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平行时空的倒计时
作者:吾御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最新章节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两个倒霉蛋,一脚跌进去,便阴差阳错的颠覆了唯物主义的认知。
    易承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
    躺在北阳城低矮的黄泥城垛上,翘着二郎腿,口中叼着一根青草,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远处翠绿的麦田间,有不少穿着麻衣的农人们在辛勤劳作。
    陇西五月的日光既不毒辣,也不阴郁,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忍不住想打瞌睡。
    易承把垫在脑后的右手抽了出来,呆呆地望着手腕处,不知道在想什么。
    【3:10:16】
    一个散发着莹莹白光的倒计时,此时就出现在他的手腕处的皮下,似乎与他的血管融为一体,从这个倒计时上来看,还剩下三个多小时。
    “呵。”易承的嘴角翘起,有些不屑地哼了一声,“十年才给半个月,时间敢再短点吗?”
    一阵和煦的微风吹过,周围的环境静悄悄的,似乎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忽而在城外远处的小道上,响起了一阵嘈杂声。
    易承转过头,就看到一支马队样式的人群正朝城门走来。
    离得近了,易承看清了来人的面貌,这支马队的人数很少,仅仅十余人,每人牵着一匹马,为首的两人头戴黑冠,身穿长袴儒服,其他人穿着各色麻衣布袍,看起来风尘仆仆的样子。
    “敢问小郎,此地可是北阳城?”
    为首戴着黑冠的一个中年人走到城下,朝着躺在黄泥墙上的易承问道。
    易承坐起身随意打量了他一眼,见来人言行举止很有礼貌,便打了个哈欠道:“正是北阳城,不知先生从何处来?可有验传?”
    黑冠中年人先是楞了一下,他入秦许久,一路上所遇谈吐粗鄙者众多,而此时面前这个小郎问起话来竟然有几分读书人的气质,这让他有些好奇。
    “吾从魏国来,西出函谷关,尝闻秦王言‘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某家多年参李悝之《法经》颇有心得,愿为秦王驱用,特不远千里请入栎阳,入秦之时,已得秦国验传,小郎尽可拿去查看。”
    说罢,他便从怀中掏出一块木牌样式的东西。
    易承一怔,眼角的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
    没想到这一世只有半个月的时间,竟然也能在陇西碰到一位历史名人?还是如此有名的?!
    易承跳下黄泥城墙,接过黑冠中年人递过来的木牌,木牌上公孙鞅三个篆书大字仿佛像是亮着光一般扎眼,这也让易承频频瞄眼打量着面前的这个男人。
    他的眉毛是很细的双燕眉,五官清瘦,留着一撮山羊胡,有几分书生的模样,整个人瘦高瘦高的,在这个人均不足一米六的时代,大概能有个一米七五的样子。
    “不知先生可要在城中落脚,小子可代为引路。”易承的眼睛情不自觉的就停在商鞅身上,脑海里混杂着以前在历史书籍上看到的关于这个人的记忆。
    “善,某家一行赶路也有些焦渴,汝等有无酒水,给某家送来,定少不了好处。”公孙鞅倒是对易承没有多少戒备,毕竟易承的这具身体还太小了,十一岁的年纪,让人很难生出戒心。
    带着公孙鞅等人进了城,易承将他们引到驿馆,等众人落座,然后又给驿馆中坡脚鳏夫打了个招呼,就从地窖里搬出一坛子酒,惹的鳏夫一阵喝骂。
    看到易承竟然能搬出一坛酒,商鞅笑道:“未曾想当真有酒。”说罢便随手抛给易承五枚圆形铜钱。
    易承接过铜钱,见是半圜钱,笑着摇头道:“能与先生共饮畅谈,乃小子的荣幸,这酒就当是小子请了。”说罢,就把钱放回了桌上。
    商鞅脸上的笑意更浓,也不客气,接过酒坛,就给自己倒上了一碗。
    “某家本就嗜酒,可惜这一月来疲于赶路,春日之时冻醪未沾,馋蠹甚笃,今日倒是可以饮个痛快!”
    易承看着商鞅端起酒碗,咕嘟咕嘟地一气将酒喝完,嘴唇边的胡子上还沾着晶莹的水珠,看起来倒是有几分豪迈。
    “先生是法家?”
    “正是。”
    “可否讲讲法家主张的治国之策?”易承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心。
    “汝等黄口小儿,也懂治国?”在商鞅旁边,一名两髯蓄着长胡须的大胡子朝易承嗤笑一声道。
    商鞅微微一笑,也不替易承解围,似乎在等着易承的解释。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这位壮士莫要瞧不起黄口小儿,天之大任,黄口小儿也说不定可以担的起。”
    商鞅的眼神一亮,仅仅凭这几句,眼前的小子就不能再算是乡野匹夫。
    “汝懂史?”
    “略知一二。”
    “所学春秋?”
