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先君主之忧而忧
作者:木允锋   我有一个聚宝盆最新章节     
    第237章 先君主之忧而忧
    既然暂时已经不内斗,那就得各自对外了。
    大家都是忠臣,皇帝陛下现在这情况大家也都懂,也不能指望公主一个少女自己扛起国家,都得自觉点。
    要公忠体国。
    不能事事都依赖监国……
    她一个虚岁十六的少女,你们非要指望她那不是欺负人吗?什么叫忠臣,忠臣就是要先君主之忧而忧,不用等君主下旨,就提前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像东海王一样,他就是真正忠臣,从来都是先把该办的事情办了,然后再告诉陛下一声,陛下感动的都把他封到郡王了,你们就是要向东海王学习,所以该镇压土司的就镇压土司,该处置藩王的就处置藩王,比如瞿式耜就已经利用手中团练把靖江王软禁起来了。
    后者其实主要是因为朝廷停止发银子。
    靖江王一家数千口,不但把广西财政吃到破产,而且每年需要从湖广和广东拨款,广东海关税银里面一部分是要送到广西的,但随着天下大乱,而且崇祯下旨藩王自理,无论湖广还是广东都不可能给他一两银子了。就连广西士绅也都不想养他,恼火中的靖江王在广西总兵杨国威支持下,试图学人家搞自立,反正崇祯已经下旨,既然蜀王可以这么干,他当然也可以……
    你就说蜀王是不是已经割据西川了吧!
    但问题是蜀王全家被张献忠杀的都没多少人口了,而且张献忠也不养他,只是把蜀王的小部分田产给他留着,但靖江王要是这么玩,他那个没有受任何打击的庞大家族,就得广西士绅养着了。
    所以后者干脆支持瞿式耜,用团练包围王府,把靖江王软禁,至于杨国威被瞿式耜收买他手下大将焦琏弄死。
    同样该镇压土司的也要镇压土司,像黔国公这样的,看哪个土司要作乱,直接弄死就行了,用不着非得等朝廷命令,毕竟他们请旨得先送南京,然后监国以云南民意转奏西安,这一来二去说不定几個月过去。这种军务都很紧急,怎么可能耽误这么久,黔国公乃是太祖封的世镇云南,与国同休,自己决定就行,事后奏报一下就行了。
    当然,也不能公报私仇啊!更不能借这种机会抢人家土司的地盘啊!
    尤其尤其不能看人家土司地盘上有矿,就去霸占了变成自己的,不过要是土司作乱被剿灭以后,那倒是可以算作沐家和云南卫所将领们的奖励。
    而郑家当然就是去驱逐荷兰人了。
    由总督沿海军务杨郡王给福建总兵南安侯郑芝龙下令,命其渡海驱逐窃据台湾的红毛人,并加台湾经略。
    至于费用由福建地方承担。
    朝廷一分银子都不给。
    当然,特权也由福建地方享受,简单说就是那里划入福建,给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增加一个台湾府。
    荷兰人可是在那里种甘蔗制糖的。
    甚至至今台湾依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最赚钱的地盘,那里出产的蔗糖让荷兰东印度公司扭亏为盈,每年数百万荷兰盾的利润,也就是说只要拿下台湾,这些就是福建士绅的了,当然,郑芝龙需要先和耆老会解决利益分配,这个就是他自己的事了,说白了他不能指望独享,要福建给他解决军费,总得拿出足够利益分配才行。
    不得不说这种藩镇化真的省心省力。
    皇帝陛下在他的行宫里安享太平,原本在他治理下濒临亡国的大明,眼看着居然中兴有望了。
    不但各地流寇逐渐销声匿迹……
    都已经是官了,最大的流寇现在是最大的官,秦王,太师,上柱国,天下兵马副元帅,总督豫山陕云贵川六省军务,第二大流寇现在招安为良民,但已经被四川耆老会推举为四川团练都统制,四川耆老会会首。哪还有流寇啊,秦王殿下表示你们谁想在我的地盘上做流寇,你们这些渣渣哪个有我做的大,还敢在我眼皮底下当流寇?张献忠表示点赞。
    天灾下的百姓也开始恢复稳定,说到底各方势力都知道该改变了,哪怕是士绅也知道不能再加强压榨了,江西耆老会默默宣传减租减息了,姜曰广为首的耆老们都主动带头给自己家佃户减租,原本放出的高利贷也依照一本一利收回。虽然说江西士绅都这样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官方是这样了,而且对于拒绝减租减息的,地方官也接受百姓告状,耆老会也支持地方官处置。
    再说其实也没有太大损失,只要权力在手想弥补很简单的。
    是减租减息了,但可以操纵一下物价,压低一下粮食收购价,都减租减息了,这样的盛世粮食当然要便宜些。
    但低价从佃户手中收购,高价向李自成,多尔衮卖出,最后还是赚大钱。
    至于向多尔衮走私粮食这个就属于必然了,事实上现在走私繁荣,而且也不能说走私。
    江西向合肥卖粮食算什么走私?人家又不是卖给建虏,而是卖给合肥士绅的,至于后者卖给谁关江西士绅什么事?
