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
作者:岭南仨人   纳米崛起最新章节     
    一转眼,来到儿童节。
    经过不断调整生产线,以及陆续增加的垃圾运输量,贵竹岭工业园的液化气日生产量,平均维持在50~60吨。
    同时有机肥日产量,也维持在150~250吨之间,刚刚建好燃气储存罐、有机肥储存仓库,库存正在不断上升。
    林百杰和包思康等人讨论后,决定调整生产线的原料投入种类,对于单位产气量比较高的塑料袋、塑料复合纸,作为备用原材料。
    燃气生产线优先采用厨余垃圾和粪便、枯枝落叶,毕竟这些东西的有机物,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一些反作用。
    因为这些天然有机物,会随着时间推移,被环境之中的微生物分解,造成有机物含量下降。
    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会产生一些渗透液、恶臭气体之类。
    因此必须及时处理这一类的垃圾,而塑料袋和塑料复合纸之类,是比较耐储存的垃圾,可以作为备用原材料。
    不过工厂仓库里面的几千吨有机肥,此时也是成为一个问题,迫不得已下,林百杰再次组建了一个子公司,专门负责有机肥的销售。
    就在公司蓬勃发展的同时。
    黄修远和陆学东等人,也没有停下脚步。
    材料实验室一旁的简易厂房内。
    一台氮16生产机,正快速生产着一些白色粉末,只是生产出来的白色粉末,却让众人如临大敌。
    因为他们通过调整电压,以及真空负压,再次合成了一种新的全氮物质—氮20(n20)。
    氮20的分子三维结构,和氮16有一定的相似,它的分子结构一共有五层,单层是由于五个氮原子组成的五边形。
    在反应物储存罐一侧,是一个完全避光和充满氮气的钝化加工生产线,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氯化钠和碳酸钙,实现氮20的钝化。
    如果氮20不进行钝化,一遇到日常剂量的紫外线,就会迅速分解爆炸,不利于长久保存。
    添加了氯化钠和碳酸钙钝化后,可以压缩成为各种形状,实验室的初步检测中,在常温常压的避光条件下,有效期可以达到17~18年。
    而钝化氮20的引爆条件,与常用的tnt基本一致。
    只是钝化氮20的单位能量,几乎是普通tnt的17倍左右。
    这东西简直是可怕到极致,要不是黄修远知道细节,这种实验分分钟要出大事。
    看着被密封起来的十几块“板砖”,一旁的贺稳小声的提醒道:“黄总,这东西有点麻烦呀!”
    黄修远自然明白,他们公司可是没有爆炸物生产资质的,他转过头来吩咐道:“学东、老贺,你们留下一些样品,作为公司的研究材料,其他研发资料,列为顶级机密。”
    “我心里有数。”陆学东点了点头,这种材料确实异常的敏感:“那你打算如何处理这东西?”
    黄修远笑着半开玩笑:“你忘记我是哪里毕业的啦?”
    反应过来的陆学东,顿时心里大定,黄修远是哈工大毕业的,和他的母校西工大一样,可不是一般的高校。
    而贺稳在国内的官方研究所干过,自然知道哈工大的背后代表着什么。
    从实验室出来后,他吩咐代替黄伟常的助理张雷,先去黑省的冰城,设立一个办事处,然后在哈工大附近租一个安全的仓库。
    紧接着将氮20生产机,以及钝化设备,分解成为一个个零件,准备通过航空托运,运输到冰城那边去。
    在这套设备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那片“六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电压参数、真空负压参数,以及钝化配方。
    因此薄膜和参数芯片,被他单独拆解出来,准备随身携带过去。
    在等待的日子里面。
    黄修远和陆学东等人,又根据之前的六边氧化硅制造工艺,完成了另外三种多边氧化硅,分别五边氧化硅、七边氧化硅、八边氧化硅。
    这些纳米多边氧化硅,在未来的纳米材料学专业中,被归纳为一个大类型,具体名称有些长,叫“二维纳米—4+n边—氧化硅材料”。
    其实这个类型的纳米材料,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可以电控过筛原子或者分子,并且让通过的原子分子,在消耗电能,和其他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
    因此这类材料,也被成为“纳米分子筛选器”,除了黄修远合成的氧化硅族,还有其他几个族。
    氧化硅族的纳米分子筛选器,是最容易制造,也是最容易实现商业化量产的一族。
    在实验室内,经过气相沉积后,将大量七边氧化硅,嵌合在石墨烯薄膜上。
    他们得到了一片七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在一系列实验后。
    陆学东露出惊喜的神情:“这个东西简直是最强水分子过滤器。”
    一台改造后的设备中,通过给水体施加大约1.7倍大气压,压力就可以迫使水体中的水分子,快速通过通电的七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
    如果施加的压力提升,水分子会以更加快的速度通过,而水体之中的其他物质,则会被留在另一侧。
    贺稳也兴奋不已:“黄总,我们的回收厂,之前不是在头疼那些垃圾废液,这下可以解决一个大问题了。”
    “污水过滤器的事情,你们尽快和工程组联合攻关,同时想办法,处理过滤下来的污泥。”
    贺稳急忙回道:“黄总放心,我一定尽快完成。”
    随着一系列技术的研发成功,燧人公司的研发部内,对于公司的未来,也是信心高涨起来。
    如果不是保密要求,多边氧化硅—石墨烯薄膜的发明,绝对是材料学界的一个里程碑成果,作为核心发明者的黄修远,想斩获国内外的学术奖项,估计是手到擒来。
    对于这些材料的发明,燧人公司仅仅注册了分子式的专利,但是其他生产工艺的专利,一概都没有注册。
    分子式注册专利,那是因为这个东西,必然要投入到市场上,只要别人有心,要拿到一些样品,还是防不胜防的。
    但是生产工艺,却不一样。
    只要实验室和研究员保密,单凭样品,要逆向工程出这些材料的合成工艺,没有七八年的投入,以及一点运气,难度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燧人公司的安全部,可不是开玩笑的,随着大量新材料的爆发,实验室和重要设备,都是二十四小时专门看管。
    之前制定的严格保密制度,也终于发挥效果了。
    6月14日。
    助理张雷回到汕美,说东西已经到了冰城仓库,那边的办事处,也安排好了住宿。
    第二天,他和张雷一行人,在鹏城宝安机场搭飞机,直飞黑省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