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 秘书省,小内阁(22)
作者:太清妖道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最新章节     
    第1770章 秘书省,小内阁(2/2)
    太极殿中,诸相因为避嫌而不至,只有几名殿中侍御史在来回的走动监察。
    李绚平静从韩素的身后轻轻走过,然后走向下一名进士。
    只有在陆象先的身后,李绚停的脚步比韩素稍长一些。
    陆象先的文章,宏观大策偏多,而韩素则完全不同,他更擅长从细节方面叙述政策的落实对地方的影响。
    这或许与两人的家境不同有关。
    陆象先的父亲陆元方是当朝宰相,而韩素的父亲韩仁泰则是曹州长史。
    能看得出来,两人受父亲影响很深。
    韩仁泰,李绚记下来这个名字,然后朝着前方走去。
    ……
    两仪殿中,李绚翻动着手里的三份策论,抬头看向诸位宰相道:“便如此吧,明日放榜,状元为陆象先,榜眼为韩素,探花为崔湜,此三人授秘书省校书郎,东宫修《汉书》,让他们参与进去,看看能力如何!”
    “喏!”群臣肃然拱手。
    陆象先为状元,这是众人早有准备的,崔湜是博陵崔氏子弟,父亲崔挹是汾州刺史,是整个崔家剩余不多的三品官。
    只有韩素众人不太了解,不过听过介绍之后也就没有太在意。
    韩素,昌黎韩氏,父为曹州司马,祖父是雅州刺史,曾祖父是北魏将领,高祖是征南大将军、太子少师韩茂。
    甚至远祖是东汉司空韩棱。
    虽然家世逐渐的没落,但依旧还是世家门第。
    “另外,从今日起,御史大夫王及善卸任御史大夫职位,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礼部尚书魏玄同,任御史大夫,授金紫光禄大夫,如今礼部尚书空缺,诸卿回去都想一想,何人替代为可。”李绚轻轻摆手,诸相惊讶拱手的同时,也都退了出去。
    王及善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始履行门下省的职责。
    他虽然为相,但依旧是政事堂最后一位。
    这无关紧要,真正紧要的,是魏玄同转任御史大夫之后,空缺出来的礼部尚书的位置。
    其实这种事情,李绚可以一言而定,只要他能够说服其他众人就可以。
    但如今,他没有一言而定,如同陆元方一样的人物,早就已经看出李绚要提的这个人物,并不是那么容易说服诸相的。
    所以他才要让诸相各自提名人选,最后大家相互乱斗,几人对比,李绚提出来的人选能够在众人当中最强便已经足够了。
    天下不是皇帝的一人堂。
    即便是皇帝,也要和宰相商议妥协,高宗皇帝,太宗皇帝,无一不是如此。
    便是强硬如武后,在最一开始的时候,也需要和世家妥协。
    近百余年内,唯一没妥协的,便是杨广。
    ……
    韩素站在玉阶之下,看向上面无数的金吾卫,还有宏伟的太极殿。
    站在韩素面前的是陆象先,站在韩素后面的是崔湜。
    韩素到现在依旧有些发晕。
    科举吏部试的时候,他排名第十一位,殿试之后,他就到第二了。
    虽然说排名第十一位,让韩素有些不甘心,但第二名,榜眼之位,就属实有些让他震惊了。
    他,榜眼。
    他,韩素,是榜眼。
    韩素从来也不觉得自己有榜眼的能力,能够有个二甲第一名便已经足够了。
    大唐朝制,状元授正九品上,榜眼和探花授正九品下,二甲授从九品上,乃至于三甲授从九品下。
    而且越往后,立刻授官的可能都就越小。
    甚至很多人,蹉跎多年,才考取制科,最后得一個从九品下的国子监四门博士。
    现在他得了榜眼,就是正九品下的官职,如此起码是下县丞、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就比如旁边的武功县尉。
    “传,新科诸进士进殿。”洪亮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陆象先这才和韩素,崔湜等人一步步的上前走入到了太极殿中,然后沉沉的叩首在地:“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绚坐在御榻上,平静的看着足足四十九位进士,微微点头。
    这一届的科举,有三十人是世家子弟,小姓十人,真正的寒门子弟只有九人,但这九人在殿试时普遍名次靠前。
    这还是李绚殿试糊名的结果。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绚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他登基之后的第一次科考,天下世家能将家中优秀子弟派来,基本上都能看得起他们的态度,给几个官就给几个官吧。
    反正这些官都是从他们这些世家身上薅出来的。
    李绚微微抬手道:“众位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一众进士这才起身。
    李绚平静的看向左侧,欧阳通立刻上前,手持圣旨道:“惟开元二年,三月初十日。
    皇帝若曰:
    吁戏!
