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西人,祖上是做茶货生意的商人,这样的商人在山西有很多,本来也没什么可拿出来说的,尤其和乔家比起来,更是不值一提。之所有还拿出来,是因为我家出了一件诡异的事,并祸及了几代人。
要说清楚这件事,还得从民国三十年说起。
这年腊月的一天上午,天空阴暗,西北风肆虐。北平城西一个大宅院里几个伙计正在收拾东西。他们都是山西来北平做生意的商人,东家叫郑明成,是我的曾祖父。年底了,他们这是在收拾行装随东家回老家去。
突然大门外传来一声枪响,紧接着一个蓝皮包袱从院墙外飞进来落在了房檐下的走廊上。由于枪声的影响,宅院里的人都没注意到飞进来的包袱和包袱掉到地上的声响。
东家从里屋走出来问愕在外间的一个伙计:“哪的枪声?”
“啊?哦,”伙计回过神,“听声音是外面胡同里。”
东家往出走,伙计跟上。其他几个伙计也聚过来跟在东家身后。他们一起走到大门口。东家把门开了一条缝,伸脑袋往出瞅,看见两个端枪的日本鬼子急急地从东向西往胡同一头跑去。看样子他们像在追人。不过追的什么人却没有看见。
这时身后的伙计也挤着要把脑袋塞出门缝,看个究竟。
东家在其中一个上拍了一下。伙计们一哄而散,各去接着干停下来的活计。先前从外间随东家出来的那个伙计进屋时看见走廊上的包袱,以为是谁搬东西时不小心掉的,捡起来拿进屋,顺手放在一堆收拾好要带回老家的行李上。
几天后,郑明成回到老家,把带回来的东西给各方各院分发完,发现多了个包袱,打开见里面是一块明黄色绸缎精细地包着的两块石头,模样像盘子,中间有个小孔。他拿起来端详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东西。
“奇了怪了”
他寻思不出个所以然,想问问一同回来的伙计这个包袱哪里来的,无奈因兵荒马乱,他们已经被他遣散,各自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家里佣人们年前大扫除,两块石头连同一些不用的物件被他们一起堆放在一间杂物房里。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几年后,新中国成立了,郑明成搬出了祖宗几代人努力建造起来的大宅院,住进了两间茅草房。昔日的辉煌没有了,昔日的家产也没有了,带出来的只有几件没人要的杂物,其中就包括那两块不明来历不知身份的石头。
从财主一下子变成穷光蛋的郑明成一下子老了,身子骨大不如从前。这本来是情理之中的事,谁家业没了能不受到打击,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一年的一天夜里,郑明成得了一种怪病,差点没把家里人吓死。
头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没看出来任何征兆,第二天天刚亮郑明成老伴(我曾祖母)醒了,她习惯性地看躺在身边的老头子。自从家产都没有了后,日子是苦了点,但是这个早已色老珠黄的女人心里却是幸福的,因为他每天早晨起来睁开眼睛都能看见自己的男人。然而这天早晨她身边却只有一床瘪瘪的被窝。
“老爷”她叫一声,翻身爬起来,圆睁着两只昏花的眼睛在屋子里搜寻,巴掌大的屋子一目了然,门窗关得好好的,“人呢?不会是”
她以为他想不开寻短见去了,吓得什么似的,拉起一件衣服披在身上就从郑明成被窝上往炕前沿爬。
“哼哧!”瘪瘪的被窝里发出了个声音。
老太太也感觉到被窝里不是空的,她心脏“咚咚”跳个不停:老爷不见了,被窝里是什么东西?
她手脚往回退了两步,跪直身子,一只手摸到扫炕笤帚举在空中,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去掀老伴的被窝。“啊”被窝里的东西刚一露头,她尖叫了一声,便晕了过去。
两间茅草屋中间的墙壁不太隔音。老太太一声尖叫把睡在隔壁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全惊醒了。
“娘”儿子隔着墙叫了一声,竖起耳朵听了一会,不见动静,“娘”他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动静。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我过去看看。”儿子坐起来穿衣服。
“我也去。”睡在最里面的孩子光着身子跳出了被窝。
“冻着了呀小祖宗。”她娘一把把他按到被窝里。
儿子走到父母门前叫唤着推门推不开,听听还是没有动静,心里急了,跑到窗前一把捅烂了窗户纸。隔着窗户他没看见他爹,只见他娘脸朝下扑倒在炕沿上。急忙拿起挂在窗台上的镰刀,拨开门闩,走进屋子,扶起老太太,又掐又捏好一阵才救活。
“娘,你这是怎么了?咋不见我爹?”