    “杂学而已。”
    寥寥几句,商鞅脸上的表情便由轻笑转为正色,只听他道:“既知舜、傅说、胶鬲之人,又晓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之辈,可见见识足矣,是个读书的苗子,方才汝开口问吾法家治国之策,本以为只是小儿妄言,现在看来,汝确是有些聪慧。”
    “先生过奖了。”易承客气的笑了笑。
    “既然如此,那吾便与汝讲一讲吾法家之精髓。”商鞅站起身,略微沉吟后便朗声道:“法家治国,其道之根本却在于治民...”
    同易承在后世了解的一样,商鞅的观点,本质上是与民争利,让民众忙碌一生但又一事无成。
    在他看来,国家和民众是对立的,是零和博弈。
    人在穷困时,便想法设法使自己富裕起来,而富裕只能是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可人一旦富裕起来,不愁吃喝的情况下就开始琢磨些奇技淫巧了。
    “民弱国强,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民者劳而富,必求六虱者也,为伏六虱,必以税制民者也....”
    当然,民众诚实劳动一定会富裕起来,富裕了就会追求六虱,即各种贪欲,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通过税收杠杆,调节民众收入,让民众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让他们不得不经年累月的劳作。
    如果有民众受不了劳作,那么还有一条快速致富通道,那就是上战场打仗。凡是立下战功者,升官,加爵,封妻荫子。
    在商鞅这套理论模型下,贫者老老实实种地交税,强者为国到处征战立下战功,民众必将踊跃参军,军队必将在对外战争中奋勇杀敌,国家自然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易承是知道这套管理理论的,大秦日后能够一统天下,可以说这套理论奠定了大秦帝国的基石,而这套理论在后世,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得不说,有些人,就是注定为了改变世界而生,让那些大多数碌碌无为之辈跟着他们的思路走。
    易承似乎看到了这个人站在高台之上,决定了中国历史接下来两千年封建制度的轨迹,这是一个有着巨大理想的人,而历史也将会为他这种人的理想买单。
    “先生大才,此去栎阳,将此法献于陛下,必得重用。”听商鞅说了一大堆,易承总要说些鼓励的话。
    刚刚发表完激昂演说的商鞅,听闻易承的称赞,此时清瘦的脸颊上竟泛起些许潮红。
    “少郎君谈吐亦有良才之风,此番不如与吾同去面见大王,共商变法大业,定可加官得爵,成少年英才之名。”听完易承的鼓励,商鞅笑着向他抛出橄榄枝。
    “额...”易承面色一沉。
    商鞅最后怎么死的,他知道,车裂而死,五马分尸,脑补了一下面前这个清瘦的男子被五匹马撕扯的样子,易承觉得那些历史大事,还是交给这些不怕死的人去做比较好。
    “不瞒先生,小子已身患重疾,不久将辞于人世,只愿魂归故土,落叶归根,恕不能与先生同去。”易承瞟了一眼手腕上的倒计时。
    【1:37:52】
    只有一个多小时了啊...
    “如此...”商鞅的表情也一下子纠结起来,皱起眉头问道:“尚无医治之法?吾尝闻栎阳有名医...”
    易承苦笑打断道:“小子家人曾访山中高人,已确认世间名医皆无解法。”
    “吾观汝中庭饱满,印堂开阔,眉续不断,乃是长寿之相,未曾想竟身患重疾,可惜可惜...”商鞅喟叹一声,颔首摇头连说了几个可惜,最后他才抬起头说:“郎君可有未了之事?吾与汝有一酒之缘,此情应记,自当尽力相帮了却郎君夙愿。”
    易承没想到,自己只是鼓励了商鞅几句,这位老兄竟承给他一个人情,还是古人仁义!
    略微思索之后,易承沉吟道:“日后先生若是在秦国得以显赫,若有人以小子亲眷之名前往投奔,还望先生收留。”
    商鞅面色坚定道:“自当如此...”
    ......
    易承在城门口目送着商鞅的马队一路纵马离开,感觉刚才发生的事情似乎有些不太真实,他真的遇到了主持了秦国变法的那个商鞅?并且让他欠下自己一个人情?
    老天爷给他安排到这个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并且赋予他一个无限循环的倒计时,目的就是让他见一见这些历史名人?
    易承不知道,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再去思考。
    因为手腕上的那个倒计时此时已经走到了最后五分钟。
    【0:4:32】
    坐在黄泥土墙上眺望远方,下午的天边飘过了一阵云彩,像是点缀在湛蓝色画布上的白色缎带,远处翠绿的麦田间,仍有不少穿着麻衣的农人们在辛勤劳作。
    这一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短暂到他连这具身体的父母都几乎没有多少接触,就要离开了。
    “拜托了老天爷!下辈子能不能夺舍到一个王侯之家啊!都几辈子了,不是平民就是奴隶,给条活路行不行啊!”
    在倒计时的最后十几秒钟,易承仰头朝着湛蓝的天空大喊了几句,然后他的意识就陷入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