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王妃之怒
“你怎么如此疏忽,听几个婆子说了就信,总得查查再理论!”
“何况那贾芸,走的十三爷的门路,如今很受王爷看中,岂能轻易得罪了他!”贾琏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训斥。
这一次,王熙凤倒没跟他对骂,而是问道:“那该如何收拾?”
“一会儿五嫂子来了,你就说是专程找她来问清情况,然后替她出气便是!”
“也只能如此了!”
紧接着,贾琏又说道:“芸儿我是知道的,他做事一向小心谨慎,定不会无故动手,这件事你要查清楚!”
“若有人搬弄是非,正好施以严惩,如此既立了规矩又涨了声威,岂不是两全其美!”
“是我的过失,二爷想得太周全了,就依二爷的意思办!”王熙凤上前挽住贾琏胳膊。
或许是选入龙禁卫的缘故,如今贾琏也不似原先那般放浪,多少有了些一家之主的威严,此消彼长下王熙凤也就少了些泼辣。
“怎么?我都跟你赔罪了,你还不乐意?人家也是无心之失嘛!”
谁知贾琏叹了口气,说道:“我哪是生你的气,我是叹那贾芸命好,竟让他走了十三爷的门路!”
“那又如何?”王熙凤不以为然。
“那又如何?今年龙禁卫又要外放一批,据说跟十三爷一起练兵那些人,都要放到亲军里去!”
外放升一级这是惯例,关键在于外放到了侍卫亲军,未来的路就要好走许多。
“然后呢?”王熙凤还是不懂。
“跟你说了你也不懂!”贾琏已不想再多说。
沉默几息后,贾琏突然灵光一闪,说道:“凤丫头……如今薛家妹子做了王妃,你也可多去走动走动!”
没有办法,想在龙禁卫混的开,想要在官场上少走弯路,走朱景洪的门路是很划算的买卖。
王熙凤扶额道:“此事老祖宗倒也提过,说是让姊妹们多去襄王府,一则和王妃叙叙旧,二则也能多见些世面!”
“这就对了!”
二人又聊了一阵,卜氏就来到了王熙凤院中,此刻的她明显极为忐忑。
贾芸本想一起过来,卜氏怕他冲动便令其在家等着。
卜氏本已做好解释的准备,谁知王熙凤亲自迎了出来,然后便对她热情的嘘寒问暖。
二人聊了好一会儿,王熙凤才扯上了正题,询问起下午发生的事。
待卜氏说完,王熙凤便当即下令,会严惩不听管教的丫头,并再次安慰卜氏别往心里去。
事实上,在跟卜氏了解情况后,王熙凤也知道事情不简单,于是便如贾琏所言要借此事来立威。
而王熙凤的管家之行,也就从这件事正式开始。
正统十二年正月十四,又来到了上元佳节。
和以往一样,今天京城又要举行灯会,皇帝也会如去年一样,登上城楼接受万民朝拜。
朝廷有朝廷的过法,而此刻的襄王府内,却也在为上元节做着准备。
王府后花园的阁楼里,此刻已有侍女摆好宴席,只等着朱景洪几人到场。
阁楼之下,则是二十多名乐工,她们将提供现场演出。
花园入口处,朱景洪正与宝钗几人慢慢走着。
宝钗自是与他并排,杨静婷则稍微落后一些,然后才是可卿与英莲跟在后面。
“昨天婷妹妹作出的那首诗,着实难得的佳句,尤其那句残荷……”
听着宝钗对自己的夸赞,杨静婷也露出了笑容,随后说道:“宝姐姐可别再夸了,不过是胡诌的几句罢了!”
“真要论起才学,还是宝姐姐更胜许多,诗文丹青无一不精,宝姐姐做个状元也是够了!”
“瞧你这话说得,不过是多读几本书罢了……”
全程,朱景洪一句话都没说,因为他根本就插不上话。
至于可卿和英莲,二人手挽着手走后面,却是聊着花园里的景致。
“王爷,你倒是说句话啊!”宝钗扯了扯朱景洪衣袖。
徐徐往前走着,朱景洪平静说道:“你们都是有学问的人,开口就是锦绣文章,我是个粗人……只知道弓马骑射!”
宝钗答道:“弓马骑射……这些三妹倒是喜欢,何时你请她来府上,就有人陪你聊了!”
“好端端提她作甚!”朱景洪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只听宝钗说道:“你自己远远的躲着倒轻巧,我可是每日进宫请安,笙儿总缠着我说要来府上做客,如今我都快不好意思跟她说话了!”
