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八位贤王(求月票)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严成锦看向杨随守,不解道:“屯田营就是为耕田而组建,为何不能,杨大人可曾听说过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调动生产积极性?”
    大殿中噤若寒蝉。
    诸公面色渐渐通红,他们自认是学富五车,贯通古今。
    可当严成锦提出生僻的辞藻时,他们绞尽脑汁,最后,却发现自己真的不知道。
    甚至,从未听说过。
    羞耻感袭上心头,幸亏,大家都不知道,那就有了一种可能,此子胡说八道!
    刘健和李东阳几人则不认为。
    毕竟,在庙堂上胡说就是欺君,严成锦不敢。
    弘治皇帝熟读宫中典籍,也不知道。
    扫了大殿中的臣子一圈,神色皆是茫然,便问:“何谓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调动生产积极性?”
    大明是农业大国,又出于发展中,严成锦认为是时候普及这两个治国概念了。
    大殿中一片寂静,但没有人出声打扰。
    众人知道,此子在酝酿呢。
    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就是九九六,严成锦想了想道:“所谓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诸公以为读书人才有才华可言,殊不知,士卒、班匠、耕夫、织女皆有才华可言,并非拘泥于作文章。
    屯田营士卒的才华,是耕种田地。
    据臣所知,屯田营士卒有五万人,耕种军田还有一万富余,可令其耕种皇庄,省出雇佣佃户和力役的银子。”
    京畿中,皇庄和官田占据最多,军田最少。
    反而在九边军田多,故屯田营较闲。
    京营屯田营的士卒,是原京营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一直没遣散。
    百官目光落在严成锦身上。
    严成锦继续道:“百姓不用顾及朝廷的徭役,安心耕种自己的田地,会更卖力的干活,亩产也随之提高,各府各州县按期缴纳税赋,国库就会日益充盈。”
    国库贫血,主要由两个原因,一是交不上来,二是挥霍无度。
    弘治皇帝向来节俭用度,不存在挥霍无度,只剩第一个。
    李东阳几人露出恍然之色。
    儒家治国的道理中,亦然有提及,只是诸公知纸上谈兵,不能实战用于治国上。
    张敷华适时抱着芴牌:“军粮出自国库和内帑,交给屯田营,不失为好事,臣闻,太监压迫佃户,使力役逃亡,若交给兵部,臣竭尽全力替朝廷管辖。”
    心知皇庄是朝廷的弊政之一,如今能整饬再好不过。
    他入京为官,就是施展自己的抱负,为朝廷建立功绩。
    大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弘治皇帝权衡利弊:“文书房拟旨,皇庄移交兵部,召回监管太监。”
    杨随守眸中微动,劝谏不成,反而把自己暴露给此子。
    严成锦低头沉思,
    变制出现了一次变故,日后陛下和诸公改制,将会变得更加慎重,只怕会越来越难。
    下了值,李府。
    李东阳命人备上酒菜。
    全府上下忙碌,管家从未见过老爷如此奢华待客,贵客是谁?
    姑爷?
    李管家觉得不可能,姑爷向来不来府上用膳,老爷也不待见他。
    不多时,一顶老旧的红盖轿子停在府门前。
    张敷华与李东阳感情甚笃,常有书信往来,两人同是天顺八年的进士,相识有三十余年了。
    “宾之兄何故如此隆重,敷华受之有愧,今日来,是有事想求宾之兄。”
    李东阳知道张敷华为人清直,并未直接拒绝:“公实兄直言。”
    “宁王朱宸濠在南京乐善好施,修缮房屋收纳流民,在封地上,免去税赋,深受南京百姓拥戴。
    宾之兄也清楚,鄱阳湖一带湖盗猖獗,王府的粮食押运,需过鄱阳湖。
    这次入京,他托本官向陛下请乞,准许建立王府的卫队,只要五十人足以。”张敷华道。
    宁王请乞卫队?
    李东阳捋须沉思起来,只要五十人,不像是造反。
    张敷华道:“宁王的疏奏,也应当入京了。”
    不知朱宸濠通过谁呈递疏奏,内阁竟然不知。
    弘治皇帝翻开疏奏,眼睛看着疏奏上的几行字,宁王请乞卫队。
    “此例一开,岂不是诸王皆向朝廷请乞?”
