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三章 落空
作者:哼哈大王   大明新命记最新章节     
    对于麾下部将们的这种心态,沈器远其实早已了如指掌了。
    因为,不论是部将们对于清虏的深深敌意,还是对于汉阳小朝廷的强烈不满,背后都有他沈器远及其心腹嫡系的推波助澜。
    可以说,现如今整个平壌周边大十几万军民的军心民心,都在他沈器远这边。
    只要他站出来振臂一呼,打出清君侧、逐胡虏的旗帜,平壌周边十几万军民立刻就能改旗易帜,剪了辫子,追随自己南下汉阳城。
    事实上,如果不是他的女婿金海伯杨振认为时机不成熟,一再明确反对他这么做,他早就在麾下心腹将领们的鼓动下这么干了。
    当然了,最近这段时间,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他期待的时机正在成熟,距离他改旗易帜挥师南下的日子,似乎已经不远了。
    只要他能想办法弄死清虏派驻在汉阳的办事大臣敬谨贝勒尼堪,灭了尼堪麾下仅有的几千八旗兵马,那么南下废黜李倧的时机,就算彻底成熟了。
    到那时,就算自己的女婿还是反对,他也要挥师南下。
    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生米做成熟饭,就不怕自己女婿不承认这个结果。
    大不了自己先不称王,先学一下清虏,当一个监国摄政再说。
    这一次尼堪前来,沈器远亲率诸将出城恭迎,并且命人在城里大摆接风宴席,一再邀请尼堪进入平壌城下榻,当然是有所图谋的。
    只要尼堪进城居住,哪怕只是进城赴宴,沈器远都有把握将其一举干掉。
    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好久了。
    然而,令他大呼可惜的是,他之前种种作为,又是提前送情报示警,又是卑躬屈膝一再示好,都没能赢得尼堪的完全信任。
    尼堪对他的一番“好意”完全不领情,不仅不进城,不赴宴,而且一句话就想夺走他的兵权。
    好在尼堪并没有扣留他,眼下只是鸠占鹊巢霸占了平壌军的牡丹峰大营,并将牡丹峰大营的五千朝人兵马纳入直接指挥,叫他们做了八旗马甲兵们的跟班仆役。
    至于平壌城内及其周边的其他朝人兵马,尼堪倒是并未直接派人接管,目前仍旧归属在沈器远麾下。
    但是下一步,尼堪会怎么做,那可就不好说了。
    尼堪的这个打法,不仅让沈器远在平壌城里的谋划布置一下子落了空,而且也让他非常愤怒,同时也心生无限恐惧。
    因为他不确定尼堪对他的不信任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不确定尼堪何时会突然发难,然后将他扣押起来,从而真正夺了他的兵权。
    真要落到这一步,他沈器远这么多年的辛苦筹划和苦心经营,岂不是功败垂成,前功尽弃了吗?
    当然了,令他深感庆幸的是,被杨振派到平壌城的沈器周,早就与他商议好了备用的计划。
    而且在沈器远得知尼堪前军抵达大同江南岸的时候,他就已经派了自己的亲儿子沈越仁充当信使,快马赶往安州城通风报信去了。
    现如今,对付尼堪的首选计划既然落空,那就执行备用计划好了。
    这样想着,沈器远终于在天亮前打了个盹儿。
    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九日上午,巳时前后,一路向北飞马疾驰的沈越仁一行,在定州游击邓恩亲自率队护送之下,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杨振的新义堡大营。
    “都督,原本安州杨参将要亲自护送沈公子前来新义堡的,但是担心清虏强令平壌沈都元帅强攻安州城,所以派了卑职护送沈公子前来报信!”
    邓恩是杨振麾下老人儿了,由他带着沈越仁前来新义堡,一路上自是畅行无阻。
    等他们到了已经初具规模的新义堡附近,更是早早被张臣麾下的巡哨人马接住了,直接带来了杨振的中军大帐。
    邓恩也是直爽人,一见杨振的面儿,立刻用三言两语就交代了来龙去脉。
    而沈越仁也在第一时间呈上了其父沈器远写给杨振的书信。
    “占鳌的处置是对的。邓恩,你起来吧,越仁也起来,都是自己人,又在军中,无需多礼!”
