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权衡利弊
作者:范仪同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最新章节     
    第324章 权衡利弊
    甬东是一个群岛地级市,相对东南沿海而言,海拔还是略高的,陆地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接近两万平方公里,从这个数据来看,这里走海洋经济的路线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可规划用地而言,条件也很优越,要知道,现如今的首善之都京城,城区面积都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长远来看,也就维持在全市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约一千七百平方公里)就很理想了。
    如果全部开发出来,甬东能够承受的人口规模肯定超过三百万,当然了,最舒适的环境下,两百万上下就是最佳状况。
    截止到这个世界的一九九六年为止,当下人口总数,也才超过八十万,可以预见,其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作为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的群岛市镇,除了每年夏秋容易遭受太平洋北上的台风袭击而造成不便外,全年平均气温在十六度左右,冬暖夏凉,温和湿润,最热的八月,也极少有超过三十度,最冷的一月,气温也在五度以上,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这地方的优点很多,缺点也不是没有,待跨海大桥通车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目前,还是以旅游和渔业为主的经济模式。
    来之前,金尚就通过洪仁全,拿到了许多资料,对甬东地区的现状,以及招商引资的条件有所了解。
    虽说前世来过这个地方,也只是走马观花般草草经过,跟团旅游,吃吃喝喝,景点闲逛打卡,也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这次来,就得好好观察一下,为北船机电的战略投资做关键的决策了。即便有“金手指”做了方向性的指导,不亲自来看看,到底还是不放心。
    日上三竿,考察团与匆匆赶来的北船机电先期勘测团队见面,了解了一下目前的进展,和当地见面聊了下,找了个向导,然后乘坐游艇去附近转转。
    在“连岛计划”成功实施之前,甬东和陆地的往来,肯定只能靠船只,倒是不贵,就是不太便捷,一天也就几趟,错过点就只能明天再来。
    “这里虽然很少下雪,冬季大风天气也多,海况不佳,就容易停航,轮渡和快艇的班次都要停,有点影响来往交通。”
    外人在场的时候,自然不好说当地坏话,自己人内部详谈,就没那么多忌讳了。
    洪经理十分肯定地回应道,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基础建设就达到了一定程度,迈过了某个标准,量变产生质变,尤其是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广大农村年轻人,越发倾向于去大城市打工了,人员流动速度陡然变快,现代化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你们可能都没见过,那个真正以厂为家,一个大型企业就是一个小城镇的时代……”
    梅文辉,金尚,张云鹰和洪仁全等人则在露天甲板上凭栏而立,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吹着微凉的海风。
    至于旅游开发,这玩意还稍微带点“玄学”概念,并不是有好山好水就能做好的,巨大的投入,恰如其分的营销以及规范科学的管理,才是长远之道。
    “所以,洪老伯的意思是,如果要在当地投资设厂,肯定不仅仅是建厂生产的事,如果不做好员工安置,生活娱乐,社交联谊等,将他们留下来,就得为昂贵的人力成本买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甬东群岛的处境,其实也差不多。
    一些只剩下残垣断壁,人去楼空的废弃石油小镇,工矿大厂,钢铁基地等,就是历史留下来的无声回响。
    在条件不如现在便利的年代,各个工厂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必然会往资源集约型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大型社区,共同进退。
    如此状况,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商业社会里,是有点不合时宜的。
    收了一堆文件,还没来得及看的魏双萍,齐招云和刘燕青等人抱着望远镜看着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远方海岛,时不时举着相机拍照。
    老当益壮的洪仁全笑呵呵地述说着。
    就好比表哥张云鹰的老家,条件也不差,呼伦贝尔大草原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有碧波荡漾的俱轮泊和捕鱼儿海,不比海水略显昏黄,阴冷潮湿的所谓普陀山要壮观?
    豪华游艇是大表哥梅文辉安排的,住的旅游酒店则是找谭明理打了个招呼后,临时准备的套房。
    “必然如此!”
