。
    丢官事小,丢名声事大。
    名声一旦没了,可就起复无望了。
    桥瑁惯爱持势弄权,他不敢赌,东郡距离雒阳还是太近了。
    思来想去,他叫来了郡少府薛房。郡少府,顾名思义,就是帮郡守府管钱的,用以供养太守、维持郡府运作。
    郡少府的钱财从赋税中的扣取,乃有定制。可既然是公款,那么在实际使用中便会出现各种问题。
    薛房为东郡东阿县豪强,按理说他这种身份一般是坐不到郡府这么重要的职位。
    但薛房曾在黄巾之乱中守城有功,而且薛氏为东阿大户,有钱。
    薛房也不亏,他的子孙可以借着这层关系拜得名士为师。如若能学有所成,或有机会获得孝廉的名额,抑或通过别的方式跨越阶层成为一县长吏,那么薛氏就相当于半只脚迈入了豪族的行列了。
    面对薛房,桥瑁也不客套。
    待到薛房拜见他后刚一坐下,桥瑁就直接问道:“朝廷送来的公文知道了吧?我且问你,乡里百姓可知国家免除三年口赋之事?”
    薛房能走到这一步,反应极快,如实答道:“不敢欺瞒府君,本郡百姓无知,赋税如往常耳。”
    乡里小吏的职位,豪族子弟是看不上的,往往是由豪强填补。薛房就曾是其中的一员,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
    桥瑁见薛房一如既往的本分,进一步问道:“以你所见,该如何让国家的德政得以施行?”
    薛房一听就明白,自己的府君不愿意效仿那位公文中的河东太守盖公长期巡查乡里。
    他答道:“依下官所见,只需要将公文发给各县县令,并派督邮巡查,揪出几个弄虚作假之辈以儆效尤即可。”
    桥瑁不做评价,继续问道:“若吾欲要效仿河南河内之事,又该如何?”
    薛房大惊,顾不得两者的身份差距,急忙劝说道:“府君,东郡与河南河内情况不同,突然这么做,恐怕会生乱啊!”
    桥瑁原本想通过薛房吓唬吓唬那帮乡官里吏,督促他们执行免除三年口赋的诏令。
    可他见薛房反应这般强烈,当即气道:“汝以为我无兵耶?”
    薛房立马请罪解释道:“府君容禀,下官只是担心一旦如此做,今后两年的户口田册,还有赋税可能会受影响。朝廷看重人口田亩,万一影响了上计,岂非得不偿失?”
    桥瑁念及薛房还有用,顺势收起了怒火,可还僵着脸。
    薛房叹了一口气,补充道:“不瞒府君,本郡许多乡吏看似与本郡大族无关,实则听其号令。”
    桥瑁豪族出身,当然清楚这些,士大夫们虽受限于三互法,但彼此间皆有些默契,倘若本地的阀阅豪族要保这些乡吏,他的确不好办。
    毕竟他的太守府属官中,除了他的少数心腹外,几乎全是这些人。
    之后薛房说了许多称赞的话,又表示给桥瑁准备了礼物,只是在家中还未来得及带来郡府。
    他还绞尽脑汁帮桥瑁出了几个能整治乡官里吏又无伤大雅的主意,用以表明自己的立场。
    桥瑁见状,这才恢复对薛房的和颜悦色。
    他并不觉得将免口赋三年推进下去很难,这笔钱加起来是不少,但分配起来却还不至于让豪族重视。
    只要对着府属强调一些此事的重要性,便不难推动。
    桥瑁终归还是有些想要整顿乡里吏治的想法的,好歹做做样子,对外有个说法。
    这时候,薛房才敢大着胆子说道:“下官愚昧无知,想向府君举荐一位贤才。”
    “汝直言就是。”桥瑁并不在意。
    “下官的同乡程昱程仲德,甚有才华……”
    桥瑁听到这个名字后,眉头一皱:“我去年好心征辟他,他却不应……此等狂人,要才华何用!”
    “你想让我向朝廷举荐他?”桥瑁质问道。
    朝廷诏令中的举荐名额,在东郡可是十分抢手,桥瑁可是准备拿着它大赚一笔,或是寻一个贤才能在将来回报他的贤才。
    薛房对此非常明白,他还是有些头脑的,劝说道:“府君,而今新君登基,眼看着朝廷的风气就要变了。”
    “程昱能谋善断,一朝得势,必能扶摇直上。”
    桥瑁知道程昱有才华,关键在于程昱能不能靠得住。
    而且就算要举荐真的贤才,在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陈宫。
    不过,这就不必告诉薛房了。
    ……
    当初薛房正是在程昱的帮助下才立下守城之功。
    在薛房的眼中,程昱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本地颇有名声。
    可程昱的缺点同样很明显,他出身不高,孝廉的名额轮不到他。
    又性格刚戾,待他后面有名气了,郡县征辟为官,皆不应。如此不给面子的行为,除非太守是真名士,否则怎么会举荐他。
    显然,桥瑁不是真名士。
    如果不是薛房提起,他是绝不会考虑举荐程昱的。
    薛房出了太守府,回到住所,立马写了一封信让家仆带给居住在东阿的程昱。
    他冒着风险向太守举荐程昱,当然是为了将来程昱发达之后能回过头来对他薛氏照顾一二,怎么能不邀功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