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大乱的开始
作者:凉月凉了   朕的大明朕做主最新章节     
    “人老了,这般大肉是吃不动的。”
    手中端着个大粗碗,碗里盛着一筷肥瘦相间的大肉,孙如游拿筷子试图了几下,都没敢开口。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是个什么样,都七十多的老人了,他今天吃这块肉,今晚回去就能让家里人准备后事了。
    吃下去身体受不住。
    端着碗,来到大锅前,将肉重新放了回去,孙如游抬起头,看了眼一个个正在来盛肉的士卒,心中有些感慨。
    这些士卒吃的好吗?真心说,并不好。
    白面白米饭什么的,想都别想,用哪玩意儿根本就养不起。
    士卒的主食都是黑面和粗米。
    额,黑面不是黑麦磨出的面粉。
    而是磨面之时,白面、次粉、麦麸根本就没分开,甚至于还将本被分出来的麦麸往里面掺和了些进去。
    现代人精细食物吃多了,根本就难以想到古代的泥腿子过的是什么生活,一月能吃顿面那都是日子人家,很多农夫一年到头种地,一年中也就能吃几顿黄面窝窝头改善伙食了,而更多的人则是连磨面都舍不得,麦子稻子脱皮后煮着吃。
    而像皇帝这般,用杂粮面和粗米把士卒往饱了喂,在这些士卒的眼中都快成圣人了。
    大名鼎鼎的《商君书》中的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很多人光看个名字就往自己的脑袋上套,就觉得是针对普通的平民百姓,也属实是高看自己了。
    朝廷一纸调令就能拉出来一批又一批,宛若割不尽的杂草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就是耗材,还用得着特意写书出来针对?
    《商君书》那针对的是豪门贵族,士绅门阀,只有按下这些人,朝廷才能正常运转。
    而普通的百姓,永远就是个被吸血的对象,只要有口吃的别饿死,或者饿不死太多就行了。
    建国几年后,要搞一五·计划时,人们才惊恐的发现,好家伙,以前的城市里的人不饿肚子,原来全是靠着农村人饿肚子才实现的啊。
    想要让所有人都吃饱,后世把统购统销的办法都搬出来,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勉强办到,而让所有人都吃好的问题。。。搞大规模普及机械化农业那都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了。
    在蒸屉上挑了个黑面馒头,来到看台边上的台阶上坐下,看着眼前的这顿饭,孙如游属实是吃不下去。
    粗,太粗了。
    猪肉羊肉一锅炖,多放大料多放盐,这么做出来的肉,在吃惯了精细食物的老人面前,属实是消受不了。
    “怎么,孙尚书吃不下去?”
    注意到了身边孙如游的异常,端着碗肥肉吃的正酣的毕自严放下手中的筷子,开口问道。
    “牙都没几个了,也没多少活头了,还是让将士们多吃口肉,日后保家卫国可都指望着他们呢。”
    皇帝拉拢军心,把新京营洗脑洗的都快成狂信徒的事儿,他们这些高官自是都听过的,那复述起来也是顺手而为。
    “孙尚书是个好官儿啊。”
    听到孙如游的话,心中再是怎么不觉得对方是这般人物,但毕自严嘴上还是夸赞了一句。
    他今年才五十二,这般吃肉还能受得住。
    而且在陕西时,那边的羊羹,或者说羊肉泡馍可没少吃,习惯了。
    “陛下今日在朝堂上所说的,凡举告结社之人,依举告贪污之事,给与赏赐。”
    咬一口被泡的软烂的窝头,孙如游用牙床试着咬了一下后,转头看向毕自严问道。
    “这道诏令你打算什么时候发下去?”
    “阳谋啊。”
    闻言,毕自严没有回答孙如游的问题,而是感叹了一句。
    “让那些个诗社被自己养的狗给咬死,陛下这手够狠。”
    “我问你朝廷打算何时下诏令,没问你阳不阳谋。”
    看到毕自严逃避问题,孙如游焦急的到。
    “北京的诗社文社数量不多,但南直隶那边这类的存在,有成百家,都要此般处置?”
    “不然呢?”