    一个城市靠几个,甚至是一个大型工厂(企业)支撑,真不是罕见的事。中西部地区,会因为在深山老林里发现一座富矿而建起一座新兴城镇,因为资源枯竭而败落。
    这里,就只能“吃海”了,相对高效且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渔业和旅游肯定是支持,前者就不提了,几乎遍布本岛的海鲜市场和烧烤摊,弥漫不散的鱼腥味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有能顶事的亲戚和合作伙伴,出门在外确实要方便不少。
    随着洪仁全的诉说,几个年轻人似乎看到了自己出生之前,那相对朴素的年代的画面。
    至少春秋两季,金尚觉得那地方真的更加漂亮。吃着量大管饱且实惠的烤羊排,住华丽的帐篷,或者弯弓搭箭,策马狂奔,一点都不比海上观潮要差。
    可结果是,偌大的地方,几乎没什么名气,游客也远不及甬东多,更谈不上有效的开发。
    “不得不说,在做生意这件事上,南人比北人还是要精明不少的。坐拥丰富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着实有些遗憾。”
    张云鹰不是听不进别人话的人,洪仁全并没有指摘的意思,小表哥倒是很自然地套用在自家身上了。
    有些事,并不会因为捂住眼睛,或者视而不见就不存在。
    “回到咱们的问题上来……”
    轻松的游览,并不是为了讨论南北差异,谁优谁劣的争论,而是要搞清楚在当地设厂的得失,
    “按照洪老伯的意思,就是要‘以岛为家’,如果咱们开辟一个或者数个岛屿为基地,所剩不多的岛民势必会围绕着工厂,成为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型社区。由于出行不便,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生活,都得具备一定的条件,甚至做到基本的自给自足,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
    “这是必然的事。”
    洪仁全无奈地摊了摊手,
    “本岛条件优越,如果可以,我也想优先抢占好地方,无奈……”
    “有竞争对手?”
    “不止如此,当地规划也不是毫无长远眼光,修造船,说到底,还是个极度依赖地理条件的行业,尤其是修船,污染有点严重,集中了绝大部分居民和提供基础功能的生活区,并不对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工厂开放。除非,有特殊的渠道……”
    还有洪仁全没有说的拆船行业,所谓的“船舶墓地”,不仅辛苦,而且危险,污染也很大,压根不会在主要港口城市设置,国内的船只报废,就会送到南洋岛屿穷国或者非洲东海岸,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基本都是“出口”了,没有在国内拆船的。
    这一点,金尚也是十分了解的,也就没有多问。
    “也就是说,除了个别特殊单位,以及关系比较硬的企业,同行……估计很难在本岛立足了?”
    “对!实际上,甬东当地居民并不穷,相对全国大部分市镇,还是比较有钱的。渔业就不说了,辛苦归辛苦,赚钱也挺多,旅游业嘛,半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是常态。就是……本地上规模的大厂极少,缺少了工业这根顶梁柱,到底还是有点虚,也留不住人,更不用说留住人才了。”
    赚钱只是基础,如果不趁着时代发展的浪潮涌起的时候,迅速出手,夯实基础,为将来做准备,恐怕难以在大海对面的同省“兄弟市镇”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别的不说,如今的甬东发展,就极度依赖北仑等港口的海路运输支持,自持力差,甚至有点受制于人的意思。
    造船无疑就是十分契合当地的行业,虽说不是本地公司,而是北地来南方发展的企业,因为实力雄厚(上市公司),潜力十足(背靠新兴互联网科技文化公司),人脉宽广(合作伙伴众多),所谓投石问路,抛砖引玉就是此类。
    “总结来看,就是说,建厂投入只是一部分,还要提供完备的职工宿舍,有商品房出售,还要提供班车通勤,最好还配备有商业购物广场以及娱乐设施供市民消费消遣,这还只是想得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等着完善。有点……麻烦啊!”