    朕自君临寰海,半载于兹,梦寐英贤,物色岩野,思名实相符之士,艺文具美之人,用立于朝,庶裨于理。
    今有进士四十九人,学贯典坟,词穷教化,升贤良之籍,登俊造之科。
    特授:丙戌科科考第一名状元郎陆象先为秘书省校书郎,第二名榜眼韩素为秘书省正字,第三名探花崔湜为秘书省正字……”
    随着欧阳通一个个名字叫出,一名名进士全部跪倒在大殿之上。
    直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众人耳边。
    “第十名,赵麒为武功县尉……”群臣的目光不由得落在了年方十九岁的赵麒身上。
    赵麒不仅是李绚的表弟,也是他的小舅子,文采听说不错,礼部试的时候,就是第十名,没想到皇帝亲自定的前十名,赵麒的名字竟然没有丝毫提前。
    不过相比于其他,授官即便是在京畿道,但距离长安也有一段路程,不像武功县,半个时辰就已经奔回来了。
    李绚没有过多的关注赵麒,赵麒虽然有些学识,但在众人之中也不是太出色。
    这很正常,像陆象先,那是天生英才不凡,像韩素,他是考了第五届,之前又跟父亲在地方历练。
    至于赵麒,赵巩和李绚都没有让他过多的参与历练,怎么可能会有多么惊艳的学识。
    甚至于将他安置在武功县,都是因为李绚和赵巩能够时时的看顾。
    武功县令程行谋是个稳重的人,司农寺卿窦骁之前就是武功县令,后来做了一任长安县令,调任司农寺少卿。
    程行谋将来也是这个路子,从司农寺到鸿胪寺,然后到地方刺史,若是做的好,就调回户部,若是做的不好,就永远留在地方。
    “……卿等爵秩已崇,委寄殊重,司吾取士之柄,且乖慎选之图,辜朕明恩,自贻伊咎。其落下举人,并赐绢三匹。钦此!”
    欧阳通收起圣旨,四十九位进士齐齐叩首:“谢陛下隆恩。”
    李绚身体微微前倾,平静的开口道:“东宫从三日之后,开始编修《汉书》,陆卿,韩卿,崔卿,你们既到秘书省任职,那么三日之后你们便是东宫帮忙吧。”
    “臣等领旨。”陆象先,韩素,崔湜三人齐齐拱手。
    “明日曲江宴,太子去看看吧,恰好明日休沐,众卿也一起去看看,今日便到此为止,退朝。”李绚摆手,群臣齐齐拱手道:“恭送陛下。”
    李绚从御榻之上站起,一侧门下,钟磬之声响起,一直到李绚离开。
    ……
    三月十一日,太极宫金水河上,一艘御船缓缓的行驶。
    从东海池到北海池,再到南海池。
    一路上欢歌笑语不断。
    李绚躺在了躺椅上,轻轻的闭着眼睛休息,霞儿不停的绕着他来回奔跑,丝毫不怕落入水中。
    做了皇帝,的确无法去长街上逛市,但在宫里,也有很多常人想都无法想到的东西,由李绚独享。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身侧响起,霞儿立刻就欢笑着扑了上去:“阿娘。”
    李绚轻轻的睁开眼睛,刘瑾瑜抱着霞儿站在一旁,看着两岸的绿柳如荫,一时间心旷神怡。
    “下个月就要去洛阳了。”李绚开口,说道:“到了洛阳,我们可以随意的在洛河上游玩,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到别人。”
    “嗯!”刘瑾瑜在一侧坐了下来,然后看向李绚说道:“刚才曲江宴诸进士做的诗文送了过来,其中数崔湜的文章最好,其他陆象先和韩素都差了些。”
    李绚点点头,说道:“本就该如此,不然何至于他是探花呢。”
    探花本就是文采风流之人所任,而且还是众进士的当中文采最盛者,不然将来怎么能在门下省将圣旨写的花团锦簇呢。
    刘瑾瑜有些好奇的问道:“夫君,在你的眼中,这三人未来的前途究竟如何?”
