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君臣
作者:擅长装死   南陈帝业最新章节     
    天嘉四年(563年)三月。

    倭使入朝请还任那、对马之地,陈帝怒而斥之。

    使太子引倭使见新罗故王,见新罗王之情状,倭使战栗,愈恭谦,自是不敢言还土之事。

    陈帝又发精兵二千渡海,充实平州兵力,令倭使与军俱归。

    又征建康白马寺中善佛法者释警韶,并其弟子,共赴倭国,以宣行中土教化。

    倭使苏我马子性好佛法,时年使陈,岁只十七,其归国,与释警韶共在一舟,日日听其宣法,大生钦佩,于是以师礼事之。

    苏我马子既归倭国,报见闻于其父倭国大臣苏我稻目,大言中国强盛,不可轻怠。

    时苏我稻目为倭王外戚,禀倭国大政,与诸部酋首相内斗,无力西窥,于是又遣使臣往建康,为倭王求封爵,以固其地位。

    后倭使再入建康,自言称任那、对马之地,为小国贡于天子之物,言甚恭谦。

    陈帝陈蒨闻之大悦,敕封倭王为使持节、宁和郡公、安东将军、倭国王,并赐给金印。

    释警韶既入倭国,以苏我马子之尊重,倍得倭国贵人亲昵。

    释警韶善宣法,倭王都内,听其讲法者日至千人,一时之内,佛法风靡倭土。

    东海于是平静。

    ——————

    周保定三年(563年)四月。

    周帝宇文邕生性谨慎,又不甘于完全受宇文护的摆布。

    于是便时常用些柔性手段来突破宇文护对他的限制,以在群臣百官中积累人望,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日,宇文邕便借着巡视太学的机会,以军中重臣于谨为问政仪式中最为贵重的三老,希望以此试探他的态度,并赢得他的支持。

    参与此次仪式的还有总理国政的大冢宰宇文护,以及总理军务的大司马豆卢宁。

    今日这场太学问政,云集了三位周国最重要的军事高层,与一位名义上掌握征伐之权的天子。

    其中意义自然不止是作为宇文邕的人君秀场那么简单,更有宇文护试探军中高层和凝聚军中人心于己身两重考量。

    在这场权谋之中,宇文护究竟稍胜一筹。

    宇文邕在礼官的引导下,为三位尊者奉上亲自手制的豆饭后,终于进入到了这场仪式的高潮环节。

    问政。

    宇文邕起身面北而立,问于谨治国之道。

    于谨起身退于席后,隔席面南而答,以示恭敬。

    他言道。

    “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王依从谏言行事就会圣明。”

    “古来明君皆是虚心纳谏,方知得失,方安天下,希望陛下以为念。”

    这是他在暗示宇文邕,接下来的建议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听。

    他又言道。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臣忠君信。”

    “古人说,君王治国可以没有足够的食物让臣民饱腹,可以没有足够的武器让臣民御敌,但绝不可以没有足够的信义让臣民追随。”

    “君王之信义不废,则臣民之忠义不失。”

    “国之兴废,皆在于此,希望陛下一定要守好信义。”

    这是他在同时暗示宇文护、宇文邕二人,告诉宇文护要信守自己的诺言勿夺帝位,又告诉宇文邕要如何去争取人心。

    你可以没钱没权,但一定要做到对想争取的人言而有信。

    于谨接着道。

    “治国必须有法度,法度是国家的纲纪,需用赏罚来维护它。”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之为善者便日多,为恶者便日少,国家于是得治。”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