    同样工商业发展,一样可以弥补损失,农具统统涨价,钢铁价格翻翻。
    现在是战争期间,铁是很宝贵的,做枪炮都不够,农具涨价很合理,最后各种手段用上,发现其实也不是说没有应对办法之后,各地士绅也都捏着鼻子开始减租减息了。
    毕竟还有担保人呢!
    也不能把唯一能帮他们阻挡李自成的人得罪了。
    公然的盘剥容易激起民变惹来李自成。
    后者可是还带走了四十多选民,这些已经被李自成带到西安,然后由崇祯封为义民。
    然后他们作为江西民意推举常驻西安,随时向皇帝陛下为江西百姓争取利益。
    当然,李自成需要的话,他们也可以检举江西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所以如果江西士绅不履行承诺,那他们就可以向皇帝陛下检举了,然后皇帝陛下就会雷霆震怒,并转化为秦王殿下的虎狼之师,这本来就是李自成为以后做准备,只要他想再次南下,随时可以玩这一套,而且那时候他就是江西民意所请的。
    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压榨玩的隐蔽些,不容易被察觉,面子上好看些。
    江西的减租减息,也迫使南直隶,浙江士绅开始向百姓让出部分利益,要不然这些刁民会闹的。
    他们会打着民意旗号,去西安向皇帝陛下请愿的。西南三省可以请愿,他们为什么不能,更何况关于李自成造反的合法性解释也让民变拥有了合法性。
    这个是很坏的头。
    士绅们也没想到,原本他们用来糊弄李自成的东西,居然成了打在自己头上的回旋镖。
    刁民们造反有合法性了。
    民意啊,我们吃不上饭为什么不能造反,你们这些大儒自己说的,秦王当年因为吃不上饭造反是合法的,那我们吃不上饭当然也可以,不得不说这件事他们的确搞得有些鲁莽了。当然,主要是当时也没别的办法,但现在回旋镖打在自己头上,也就只好另外想办法解释,但无论怎样,这个理论终究已经有了,而且有李自成摆在那里。
    不好解释啊!当然,宗室们付出了一些代价,最后两个还没受损的藩王,也就是淮王和益王手中田产,也在士绅的侵渔中越来越少,愤怒的淮王试图反抗,也打着自理的幌子试图武装他的护卫,以保护自己的田产,但被江西耆老会调过去一支团练直接包围王府并缴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团练闯入王府,虽然江西耆老会解释是保护淮王,但事后淮王府中金银损失惨重,尤其是古董字画之类,至于最终出现在哪个耆老书房里,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但没人管。
    马士英都懒得向监国禀报。
    毕竟禀报了还尴尬,监国又不能做什么,他自己扣下淮王的泣血鸣冤,然后以私信给姜曰广,让后者解除王府的包围,同时写信给淮王,连哄带吓唬,逼着后者咽下了这口气。
    不咽下那恐怕就真的不能呼吸了。
    说到底身为宗室与国同休,他们不为江山付出,难道指望不姓朱的付出?他们怎么不说之前世世代代享受民脂民膏时候?勋贵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但同样的道理,国难之际这些原本享受荣华富贵的不付出,难道还要老百姓付出?再说老百姓付出已经很多了,也该轮到他们了。
    就这样大明终于撑过了最危险的阶段,进入了杨丰设想已久的群雄割据时代……
    多尔衮也算一份吧。