    闻言,将一口羊肉咽了下去,又喝了一口汤,毕自严略显消瘦的脸上露出一抹嘲讽。
    “宫里在南直隶接收产业受阻,驱逐朝廷官员,结社之人盈路而行,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挑战朝廷的底线,此时若是不以雷霆之力惩处,那可就真的礼崩乐坏了。”
    “仆从告主,赘婿弑岳,难不成不是礼崩乐坏?”
    闻言,孙如游语气中略带嘲讽的问到。
    “陛下的那道诏令下去,这天下不知又要多出多少诬告之人。”
    “诬告不诬告,那是正廉署、刑部、大理寺的事。”
    闻言,毕自严摇了摇头,反问道。
    “伦理纲常不存,不过人心不古。”
    “然国家法度不行,伦理纲常又有何人会遵。”
    “伦理纲常,国家法度,孰大孰小,孙公应该能分的清。”
    说着,毕自严将手中的碗筷放下,从台阶上站起来,看着孙如游严肃的道。
    “那些诗社文社,那一个是简单的,各个都是朝堂上的那诸多党派的喉舌,为之鼓噪。朝廷欲做一事,其人若有损其人利益,必然游说朝野。”
    “万历神庙年间,党祸沸腾,孙公是未看到吗?”
    “可这么做是矫枉过正。”
    闻言,孙如游还是有些反对。
    “朝廷以重典惩治天下,必致人心不附。”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就矫不了枉。”
    就当毕自严正要反驳之时,皇帝的声音却是从两人的上方传来。
    迈步下了看台,朱由校看着端着一碗糊糊的孙如游,表情严肃的到。
    “对于民间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朕为什么要出动京营,对之进行严厉打击,就是因为本地官府的衙役都被那些人收买了。”
    “而那些个文社诗社也一般,朝堂之上有人被他们收买,在损害我大明的利益。”
    说着,朱由校伸手指了指身前的孙如游和毕自严,继续道。
    “朕不是暴虐之君,给那些人机会了。”
    “那些个文社、诗社之流,绝对不允许存在。”
    “凡接受过诗社文社贿赂之人,只要向朝廷举高,依反贪污之例,自是赦人之罪,又可得其社三成财货。”
    “拿人手软,吃人嘴软,只要他们向朝廷举告,自然也就不存在这软。”
    “陛下之思,甚是周全,臣拜服。”
    听到皇帝这损种办法,孙如游嘴嚅动几下,不再反驳,而是拱手拜道。
    “正廉署是你度支司统辖,你盯着些。”
    见到孙如游不再反驳,朱由校点了点头,看着毕自严嘱托了一句后。“臣遵旨。”
    闻言,毕自严自是躬身目送皇帝回旧衙门。
    赶快抱着媳妇儿睡觉去。
    待毕自严带着六部九寺主官回到京城,接下来的事情,只能说,乱了,乱起来了。
    和前番反贪污给人分家产的事儿相比,这次针对文社、诗社的举高,可真的是掀开了一场财富再分配的浪潮。
    宫里吃大头,拿产业。
    朝廷吃小头,拿钱粮。
    举告人喝汤水,得利益。
    一大清早,正廉署所属的缇骑悄悄的推开衙门的大门,往外看了一眼后,就猛的将大门合上。
    “千户,外面又有人来了。”
    看向盯着两个黑眼圈的陆文昭,那缇骑声音惊恐的道。
    “看起来今天来举告的人比昨日还多。”
    “放进来,放进来,先做个记录,押印后送到内阁留备,等刑部大理寺还有宫里的公公们来。”
    陆文昭属实没有想到,有一日抄家能抄到自己人都麻了。
    皇帝这拿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儿的法子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
    皇帝的举告令下发不到五日,京中就举告成风,不少人都把背后的金主给卖了——相比于办事儿拿钱要面临的风险,还是拿钱不办事儿更符合利益啊,尤其是当今皇帝话还是个手段狠辣的主。
    什么松吴诗社、山右诗社、三晋会社,大明东南西北各地人等在京城建的各种组织,都被人给举告到了正廉署。