    张敷华沉声道:“宁王在南京广施恩德,安置流民一万余人,免税给他们田地,而王府用度节俭。
    要卫队是为了护送百姓的钱粮,靡费由王府出。
    若诸王皆如此爱民,臣以为亦可给护卫?”
    安置一万流民?
    诸公听闻后,暗暗心惊,一万余人,每日要吃多少粮食?朝廷来养也很吃力。
    严成锦却道:“藩王历来淫乱无度,如此有作为,陛下和诸公不觉可疑?”
    他知道,朱宸濠最近在琢磨心学。
    没想到,这厮竟像超级玛丽吃了经验般,段位升级了,竟会懂得笼络南京百姓的民心!
    这和历史上的宁王不一样啊?
    严成锦沉思了片刻。
    就如同皇庄的变故,王守仁传播心学,令历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需要推演!
    “只要五十护卫队,应当不是有反心。”张敷华认真道。
    诸公颔首点头,京营有三十二万大军,装备精锐,马草充足。
    五万人也攻不入京城。
    更遑论五十人?
    王琼道:“诸王请乞中,宁王请乞的靡费最少,弘治十一年后,更未向户部请乞过银两,倒是求过免赋税。”
    其他藩王,不论是婚嫁,还是祭祀,都向国库和内帑伸手要钱。
    宁王的确贤明。
    严成锦眸中微动,宁王只要五十人,连反驳也不好反驳。
    此人聪明,竟将他的“只要一点点技术”学去了。
    安置流民的举措,他也没想到,但他大概猜出宁王的意图:贿赂百官和亲民路线一手抓。
    杨随守看向严成锦道:“朝中有储君,天下百姓拥护陛下,再者有南京守备,何恐宁王反叛?”
    南京守备,就是替朝廷看住南京的大臣。
    诸公点头表示赞成。
    宁王解决南京的民弊,替朝廷节省靡费。
    严成锦望着三尺前的地砖,卫队只是募兵的由头,有了卫队就能铸造兵器,购置马匹。
    史上就是如此,宁王要卫队,是出于募兵造反。
    “臣认为,还需经过考核,才能断定宁王是否有异心。”
    弘治皇帝眉头微动:“如何考核?”
    “陛下和诸公可喜欢吃猪肉?”严成锦道。
    诸公露出不解,他们当然喜欢吃猪肉,东坡肉就是猪肉吗?
    “自然喜欢,一日无肉下肚,便觉腹中空空。”刘健直言道。
    谢迁几人颔首。
    严成锦道:“百姓也是如此,猪肉五分纹银一斤,百姓逢年过节才吃得起。”
    弘治皇帝蹙眉:“这与考核藩王有何关系?”
    严成锦点头:“自然有,如今百姓能吃饱饭,下一步便是想吃肉,肉食将会同盐政般,成为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
    而即便朝廷饲养,也难以供给天下,寻常百姓更养不起。
    但藩王有封地,有奴仆,也有银两,朝廷怕藩王造反,不许藩王经营买卖。
    但养猪不会造反,正可令藩王为朝廷立功。”
    他推演下一步,大明即将发生的变化,供需即将上涨的,就是猪肉。
    吃得好,下一步就是吃得好,人性也。
    就如同,后世关注猪肉价格一样。
    藩王封地宽广,养几百上千头,都不成问题。
    “可藩王为何会赞成?”张敷华板着脸。
    “掌握兵权的国公,比不掌握兵权的国公,地位更高一等,故而,国公都想领兵掌权。
    藩王也是如此,臣以为,可选八位贤王,赐予贤王封号,准许其一位子嗣入宫,陪同皇孙或太子读书。”严成锦道。
    藩王的子嗣,在封地也读书。
    只是读书后,继续混吃等死,什么也不能干,不能离开封地。
    久而久之,被皇室疏远和遗忘,王府就没落了。
    藩王自然不希望王府没落,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储君亲近。
    但政令,不许他们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