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九月初一,袁进与俞亮泰两个人带着各自的船队在旅顺口内经过了一番休整与补充之后,再一次奉命启程南下了。
杨振让他们趁着秋收与新的战争来临之前,继续从成山头运送第二批移民过海,前往瀛洲岛分屯安置。
一来,让那些滞留在威海卫成山卫海岸上等待过海的移民继续在原地滞留,自己还得想办法救济他们。
二来,眼下新的战事没有开始,袁进的西路水师船队和俞亮泰的东路水师船队,也不能就这么闲着,闲着就是浪费。
再者说了,那些等待过海的移民人口众多,待在胶东半岛的尽头不管不问是祸乱的渊薮,可是送到了瀛洲岛上,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要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将瀛洲岛纳入自己的囊中,同时将它打造成一块海外殖民的乐土,打造成金海镇大军粮草供应的一个宝地,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往那里输送与自己同文同种的人口。
袁进和俞亮泰他们两个人的船队,在第一次前往瀛洲岛的移民行动中,已经联合仇广义的瀛洲岛船队,一起向岛上运送了两千四百户移民。
如果去掉那一艘被放逐的百料船上的五十户,那么上一次的移民行动,他们一次就为瀛洲岛送去了两千三百五十户来自鲁豫江淮地区的移民。
如果这样的移民行动,一年来上那么几次,尽快让瀛洲岛上的同胞人口超过十万,那么瀛洲岛就再也丢不了了。
而且,将来如果有一天,杨振能够通过移民船队,从鲁豫江淮地区往瀛洲岛方向移民百万以上的人口,那么不光是瀛洲岛再也脱离不了华夏版图,就连瀛洲岛附近的大小岛屿,包括什么对马岛、壹岐岛、五岛列岛,都将自然而然地成为华夏版图的一部分。
军事上的占领,并不是最终意义上的占领。
到最后,只有随之而来人口的占领,才是最终的占领。
华夏民族的历史上,从不缺少开疆拓土的英雄,比如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勒石燕然的窦宪,饮马瀚海的蓝玉等等,但是漠北、外东北的疆土,最终却并没有守住。
究其原因,不在我华夏先辈们的武功之不盛,也不在我华夏先辈们的武运之不长久。
归根结底,其原因就在于军事意义上的胜利,并没有转化为人口意义的占领。
历朝历代移民实边的行动,向北几乎全部都是止步于长城沿线。
汉唐的时候,还稍微好一些,向西直抵西域,向北直抵大漠,可是到了明朝,好不容易迈出去的步伐,又渐渐收了回来。
不仅浪费了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全部努力,而且明初设在长城外的卫所,也在永乐以后开始陆续内迁。
这一世,杨振遇上明末之乱,关内饥荒不断,兵祸连年,过去盛世时安土重迁的百姓,早已没了不远游的观念。
这个时候,只要有口吃的,只要有一线生机,无论叫他们去哪里,无论叫他们做什么,都有数不尽的人口愿意干。
对大明朝的稳固统治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那是绝对的灾难,可是对于杨振的移民海外行动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个时候,不趁机往海外移民,不趁机利用移民的机会拓展华夏文明的生存空间,那他杨振就白来了这一世。
当然了,袁进与俞亮泰他们再次率领船队启程的同时,杨振也叫他们给驻屯瀛洲岛的仇广义、郭小武他们带去了一批粮食弹药的补给。
同时,杨振命令他们密切注意并及时报告瀛洲岛以东对马岛和长崎港附近的情况。
一旦鼠疫真的在这两个地方中的一个爆发,那就要严格管控瀛洲港和西归浦的码头,尤其是小心经过西归浦的船只,要防止东传的鼠疫跟随对马和长崎的商船反噬。
与此相应的是,对于袁进和俞亮泰两个人的这一次瀛洲岛之行,杨振也同样向他们交代了一些额外的任务。
就在九月初一之前的几天里,杨振在总镇府先后召见了沈器周、柳之蔓,以及那个充任林庆业信使行人的独步和尚。
沈器周与柳之蔓,是沈器远派过来的,他们给杨振带来了沈器远的口信。
沈器远在杨振撤离江华岛的时候,率部“击退”了岛上的明军,成功“夺回”了李朝的江华留守府重地,因此被李倧提拔到了兵曹判书的高位置上。
到了这个位置上以后,沈器远当然全盘了解了螨清向李朝借粮借兵借船的计划,这次他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派出了自己的女婿,前来面见杨振,就是要将这些计划和军情,通报给杨振。
同时,也将他的一些将计就计的想法,说给杨振知道,好让杨振与他里应外合。