老太太两眼直勾勾的,显然还没有从刚才惊吓中缓过来。儿子见她眼睛盯着爹的被窝,嘴巴似动非动,像是要说什么,但是出不了声,就掀开被窝,吓得差点背过气去。
只见被窝里赫然躺着一具尸骨,不对!躺着一个人,也不对!应该说躺着一具干尸。
儿子愣了老半天才从干尸的脸上认出郑明成的模样。怎么回事?难道是爹在夜里死了,然后又变成干尸了?他彻底懵了,听说过诈尸,也听说过僵尸,可没听说过活**变干尸的呀!
“爹”儿子颤颤巍巍叫了一声,不见反应,他弯腰在地上捡起一只鞋,捅着干尸又叫,“爹!”
“嗯。”干尸瞪出两眼珠子。郑明成醒了过来,看见老伴和儿子像看鬼一样看着自己,以为出了什么事,“呼”坐起来。
“妈呀”老太太又昏了过去。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
郑明成没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却被他娘俩的反应弄得莫名其妙。“咔咔”咳嗽了两声:“这是咋了?”说着他伸出两手,想去扶老伴,又想拉儿子。这时他看见自己伸出的两只手竟然是尖尖的十根枯骨。
本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是没想到二十多年后,郑明成的孙子郑三金,也就是我的父亲,在他父亲(我爷爷)身上看见了他父亲在他爷爷身上看到的同样的情形。虽然当时他只有几岁,但是他清楚地记得爷爷得了病之后的样子,他还记得家里没有钱请大夫,爷爷到死也没有走出那间屋子。
现在爷爷的事在父亲身上重现了,家里日子虽然好过了点,但依然没有富裕的钱。我父亲郑三金在屋子里转了三圈,对眼巴巴看着他的我娘说:“砸锅卖铁也得请大夫来瞧瞧爹到底得的啥病,再不能向爷那样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啥死的。”
说是这样说,其实真砸锅卖铁也请不起大夫。几十年过去了,家里还住着以前的茅草屋。房屋翻新,儿子上学早已塌下了一片饥荒要非要从家里找出值钱的,只有给爹准备的一副棺材板和缸里几把粮食。棺材板是决计不能卖的,而粮食可是一家人的命啊!思来想去,我父亲郑三金还是决定把粮食卖了,请大夫给他爹看病。还好是新社会,要搁旧社会,估计他得决定卖儿卖女了。
大夫请来了,是个老头,背个药箱,进门抖了抖下巴上的一小撮胡须。我父亲郑三金害怕惊着大夫,不敢让他见他爹的样子,把他藏在被窝里,只拿出一只手臂让他看。大夫半闭着眼睛,卷起袖子准备号脉来着,一见那手臂,两只眼睛瞪得迸圆,愣怔了片刻,回头把手贴到郑三金额头上。
“您这是干什么?我爹病了,又不是我病了。”
“你爹病了!?我看是你病了,病得还不轻!吃饱了撑的,拿个死人来消遣我。”
“您老这话说的!我爹还没死,他是病的。”
“没死也差不多了,准备后事吧!”大夫背起药箱拂袖而去。
一家人吊起嘴,换来这样一个结果,我父亲郑三金哭都哭不出来。这时他算知道了什么叫哭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当年爷爷得这病时,我父亲记得他柴米不进,在炕上躺了没几天死了。现在爹得了这病,除了饭量小了很多、样子吓人之外,其他的都和正常人一样,能跑能走,每天还嚷嚷着要到地里去干活。
“爹,不是我不让您老出去,您说您这个样子,出去了还不把人吓死!”我父亲无可奈何地劝他父亲。
老头子饭不吃水也不喝了,整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长吁短叹,偶尔也坐在椅子上发呆。下巴颏经常不知不觉耷拉下来,长长地吊在胸膛上边。这样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有一天我父亲郑三金到他屋子里去看他,叫着不应,一摸鼻子才知道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了。
当然,这些事情并不是什么光宗耀祖的好事,我之所以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后来我父亲郑三金也被牵连进了这件事,并且还神秘地失踪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