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343章 核常兼备
作者:十月廿二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     
    第1343章 核常兼备
    当常浩南把这个名字说出来的时候,就连跟在景志远后面的几名随行人员,都有点绷不住。
    但领导都没笑,他们也不可能笑出来。
    所以整个一屋子的人都憋得非常辛苦。
    实际上,就连景志远本人,嘴角都微微抽动了两下。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两个地方绝不是常浩南随随便便选出来的。
    二者分别是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上最重要的支点。
    如果能够向这两个位置稳定投送火力,那么基本就意味着整个岛链封锁策略的破产。
    对于华夏地缘战略层面的意义难以估量。
    只不过眼下毕竟算是半个正式场合,以他如今的位置,实在是没办法对这个名称做出太有倾向性的反应。
    倾向哪边都不合适。
    所以,尽管心里也觉得这两个名字不错,但他还是略显生硬地转移了话题:
    “如果以2009年中作为时间节点的话,那从头开始研发推进器肯定是来不及了,或许……可以在东风31a的基础上去掉第三级?”
    即便景志远并非技术军官出身,但在没办法研制新型号的的情况下,能整出来的样本来也不算太多。
    某种程度上,他的提议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许可。
    大概相当于“第二炮兵里面的资源你随便挑”这样子。
    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回答道:
    “定性上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更具体的改进方案,我会跟导弹研发团队的同志们做详细讨论。”
    趁着这个没人说话的功夫,一位跟在景志远身后的高级军官忽然开口:
    “景司令,常院士,如果是以东风31作为原型修改的话,会不会影响到武器的级别划定?”
    紧接着,因为担心自己说的不够清楚,所以又补充道:
    “我是指,短程和中程导弹都属于常规定义中的战术武器,使用门槛基本相当于不设限,但洲际导弹毕竟更加敏感,即便减去一级,5000公里的射程也是骑在一个门槛上……”
    景志远回头看了对方一眼,没有马上给出回答。
    但表情却变得严肃起来。
    作为具体负责军种建设和战术制定的单位,有这方面的考虑也实属正常。
    而这种时候,反倒是常浩南这种技术人员可以相对“口无遮拦”一点:
    “我觉得,战略和战术的定义更主要在于平时的威慑……如果真到了需要发射这些武器的时候,那么二者之间的界限本身就已经模糊了。”
    听到这里,景志远突然回想起了刚才的一个细节:
    “对了,我记得你之前好像提到过……模块化战斗部?”
    其实常浩南刚才就在好奇,对方为什么没问到这个关键点。
    看来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乘波体构型对于重心比较敏感,所以任务载荷的变化对于飞行包线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没办法像传统弹道导弹那样相对自由地进行排列组合……”
    景志远露出有些迷惑的表情:
    “都已经10倍音速了,不论反舰也好钻地也罢……还需要什么特殊的额外设计么?”
    他的思路显然还有些受限。
    “呃……我们设计了两种预制的可替换战斗部。”
    常浩南把屏幕上的剖面结构图放大,以便看得更加清楚。
    原来,中间偏后位置的载荷部分由两种不同颜色和阴影样式的图例构成,只是刚才图本身比较小,所以没能看清。
    其中一种红色的,含能装药呈两头粗中间细的漏斗型,周围包裹大量预制的钨合金破片。
    属于在弹道导弹上面不多见,但防空导弹领域很常用的线性聚焦式杀伤战斗部。
    应当是考虑到高超音速飞行体本身就已经具备非常强大的侵彻能力,所以战斗部只需要最大化在一定区域内的杀伤效果即可。
    景志远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把注意力放在了另外一种黄色标识上面。
    截面是上下两个卵型结合在一起。
    非要说的话,形似一颗生。
    如果换个人站在这,哪怕是个技术领域的专家,恐怕也得愣上一阵子。因为没有任何常见的战斗部是这种奇特的形状。
    但却正好和景志远专业对口。
    “核战斗部?”
    他几乎脱口而出——
    上下分级的双卵形\/双球形结构,是小型化核战斗部的最典型设计。
    位于上方相对较小的初级结构是一个作为扳机的内爆式裂变弹,只是会在中间加入少量聚变材料,用于诱发后续反应。
    而下方体积较大的二级结构则是以铀238氘化锂6钚239\/铀235三层材料为主的聚变部分,用于真正释放出热核武器的恐怖威力。
    任由景志远目瞪口呆地看了一会儿之后,常浩南才解释道:
    “这个射程潜力,如果只能装一枚常规弹头的话,未免有些浪费,尤其是在威慑过程当中……核弹头重量轻但体积大,如果没有在设计阶段预先考虑,是没办法临时被替换的。”
    “当然,我只是阐述一种技术层面的可行性,至于具体是要设计成单纯的常规型号,还是要具备核常兼备的能力,这点是由上级首长来做决定……”
    回过神来的景志远点了点头。
    他意识到,今天有关高超音速武器的话题,应该要到此为止了。
    再往下的部分,常浩南作为研究人员可以提议,但他作为行政领导,却不能越俎代庖做出回应……
    ……
    景志远一行人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又简单参观了一番怀柔科学城之后便准备离开。
    毕竟,回去之后还有大把的报告要写。
    行政上事务虽谈不上困难,但繁杂程度却并不亚于研究。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有些回过味来,止住了已经准备上车的脚步:
    “常院士,我觉得刚才那个方案,可能并不只是像一架飞机……”
    他盯着常浩南看了几秒钟:
    “它真的能够成为一架飞机,我说的应该没错吧?”
    对于常浩南来说,利用一个项目的资源对下一个项目进行预研属于捎带手的事情。
    所以被看穿了也就被看穿了:
    “只能说目前还处在概念阶段……”
    他坦率地回答道:
    “拼接式乘波体在高超音速范围内的优化范围很大,但三马赫以下,尤其亚音速区域内的飞行性能仍然不够理想,如果把这个方案做成一架飞机,那有很可能像是航天飞机那样,只能自主降落,却没办法自主起飞……”
    景志远微微瞪大双眼。
    能考虑到这种程度,说明对方是认真的。
    他很快想到了一个用途:
    “如果用作临近空间侦察,也就是用飞机发射,然后自主降落,那倒也足够了……而且比卫星方便得多。”
    常浩南倒是也考虑过这种思路。
    实际上,他重生之前正在参与的项目,最终产品就是一个空中发射高超音速飞行自主降落的型号。
    但如今他对高速气体动力学理论的认识已经超过了上一世,因此已经不再满足于重复一遍当年的工作。
    而是准备搞点更大的样。
    “关于这件事,您先别着急……”
    常浩南凑到近处,低声说道:
    “串联拼接方案只是拼接式乘波体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所以长远来看,确实有可能造出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飞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