当然了,身为李朝兵曹判书的沈器远也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有多重要,有多么得来不易,所以这次里应外合的计划,他并不准备亲自实施。
与此相应的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也不准备一开始就让替他执掌北方兵马的亲家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柳林柳兵使得知其中内情。
沈器远只是将陪同押送粮草的重任,交给了他自己的这个亲家负责。
但是与此同时,沈器远却把李朝君臣提供给螨清的稻米粮草数量、护送粮草的人马大车数量,以及整个粮队北上的时间、路线,通过沈器周和柳之蔓之口全盘告诉了杨振。
——而杨振也正是据此,放心大胆做出了命令袁进和俞亮泰再次前往瀛洲岛运送移民屯垦的决定。
至于沈器远派出自己的女婿,也即李朝平安兵使柳林的长子柳之蔓随同沈器周一起前来,为的则是在关键时刻,直接策反态度并不确定的平安兵使柳林。
至少在关键时刻要用这个柳之蔓,来取信他的亲家柳林。
在抗虏反清的问题上,沈器远这个李朝兵曹判书的谋划之长远、谋划之细致以及决心之坚定,简直让杨振瞠目结舌。
因为除了这个建议杨振出兵劫粮的安排之外,沈器远还特意安排了他的密友林庆业这个南三道水军统御使,全力配合杨振将计就计的打法。
最让杨振感受到沈器远诚意的地方在于,沈器远对于水陆两路配合的谋划,一开始就是分两条线布置下去的。
虽然他的这个布置,在沈器周、柳之蔓二人意外撞见林庆业的信使独步和尚的时候就失效了,但是沈器周二人与独步和尚之间,却并不真正知道对方使命的具体内容。
而杨振在分别接见了他们两路信使之后,自然也不会多嘴去告诉沈器周南三道水军统御使林庆业的使命。
事实上,杨振在召见了独步和尚之后,就让他搭乘着俞亮泰他们的座船,跟着船队一起离开旅顺口了。
他将跟随俞亮泰的船队返回李朝南三道水军统御使林庆业的帐下,并向林庆业报告杨振将计就计的安排。
崇祯十三年九月初三上午,就在袁进和俞亮泰统带的联合船队从成山头再次启航东渡的同一时间,身在旅顺口的杨振,“意外”接到了来自金海北路的捷报。
捷报说,吕品奇率领北路人马走海路,于八月十六日夜涨潮时分,突袭辽河口,再破田庄台,斩获鞑子与二鞑子首级二百余,俘获男女生口三百多,另获牛马百余头,粮米数百石云云。
这个捷报,说是“意外”,其实也不能算意外。
因为吕品奇率领金海北路的大批人马搭乘北路水师营的船队北上,去袭击多尔衮的后方沿海地区,正是杨振叫他们去的。
对杨振来说,只要他们这么做了,而且没有提前走露了风声,那么取得一些胜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问题只在于成果的大小罢了。
但是让杨振略感意外的是,他没想到吕品奇他们偷袭敌后的捷报会这样快就传来。
同时,杨振也没有想到,吕品奇他们突袭敌后的行动,会这样顺利,不仅一击得手,而且全身而退。
不过,有了这个捷报之后,杨振对金海北路复州城当面的敌人,已经不怎么太担心了。
在杨振看来,此时身在盖州城或者熊岳城的多尔衮,肯定会比自己更早一步收到他们大后方遭遇明军水师突袭的消息。
以多尔衮的心智,他当然能够看得出明军水师击其后路的目的,必然猜得到明军这样做是为了干扰他筑城南下的战略,为了干扰他正在酝酿中的攻势。
如果是搁在从前,这种干扰行动,对多尔衮这样意志坚定的人是没有多少作用的。
除非是杨振亲率金海镇的主力,出现在多尔衮的后方,要不然他是不会轻易为之所动的。
但是现在,杨振却坚信,多尔衮对于突然出现在盖州城后方的敌人肯定不能置若罔闻。
相反,在其酝酿中的针对金海镇的新的攻势发起之前,他一定会尽快调集人马肃清和巩固他的后方。
一来,现在的战事,可不是发生在大明朝实控的区域,而是发生在他们鞑清国实控的区域。
而且现在又到了秋收的季节,他如果坐视不理,完全不管不顾,任由旗下的庄屯被袭击破坏,他前线的大小牛录与披甲人也将军心散乱,无心作战。
二来,这次遭遇袭击的地方,不是别处,而是辽河口内地区,那里可不是辽西方向,更不是蒙古部落方向,或者李朝所在的半岛方向。
辽河口可是有水路直通辽沈腹地的,而且从其地走陆路,往北不远,就是海州,再往北不远,可就是辽阳和盛京城了。
虽然田庄台一带再次遭受破坏,损失并不大,可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所带来的影响可不会小了。
面对这么个地方遭遇来自海上的突袭,就算他多尔衮决心不管不顾,但是身在盛京的黄台吉却又怎么能够容忍他不管不顾呢。
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杨振在接到了来自金海北路的捷报之后,第二天就带着自己直领的征东先遣军主力,从旅顺口誓师北上东路前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