    “哪怕不自己做,也要提供一点方向引导,促成此事,让跟随上岛的员工有归宿感,否则……后果难料。”
    不是不能做,而是太繁琐了,和当初仅仅当做一份商业投资计划有不小的出入。
    站在一个老板的角度考虑,金尚宁愿多出点钱,给员工提供补贴,都不愿意将和公司运营无关的事往自己身上揽。
    遗憾的是,这里不是京城,给点房租和通勤补贴,或者提升一点加班费,就能搞得定的。
    “麻烦,但不是不能做,看条件吧,如果长远来看,有好处,也不是不行,还有其他问题吗?”
    “地质条件!”
    洪仁全斟酌了一下,继续补充道,
    “岛屿环境,不太适合建摩天大楼,容易发生沉降,造船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条钢铁大船,动不动就几万吨,还有许多大型机械,高架吊,龙门吊等,对船务船台的压力极大,长此以往,维护费用不低。如何取舍,要看金总对船厂的定位,如果只是干几年,待行业火热后卖掉,得好好考虑套现手段,可要是准备长期经营下去,至少二三十年维持,就是另一种玩法了。”
    顿了顿后,洪仁全叹道:
    “我已经干不了两年了,再过不久退休,也看不到太长远的将来,金总不一样,还年轻,哪怕再过三十年,也不到五十岁,以一个企业家的标准来衡量,正是年富力强的巅峰期。”
    如果金尚不是梅应年的外甥,被洪仁全视作大有前途的子侄辈,他压根不会说这么多废话。
    在修造船领域,小金是个外行,哪怕这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了很多东西,到底没有深入了解过。
    中小型附加值高的船艇,在北方建造,南方基地主要面向大型超大型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市场,越发讲究大干快上,多快好省。
    到了这一步,已经不仅仅是制造业的问题了。
    本质上,造船厂是个人力密集型企业,也是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十分依赖银行贷款,流程大概是接到订单后去银行贷款,按照进度,船东分批付款,建造完毕交船后付尾款,然后偿还负债,有盈余就赚钱,没有就亏钱。
    实际上,批量制造的大型船舶利润很微薄,明面上赚不赚钱,很大程度上要看银行能不能提供低息贷款。
    建造能力很重要,融资能力更重要。如果在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资金,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闻言的金尚沉默了片刻后,十分冷静地答道:
    “肯定不会是一锤子买卖,要长久经营下去。只不过,我会投钱,但不会大量投钱,主要还是要靠当地组织银团贷款。我没那么傻,既然知道这是个表面上不怎么赚钱的行业,自然不会押重注。不管怎么说,都是甬东当地有求于咱们,而不是咱们上赶着做买卖。此地不留爷,换个地方,也不差,北边的崇明岛,南边的珠江口,有的是良港,去那边也不错。”
    “有条件,我也想去啊,可惜没人脉,搭不上线。咱们到底还只是在北方活跃,南边不认识什么人。”
    “慢慢来吧。”
    也不是说要一口吃一个大胖子,建造大厂,本质上是和当地深度绑定,要充分考虑其发展前景,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活动,实际上是在投资一个城市。
    就好比厂区,员工宿舍,生活功能区等,势必要占据大量土地,一旦城市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土地价值也水涨船高,这不就赚了?
    有一个话题,大家都没有明说,但都心照不宣,招商引资的那些个条件,什么三免五减,资金支持,人力供给等,还在其次,关键是能弄到多少工业和商业用地,将来有没有改为居民住宅用地的希望。
    空口白牙的好处,不一定兑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土地可是就在那里,总不会长腿跑了。
    再过不久,游艇就要到洪仁全看过几遍的小岛了,是不是如想象中的那样,能够成为北船机电南下的第一站,得用眼睛看,并仔细考虑。
    未来五年,很可能会撬动数十亿资产的大项目,哪怕是融资,由上市公司兜底,也由不得金尚半点疏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