“额……过些日子再说吧!”
说话间,她们一行已来到了阁楼下,随即便一同上楼入了座。
他们这一大家子,也就中午能够简单聚一下,晚上又得入宫去陪帝后二人,以及参加今晚举行的灯会。
“对了,这两天找个时候,把王府属官的夫人们召来,一则和她们聊聊天,二则问问家里有什么难处!”
宝钗点了点头,这话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即是收买人心。
“夫人们?除了王长史的夫人,还有其他人?”
严格来说,王府的属官还就王培安一人。
“侍卫百户总旗的夫人,也都一并请吧!”
“明白了!”
侍卫们有多重要无需多说,可朱景洪把他们摆在王培安同等地位,还是让宝钗有些意外。
下一秒,朱景洪给杨静婷碗里夹了菜,同时说道:“婷丫头,你来吃这个,应该合你口味!”
只这么个小动作,就让杨静婷心里甜滋滋的,觉得生活就这样过下去倒也不错。
“多谢王爷!”
见此一幕,宝钗心如古井无波,思索着何时召见属官之妻。
而可卿与英莲,却是单独坐了一个小桌,根本没资格参与进饭局。
这场家宴只持续了半个时辰,便随着小宦官的传谕而终止,皇后除了叫朱景洪和宝钗入宫,也没忘了自己的亲侄女。
他们三人皆换上了正装,然后便乘着一辆马车进了宫,一路上还是宝钗和杨静婷聊得多,朱景洪很少有插嘴的时候。
进了坤宁宫,便是陪着皇后说话,毫无意外朱云笙又冒了出来,缠着朱景洪非要出宫去玩。
这段时间,湘云和黛玉都告假出宫,让她的寝殿冷清了许多,日子过得是格外的无聊。
没办法,朱景洪只能答应,过些日子就带其出宫,反正能拖一天是一天。
入夜,朱景洪三兄弟陪着皇帝,再一次登上了大明门的城楼,今晚的灯火依旧格外的辉煌。
今太上皇也在此登上城楼,接受了天下万民的朝拜,也再度证明了皇帝大孝子的身份。
在朱景洪看来,若是老头子再多演几年,或许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很孝顺。
………………
正统十二年,正月十八。
襄王府东侧便门处,几名妇人脸上带有局促,正站在门外等候着宣召。
这些人便是王府属官之妻,宝钗选在了今日召见,为此她还专门退掉了其他访客。
现场一共九人,其中当属王许氏最沉稳,只因她的丈夫是王培安。
众人在外等了有十几分钟,里面才有宦官小跑出来,传话说王妃要召见她们。
好家伙,本来这些人就紧张,听了这话就更紧张了。
除了王许氏这位五品诰命,其他百户总旗的夫人,那基本上就是寻常妇人而已,简单来说就是没见过啥大世面。
亲王正妃,是她们无法仰视的存在,甚至于说是两个世界的人,此刻要相见这些人又岂能不紧张。
当然紧张也分程度,有些人只是心里难受,严重些的是口干舌燥,最严重的则是连路都走不稳。
这当然有些好笑,但也非常真实。
好在人可以调节自我,这帮妇人相互安抚鼓舞之后,总算在表面上恢复了正常。
很快众人被引到同心殿外,而此时殿内的王妃宝钗,正在提笔安静的作画。
“启禀王妃,人都已经到了,就在殿外候着!”
“嗯……请进正厅吧!”
“是!”
吩咐完这些,宝钗放下笔后提起画来,上面描绘的是前两天家宴的情形。
听到外面正厅的动静,她便将画纸放回了桌上,然后迈步走了出去。
今日她穿得比较淡雅,相对而言显得平易近人。
且说正厅这边,一众妇人虽已站定,可多数还是有些惊慌失措,以至于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不论其它,单只王府里的富贵气象,就让她们显得格外寒酸,以至于连抬头多看的勇气都没有。
“王妃娘娘到!”
听到丫头的吆喝声,在场众人尽皆参拜。
“都起来,不必拘束!”宝钗声音格外的温柔。
这时众人纷纷起身,却还是不敢多看宝钗一眼。
落座之后,宝钗便再度开口:“你们都抬起头来,今日找你们过来说话,低着头算怎么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这王妃要吃人呢!”
