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零章 可好
作者:哼哈大王   大明新命记最新章节     
    杨振意欲赴京师献俘,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就让在座的松山诸将激动了起来。
    辽东战事爆发二十来年了,辽东的大明官军败多胜少,迄今为止,唯有天启初年毛文龙率部奇袭镇江堡,抓到了稍微有点分量的敌人,搞了一次献俘京师。
    其后的什么宁远大捷,什么宁锦大捷,究其实质,只是守城的胜利,并没有擒获多少有分量的俘虏。
    杨振之前渡海出击敌后,倒是实实在在地破了两个城池,抓获了一些俘虏,可是其中多是二鞑子。
    为了补充松山城的人力兵力,杨振将那些二鞑子收归己用,并没有当成满鞑子俘虏往关里送。
    而且从他的本心来讲,当时稍微有点分量的俘虏也没法子把他们活着送往京师,比如说许尔显兄弟,当时就被杀了。
    再比如,盖州城里的固山贝子博洛,也是当时就被杀了。
    至于其他的,就更没法说了,比如仇震海他们这些人马,杨振为他们请了封赏,直接编入了征东先遣营,不可能把他们当成俘虏对待。
    可是,这一次却不同了。
    死的且不说了,光是活的满鞑子高官显贵,就有许多个,尤其是满鞑子十王爷多铎,更是前所未有的一个绝对重量级的俘虏。
    自己在松山城里把他杀了,固然是痛快了,可是这样做,却做不到利益的最大化。
    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将多铎活着送至京师,都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杨振想到的,在座的众将当然也能想到,所以他的想法一提出来,就引发了共鸣,松山副将夏成德紧接着说道:
    “没错,没错,正该如此,不如此,不足以彰显都督率军伏击破敌之后,不如此,不足以彰显都督率军守卫松山之功!”
    这一次松山守城作战,主要的战事皆发生在夏成德镇守的西城,虽然仗是大家打的,但是无形之中夏成德的地位却也跟着有所提升。
    以前,他在这样的议事当中很少发言,基本上处在比较边缘化的位置,但是如今,却不一样了。
    不仅他自己觉得自己有底气有资格说话了,而且其他的众将显然也认可了他这一点,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
    却说夏成德这么一说,在大堂上在座的诸将皆一片附和之声,纷纷点头称是。
    这个时候,就见与杨振并坐堂上的杨朝进,端着茶碗抿了一口,说道:“话是这样说没错,咱家当然也赞成这么做。这么做,圣天子肯定高兴。圣天子高兴了,满朝文武自然也高兴。如此一来,朝廷给诸位加官进爵,自然也就少不了。但是呢——”
    杨朝进说到这里,放下手中的茶碗,看了看杨振,又有看了看盯着他的众将,笑了笑接着说道:
    “但是呢,献俘京师,尤其是,都督所说的午门献俘,却有一定之规。这样吧,为促成此事,咱家先以监军内臣的身份,向圣天子上表一道,把都督和诸将的心愿呈递上去。
    “同时也一道,先呈报了都督与诸将之功。至于都督亲赴京师,献俘午门的事情,还是一切等待咱家请了天子的旨意再说。如此,可好?”
    杨振当然也知道,想要亲赴京师、献俘午门,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不是说你想去就可以去的。
    但是他也知道,只要杨朝进把他的这个想法上奏到崇祯皇帝的面前,不管是崇祯皇帝本人,还是现在的兵部尚书陈新甲,都一定会同意他的这个想法。
    大明朝内忧外患日益严重,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一场看得见的胜利,一场说得过去的胜利,来一俊遮百丑,来激励满朝文武上上下下的民心士气。
    也因此,只要杨振这一次亲赴京师、献俘午门的打算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他接下来的许多想法,也一定会获得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的支持。
    自己给了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乃至满朝文武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么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不再是幻想了,十有八九也能得到满足。
    而这个,才是他希望亲自到京师走一趟的原因。
    “好!有了兄长的支持,此事不难成也!兄长尽快替我与诸将上表天子,请求天子恩准杨某亲赴京师献俘!”
    杨振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面向杨朝进抱拳躬身,施了一礼。
    其他众将见了,呼呼啦啦地全都站了起来,一起冲着杨朝进,躬身抱拳,施了一礼。
    杨朝进见状自不能安坐于位,立刻也站了起来,扶住杨振说道:“于公你是都督,咱家是监军,于私我是兄长,你是我的汉卿贤弟,咱们之间不需如此,不需如此!”
    杨朝进笑着,扶着杨振,将他摁回到了原来的座位上,然后抱拳冲着诸将,躬身一礼,说道:
    “此是咱家分内事,分内事,诸位且坐,且坐,无须多礼!”