    实际上他应该算四份的,我大清实际控制的依然只是京城和关外,而我大清系统平西王吴三桂,镇西王姜瓖分别控制山西和宣大,其中山西只能说半个,毕竟霍州以南是李自成的,另外还有虽然号称兄弟之国,但实际上是附庸的朱慈烺伪明。不过伪明很难说是一个势力,毕竟伪明的地方官大多数其实都身兼数职,数个势力的职位,做着伪明的地方官,领着监国朝廷的俸禄,顺便还给秦王输诚等着喜迎王师。
    夹缝生存嘛!大家都很难的。
    反正以后谁打过去他们就喜迎王师。
    无论谁都可以是王师。
    而且还有抵抗军,方以智害怕他老家以后被清洗,特意跑回去打着抗清旗号组织抵抗军,依然顶着监国朝廷的凤阳巡抚官衔,带着一批游击队,在淮西地方官员士绅共同掩护下,时不时袭击一下清军,然后对外宣传大捷,这样就代表着淮西士绅们并不是完全投靠伪明,他们还是有真正忠臣义士的,说到底多踩几条船终究不是坏事。
    多尔衮心知肚明。
    但他也需要淮西士绅给他提供粮食,只能装什么都不知道。
    而属于大明或者说崇祯集团的,以监国朝廷为主的名为整体实则报团取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李自成,民意自立的张献忠,沐家,王督师为首的土司和小军阀联盟,郑家,杨丰为首的山东集团,大致上应该是七家,还没到五代十国,也就是黄巢时候的大唐吧,只不过多尔衮充当的是黄巢角色。
    所以多尔衮要是被灭了就不好说会怎样了。
    毕竟都已经尝到了甜头,再想回到过去是不可能了。
    这也是杨丰现在对滚滚一直缺乏兴趣的原因,在没有足够实力逼迫各方结束自己制造的这一切前,留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是避免己方势力打出脑浆子的最好选择。
    而且暂时让滚滚缓一口气,也有利于彻底解决他们。
    无论关外崇山峻岭里的八旗,还是广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在他们的主场都需要巨大的投入才能解决,但他们入关到了大明的主场,解决起来就容易了。这一年多尔衮光是为了他们的梦想,向关内尤其是南方战场,填进去了数万八旗精锐的尸骨,而这些八旗精锐如果是在关外,恐怕大明以倾国之力,都无法把他们消灭。
    就是目前的大明。
    就是目前包括杨丰在内的各方势力。
    打下沈阳容易,但想在山林彻底解决他们做不到。
    一不小心还有可能重蹈萨尔浒的覆辙,尤其是被拖到寒冬,甚至光严寒就能摧毁那些江南团练。
    所以给多尔衮希望,哪怕给他点甜头,让他相信自己能撑住,让他的雄心壮志不要熄灭,然后让他把更多的天线宝宝从关外的山林,草原上调过来,填入绞肉的战场。现在他已经在拉拢索伦人了,同样也已经在拉拢外喀尔喀,他正以各种方式,从关外把一切能拉拢的盟友拉拢过来,让他们继续支撑他的梦想,他们已经占据京城了。
    他都饮马长江了。
    形势一片大好。
    直到现在,他的军队距离南京也依旧仅仅一百来里,骑兵一天的突击距离。
    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
    然而这一步却是他永远无法跨越的一步。
    而一步之遥的他,也是各方势力不得不维持团结,甚至不得不主动求变,宁可互相妥协,也要携手并肩的主要原因,毕竟扬州还有几十万尸骨堆在那里告诉他们不这样的后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