有了宝钗这句话,在场众人才稍稍抬起头,而后看向了面带浅笑的宝钗。
原来王妃如此慈祥和善……这时是众人不约而同的想法。
到这时候,她们心态逐渐平复下来,而后宝钗便示意她们落座。
就这一下,便让众人再度紧张起来,只因这礼遇未免太过了些。
可在宝钗强力要求下,众人也只得极为忐忑落座,而后听宝钗说些关心的话。
从柴米油盐到老幼供养,宝钗方方面面都问到了,让在场众人深切感受到了王府的关心。
这其中最让宝钗礼遇的,便是王培安的夫人许氏。
“你们是从外地而来,一应家什都得填购,京官俸薄……你家比他们还艰难许多!”
“多谢娘娘记挂着,臣妇一家有王府照拂,如今生活已是极好!”
王许氏侃侃而谈道:“去年除夕王府赏的三十两银子,到如今我们还有结余呢,且家里还领着朝廷俸禄……”
“除夕王府赏赐了你们三十两?”宝钗突然问道。
她对数字非常敏感,给王培安一家赏一百两,这是她格外吩咐的事。
“是啊……这几个月王府赏赐颇多,臣妇一家不但宽裕了许多,甚至还有结余呢!”王许氏露出了真诚而感激的笑容。
跟着王培安到处做官,这十几年她就没有一天舒心日子。
她原以为,京城物价高会过得更艰难,刚来时她还向邻里打听过,看能不能找点儿洗衣缝补的活儿贴补家用,这些年她都是这样过来的。
哪知安顿好后,王府这边逢年过节都有赏赐,不但吃喝不愁还能做新衣服,比之以往反倒好过了许多。
“你们过得好,我跟王爷也就放心了!”宝钗面露笑容。
接下来,她与众人又聊了一阵,才让众人告辞离去。
临别时,宝钗又吩咐每人赐锦布两匹,便让众人再次感恩戴德。
待这些人离去,宝钗便问莺儿:“派人去库里查账,当日赏赐给王长史一家的,是不是一百两!”
“是!”
府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勾当,宝钗一直都有了解,也存有整治的想法。
可前面因未曾册封,加之后来就过年了,她便将整治家风的想法暂时压住了,毕竟这重要时节还是以和谐为主。
然而,今天遇着的这件事,便让宝钗起了发作的心思。
左右现在上元节都过了,整治府里这摊事便顺理成章。
大概十几分钟后,便有侍女前来报告,说府库记载确实除了相应银两。
这一点宝钗能料到,库里的银子只会多出,绝没有少出几两的可能。
也就是说,赏给王培安的一百两银子出了库,但他却只领到了三十两,余下七十两不见了。
端起茶杯,宝钗徐徐说道:“命人把当日领取银两,还有分发银两的奴才带到殿外!”
“是!”莺儿答道。
跟在宝钗身边这么久,她当然格外了解自家姑娘,眼下这情形表面是风轻云淡,实则已经是怒火中烧了。
这些事情,自然不消莺儿亲自去做,她把话传给了殿内当值侍女,后者便会直接传给殿外当值宦官,而后再传给分管此事的邓安,再由邓安向主管此事的人问责。
一座王府,牵涉宦官侍女数百人,做起事程序就是如此复杂。
可不巧的是,今日邓安不在府上,而是奉命去了下面庄子巡视。
这偌大的王府,自然也有许多产业,除了在王府里分管事务,如今邓安和张平安都负责巡视。
当然了,不是说邓安不在事就没法办,毕竟在他之下还有几位管事太监。
可更不凑巧的是,主管此事的陈冲也不在。
最终,洒扫太监管事丁立平接了令,一面命人去把陈冲找回来,同时筛出了当日分发赐银的宦官。
负责此事的一共六人,在宝钗下令之后不到两刻,就被带到了同心殿外。
几人跪在原地,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等会了一会儿才见一女官走出。
待来人走到近前,便有人问道:“董姑姑,却不知传奴才们过来,所为何事?”
此人是王府四位女官之一的董芳,府上小宦官们都尊称其为董姑姑。
“除夕那天的赏银,是由你们几个分发?”
几名小宦官面面相觑,其中一人便答道:“回禀姑姑,正是!”
董芳冷哼了一声,紧接着问道:“给王长史的赏银,是由何人转送?”
听得此言,几名小宦官皆是神色一紧,然后都看向了左侧第二名宦官,便是此人给王培安送的银两。
“回禀姑姑,是奴才送的!”
“送了多少?”
“一百两!”
“是吗?可王长史夫人却说,他们只领到了三十两!”董芳语气变得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