    杨振见状,笑着说道:“监军杨公公既然这么说了,便一定不会辜负大家期望,且坐议事!”
    众将听了,再施一礼,便又呼呼啦啦地坐回了各自的原位。
    待众人坐下,杨振又说道:“请旨献俘,是接下来的头等大事。但是此事却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行的。那么在此期间,有两件事要做。
    “首先一个,就是整修城池。坏了的棱堡、瓮城整修,坏了的炮台、城墙要整修,要将他们恢复如初。
    “须知满鞑子这回撤了,难保今后不来,下次满鞑子再来,其重炮数量恐怕只会更多。到时候如何守住城池,诸将也提前着手了。”
    杨振这番话,说得众将安静了下来。
    这一回松山城能够保住,不是他们顶住了满鞑子的进攻,而是满鞑子主动撤退了。
    可不管这回满鞑子的撤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现在能撤退,将来就一定会回来,松山城眼下的安全仍旧只是暂时的。
    这一点,就算是杨振不说,众将的心里也有一本帐。
    事关他们各部将士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这些人当然会放在心上。
    所以,杨振这一番话说完,诸将皆默默点头。
    “这第二件事,却是要锦上添花。”
    杨振说到这里,扫视众将,而众将听见他这么说,也都纷纷抬头,把目光锁定在了他的身上。
    见引起了众将的瞩目,杨振遂接着说道:“我先前与诸位说过,要想守住辽西,守住松山,须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如今咱们守住了,但是,守住不算致胜,要致胜,还需要再出奇兵!”
    “啊?!”
    “出奇兵?!”
    杨振一番话,再次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起了在座的众将交头接耳,纷纷议论不已。
    诸将没有料到,松山城的城防战打到了这个地步,满鞑子都撤兵了,杨振居然还在想着出奇兵。
    这个时候,还是夏成德替在座的许多将领说出来了心中的疑惑,只见他冲着杨振抱拳说道:
    “都督,这,这是何意?满鞑子既然已经撤军收兵了,我们还要出什么奇兵?难道要去追击不成?须知归师勿遏啊!”
    “好了!诸位不必疑惑,也不必再发议论。我所说的出奇兵,乃是趁着满鞑子现今虽撤军,但未归,辽南半岛兵力空虚之际,乘船渡海,一举收复金州复州!”
    杨振见诸将议论,先是喝止了他们,然后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见在座诸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目瞪口呆,遂又说道:
    “一来,此次满鞑子伪帝黄台吉为攻略辽西,抽空了辽南半岛的人马,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金州复州难度不大!
    “二来,既要向圣天子请旨献俘,仅有俘虏,而无寸土,却也分量不够。先前,我们破了熊岳,盖州,却不能守。今次——”
    说到这里,杨振再次扫视了在座诸将一圈,然后朗声说道:“经此,我们若是破了金州城、复州城等地,本都督即上奏天子,从我部分兵守之,届时或另设几路总兵,即以在座诸将任之!”
    杨振所说的最后一番话,再次引起了诸将轰动哗然,但是这一次的哗然却与之前的不同,这一次在座诸将却不是疑惑,而是兴奋,不是畏怯,而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总兵,虽然不能说是全部武将的最高荣耀,却也是大明朝大多数武将一生事业的顶峰。
    如今,杨振麾下已经有了四位副将,若是算上由他节制指挥的觉华岛副将袁进,那么就有了五位副将。
    这么五位副将,距离总兵皆是一步之遥。
    如果杨振所说的这话成真,那么新的总兵人选,很有可能就是从这么几个人中出了。
    问题是,杨振所说的话是否能够成真,是否能够兑现呢?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在座的诸将反而没有什么异议。
    杨振这次率领诸将立下的功劳,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大功,崇祯皇帝会怎么赏呢?
    杨振已经是征东前将军、总兵官、右都督了,可以说他本人上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
    那么只要杨振愿意分功于部下,那么崇祯皇帝和朝堂诸公是不会反对的。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辽西诸城已经皆有总兵,无处可以安置封赏了。
    这个时候,杨振若是打下了金州、复州,或者打下了其他地方,那么他再为部下这些将领请功请封,也就没什么阻碍了。
    对此,杨振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来,但是在座的主将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
    “都督,若如此,还有何话可说,卑职愿意追随都督,乘船渡海,出击辽南!”
    “都督,卑职亦愿前往!”
    “都督,卑职亦愿前往!”
    连夏成德都抢先请命,愿意追随杨振出击辽南去了,其他人当然没什么说的,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态愿意前往了。
    很快,总兵府前院协理营务处大堂之上,就呼呼啦啦地跪满了松山城内的各路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