    李绚如今已经坐稳江山,他的视角和之前已经完全不同,略微沉吟,李绚开口说道:“他们三人,就眼下来说,门下省校书郎,参与《汉书》编修,明年转任监察御史,之后是京县县丞,侍御史,地方长史,中书舍人,九寺少卿,地方刺史……”
    说到这里,李绚突然停顿了下来,刘瑾瑜侧身问道:“怎么了,接下来呢?”
    “接下来无非就是九寺寺卿,地方都督,六部尚书,甚至于三省宰相。”李绚轻轻摇头,说道:“但这些都是最理想之情况,他们最大可能,是中途被种种事情所牵绊,丁忧,弹劾,自己做错事……”
    刘瑾瑜点点头,李绚说的这些地区是最理想的,谁知道谁又会在什么时候走入岔路。
    “话说回来,陆象先最可能做中书令,韩素可能做尚书仆射,而崔湜大约是侍中吧。”李绚轻轻的摇头,崔湜终究是崔家出身,李绚天然会对其防备,他如果无法立下更大功勋,可能同中书门下三品,便是他的天花板了。
    “这么说来,夫君更重视韩素。”刘瑾瑜有些恍然的点点头。
    “天下终究是要落到实处的。”李绚笑笑,刘瑾瑜赞同道:“陛下贤……哦……哦……”
    刘瑾瑜突然间一阵呕吐,李绚惊骇的瞬间,已经握住了她的手腕,按在了脉门上,随即满脸惊喜。
    ……
    两仪殿中,李绚笑容温煦的看向陆元方,说道:“政事堂商议,礼部尚书由何人接替?”
    陆元方站出,拱手道:“启禀陛下,政事堂有三人人员,尚书左丞冯元常,太常寺卿蔺仁基,宗正寺卿霍王李元轨。”
    “韩王如何?”李绚侧身,看向诸相说道:“韩王任礼部尚书如何?”
    诸相顿时沉默了下来,但随即,王德真就站出拱手道:“陛下,如今朝中已经有霍王任宗正寺卿,郑王任秘书监,武陵郡王任礼部侍郎,宗室在朝中已有多人,再多,就影响朝局平衡了。”
    李绚沉默了下来,随即开口道:“若是朕调武陵郡王任定州刺史……”
    “陛下不可!”陆元方拱手,说道:“今年秋,朝中要对中突厥动兵,定州方面不宜有动。”
    李绚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看的出来,朝中诸王的数量已经多到了宰相们都开始担忧的地步。
    是啊,朝中三生六部九寺五监的位置就那么几个,多一个给诸王,其他人就要少一个了。
    “冯卿等尚书左丞不动,蔺的太常寺卿也不动,朕另有安排,那么便调霍王任礼部尚书,郑王任宗正寺卿,余泽升秘书监,杨炯和杜审言升秘书少监,陈子昂和贺知章升中书舍人,姚崇任大理寺少卿,宋璟任雍州司马,其余空缺吏部补充。”李绚摆摆手。
    “喏!”诸相齐齐拱手。
    他们现在算是看出来了,李绚调动霍王任礼部尚书的目的,就是在给他的自己人腾位置。
    余泽,杨炯,杜审言,陈子昂,贺知章,姚崇,宋璟,还有一个任司农寺少卿的王勃,一个任大理寺正的卢藏用……
    新一辈的人才已经赶了上来。
    不过诸相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们这些跟在李绚身边的近臣,自从武后被平定以来,基本都没有大动,甚至李绚登基都没有大动,如今也不过是入了秘书监和大理寺,对朝局影响极小。
    更别说,这些人本就和他们这些宰相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已经在李绚身边围绕成一个隐形的圈子。
    类似北门学士的圈子,当然,也可以称呼他们为内阁。
    陆元方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如今科考已毕,是该考虑东巡洛阳的事情了。”
    “嗯,这一次,恐怕只有朕去了,太后和皇后都不去,太子监国,皇后有孕,只有几个没有身孕的妃嫔跟朕一起去,至于三省六部之事,政事堂安排吧。”李绚微微摆手,笑的很开心。
    “臣等恭贺陛下。”诸相齐齐拱手,低头之间,他们忍不住的在想,这是皇帝的第几个孩子,有十个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