    来举告的人还不是什么小角色,很多都是朝廷官吏,甚至于还有不少翰林院、詹士府的储备高官。
    将一群前来举告的人放进衙门后,自然是有人开始进行记录,待时间到了午时,刑部、大理寺、内务府的官员太监也来到了正廉署。
    这轮反腐是朝廷各衙门联合办案,而方式更是损到没边——囚徒困境。
    你可以死抗,但和你一起受了诗社、文社贿赂的人不一定会死抗,若是别人举告,而你没举告,到时候被查出来,你就要被按照贪污处理。
    而你举告了,不但能被赦免贪污的罪过,还能再额外分得些财产。
    这种情况下,持身正的官员自是不在乎。
    但那些接受过文社、诗社的官员就得好好思量一下,是不是要帮自己的金主隐瞒。。。个鬼啊。
    且不说开始实行朝廷新政的地方,官员俸禄都已经增加且发放实银了,就是能的到诗社文社财富着一条就足以很多人反水了。
    以前还需要为你办事儿,才能得到房子、女人、钱财。
    现在只要举告了你,钱财女人房子什么的,就都成我的了。
    至于说今后的日子,朝廷的俸禄都够了。
    “杨公公、王公公。”
    强撑着两个黑眼圈,陆文昭对带着一大群太监、商人的杨成秀和王末行了一礼。
    “这次查办诗社的事儿,想来你们也是赚了不少的银子。”
    上下打量了一眼陆文昭,杨成秀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种快将自己累死的工作状态才叫对嘛。
    “好好干,不要辜负了皇爷的期望。”
    说着,杨成秀就带着一群人到了后院,开始对已经查实的产业进行汇总、查实。
    官商勾结,永远都是一个问题,尤其是道德风气已经败坏到了极点的明末,这一情况更是严重。
    且不说一些大族一直都保持着部分族人经商,部分人为官的习俗。
    就是一些个小商人,在赚到足够的银子后,也会开始谋求社会地位,进行政治投资,而最方便的办法,自然就是投资各类诗社、文社、会馆之类的存在。
    然而,现在朝廷一对这些个机构下手,那可真就是一锅端了。
    官员们还好说,只要举告能被特赦。
    而商人们就惨了,只能等着被举告。
    皇帝一直都在进行着一盘宏达的商业规划,而如今这些被拿捏住了把柄的商人们,自然也就任意揉搓了。
    皇帝的态度很明确,有种你就造反啊,没种就给我乖乖承受着。
    这些天,随着查抄的文社变多,内务府所得到的铺子产业是越来越多,人手也开始有些不够用。
    “还有这胆子大的,曾给建奴走私粮草。”
    放下手中的账册,王末面色凝重的看向身侧的杨成秀道。
    “哦?”
    听到王末的话,杨成秀的眉头一跳,连忙从对方手中接过了账目。
    “这是。。。三晋会馆?”
    看着账册上的名字,杨成秀脸色颇为的凝重。
    “我若是没记错,这三晋会馆背后的人,是韩爌韩大学士。”
    “我听锦衣卫的弟兄传消息来,昨夜悬梁自尽了。”
    杨成秀的话音刚落下,陆文昭就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开口道。
    “自尽了?!”
    听到这话,杨成秀和王末两人都是脸色一惊。
    “韩爌的妻女,甚至其老娘都被送到了教坊司去,听说已经开始接客了。”
    脸上带着股幸灾乐祸,陆文昭解释道。
    “想来是没脸再见世人,就悬梁了。”
    “那还真是。。。”
    对视了一眼,王末和杨成秀两人的眼中都表示出了同一个意思。
    搁文华殿上说什么才子佳人,真特么活该。
    “给建奴走私粮草的事情,我听说,骆指挥使亲自在查。”
    看着眼前的两个大太监,在锦衣卫中耳目颇广的陆文昭开口到。
    “这事儿你们最好给皇爷禀报一下。”
    “明白了。”
    闻言,王末和杨成秀同时点了点头。
    让锦衣卫指挥使亲自去查的事情,说明皇帝很重视,他们这边既然得到了情报,是需要给禀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