    杨振先是命令跪地见礼的邓恩、沈越仁二人起身,然后拆开了信件,仔细看了起来。
    自从得知邓恩带着沈越仁前来大营求见,杨振就已经猜到,必定是平壌方面有了新的情况。
    当下看了沈器远的信件,得知清虏汉阳办事大臣敬谨贝勒尼堪,已经率领三千马甲兵北上平壌,而沈器远、沈器周等人也已预备好了两套应对方案,杨振心中悬着的最后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杨振静静看完了信件之后并无言语,而是将信件随手递给了张臣,并示意诸将传阅。
    而此刻,陪侍在大帐中的将领,只有张臣、李禄、杨珅三人。
    等他们都看完了以后,杨振收回信件,看着沈越仁问道:
    “你昨天出发时,清虏马甲兵在什么位置?”
    “当时清虏大批兵马,已到大同江南岸,正在等待过江。”
    “你认为清虏兵马过江之后,尼堪是否会按照沈都元帅设计的那样,进入平壌城过夜或者宴饮?”
    “这个——,不敢有瞒都督,虽然卑职希望此计成功,但卑职对此并不乐观。卑职建议都督这边早做准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平壌城内。”
    面对杨振的询问,沈越仁倒是快言快语。
    可是他所说的,与杨振预期的,差别有点大。
    而沈越仁见杨振闻言面露愕然之色,不等杨振再开口,马上解释道:
    “清虏汉阳办事大臣敬谨贝勒尼堪,非一般虏将,乃多有智谋之虏将,他对朝人文武百官极不信任,对家父尤其如此。
    “虽然家父按照都督指示,将都督率军抵达鸭江口,并在安东城集结兵马准备北伐的消息,报给了他,但以家父在汉阳城之口碑,恐怕难消尼堪之疑虑。
    “而且卑职听说,尼堪不同于一般虏将之处,正在于其对公务督办甚严,不仅对人严苛,对己则更甚之,凡事既无享乐之心,便少玩忽之处。
    “家父在平壌城中大摆宴席,希冀亲迎尼堪入城,借机将其斩杀于宴席之上。此番谋划虽然合情合理,但以尼堪之秉性,即使他毫不怀疑家父的忠诚,当此之际,恐怕也不会离开军中,前去宴饮享乐。”
    沈越仁说完这些话,看着杨振,停顿了下来。
    而杨振也明白沈越仁所说的当此之际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如今,济尔哈朗及九连城正处在被围之中,而以杨振所部兵马的实力来说,任谁看,济尔哈朗和九连城都是处在一种危在旦夕的状况之中。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一直以敬谨着称的尼堪,恐怕的的确确会把尽快救援九连城以及济尔哈朗摆在第一位。
    “你对尼堪的判断没有问题,很合理,如果我是尼堪,当此之际,我也不会轻易进入平壌城过夜休整,更不用说喝酒享乐了。你们以为呢?”
    杨振对着沈越仁说了自己的判断,随即转向了李禄、杨珅和张臣他们三人。
    李禄见状,率先说道:“都督说的有道理,卑职赞成都督的判断,但问题是,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这时杨珅也说道:“是啊都督,这个清鞑子如果不进平壌城,沈都元帅没办法将他一举拿下,那就只能我们尽快出手了!”
    杨珅话音刚落,一直沉吟不语的张臣,紧接着说道:
    “没错。但是,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搞清楚尼堪从平壌率军北上的道路,尤其是搞清楚尼堪进攻的方向。”
    显然,李禄、杨珅、张臣他们三个人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干掉和宁国清虏兵马尤其是干掉尼堪的希望,寄托在沈器远的身上。
    当然,这也是杨振一贯的原则,绝不把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别人的作为上。
    但是对于沈器远这个便宜老丈人的面子,杨振还是要略微照顾一下的,尤其是当着沈越仁这个便宜大舅哥的面儿。
    所以,他扬了扬手中的信件,呵呵一笑,接着张臣的话头说道:
    “沈都元帅的备用计划里不是说明了嘛,他会极力劝说尼堪,率军走芥川以北清川江上游,将清虏带至云山方向,请我们预先在云山一带设伏。
    “如果沈都元帅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江东兵马可以事先赶到云山附近设伏,到时候全歼尼堪所部清虏,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杨振话音一落,张臣先是皱着眉头看了看同样面露疑惑的杨珅和李禄,又看了看站立在不远处的沈越仁,随即说道:
    “都督,卑职以为,问题恰恰就在于,沈都元帅是否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卑职不是质疑沈都元帅的能力,而是——
    “毕竟,若是尼堪信任沈都元帅,尼堪在平壌城就会被解决,如果尼堪不信任沈都元帅,过平壌而不入,那么谁能保证,尼堪接下来就会接受沈都元帅的建议呢?”
    张臣直接抛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而后看着杨振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