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失望的李士衡
作者:放羊小星星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最新章节     
    “望娘娘悯之!”

    又一次听到这话,刘娥顿时明白,李士衡这是铁了心要致仕。

    其实,刘娥也可以继续打一打感情牌,说一些缅怀先帝,如今又主少国疑,继续挽留李士衡。

    但思虑一圈,刘娥觉得没这个必要了。

    “既如此,吾便准了。”

    “谢娘娘!”

    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此时的李士衡仍然有些怅然若失。

    三司使,又称计相,在朝堂上足以和宰相以及枢密使相提并论,就这么放下了,心中多少有点失落。

    不过,李士衡很快就调整好了心中的情绪。

    反正这三司使做的又不爽利,与其继续占着,不如抽身事外,回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刘娥微微一叹,挪步回到御台之上,半晌,她开口问道。

    “今日召卿入宫,本是想和卿议一议茶法之事,此事,卿有何谏议?”

    李士衡沉吟片刻:“此事或有可为。”

    虽然更易茶法之事是由丁谓一党率先提出的,且李士衡对丁谓极其党羽感官极差。

    但茶法确实沮坏,到了该更易的时刻。

    “为何?”

    自太祖时期开始,三司使的任期通常都很短,记载中最短的任期甚至只有一个月。

    似李士衡这般任职四年的三司使,已然算是很长的那种。

    因此,李士衡对于三司的内部事宜很是熟悉。

    入中之法需要商人远赴边地,运输周期动辄长达数月,且途中损耗亦是不小。

    显而易见,这是一份苦差事,并且风险也不小。

    想要调动商人的积极性,唯有诱之以利。

    具体实行过程中,朝廷会提高运输到边地商品的定价,其中加价大概分为两项。

    一为虚估,即提高收购价格,二为加抬,即视距离远近,额外给予部分补贴。

    林特改良茶法之前,虚估比例一度在1比5到1比10之间,一比五,即拿五分钱买一分钱的货。

    如此高昂的虚估,商人的积极性确实调动起来了,但官方的利益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于是,改良茶法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1:5,1:10的比例虽然夸张,但要考虑到场外因素,边地如果有战争,朝廷继续粮草,这个刚需,对商人而言,向边地输粮,绝对是高风险的生意。

    所以,才会有如此夸张的比例。)

    林特改革茶法,恰逢宋夏交好,宋辽结盟之时,彼时,边地危机稍减,朝廷对于军需的需求也没有战时那么急迫。

    所以,林特茶法大规模的减少了虚估,比例大约控制在1比2左右。

    虚估降了下来,朝廷的利益确实得到了保障,但商人的积极性却大大降低。

    众所周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品尝过高额回报的茶商集团,一看现在的回报如此之低,自然没了入中的兴趣。

    少顷,李士衡直言道。

    “今商人输粟边地,算茶钱,约为虚估三倍有余,出钱三十文,坐得三司钱百文。”

    听到这个数字,刘娥顿时大吃一惊。

    三倍?

    不是限定虚估两倍么?

    “怎会如此?”

    惊讶过后,刘娥心中当即涌现出一股怒意。

    损失的那一倍,都是她,不,是国朝的钱!

    “娘娘可知交引铺?”

    李士衡即将致仕,离职之前,他打算给某些人来一记狠得。

    谁让这群人恶心了他那么长的时间!

    交引铺?

    刘娥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这个她当然知道。

    刘美在世时曾经和她说过这事,当时刘美打算入股一个叫通利的交引铺。

    刹那间,刘娥明白了其中的猫腻。

    然后,她便没了先前的心思。

    此事决不能大动干戈,毕竟,财帛动人心,谁知道其中牵涉了多少大臣?

    首先可以肯定,刘家必然是其中之一。

    自己查自己?

    刘娥怎么会干这种湖涂事。

    她可以肯定,一旦她透露出要查此事的消息,那帮大臣们,多半会把事情往刘家身上引。

    谁让她是女主当政呢?

    她很清楚,别看很多朝臣看着是她的人,实际上她和他们并不是一条心。

    就像是渡轮,风平浪静之时,很多人都会选择中途上船,但一遇到风浪,恐怕下船的人会络绎不绝。

    “吾知晓了,此事当廷议之。”

    言罢,刘娥微微颔首,而后话锋一转。

    “三司职责甚重,卿可有人选推荐?”

    听到这话,李士衡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可惜了啊,太后退去了。

    不过,想了想也正常,毕竟太后的亲族也牵涉其中,且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这事在特定的圈子里,并不是秘密。

    如今看来,太后应该是知道的,纵使不知,也是默许。

    少顷,李士衡道出了一个人选。

    “枢密副使张士逊,上于寿春府最旧,且有纯懿之德,或可用之。”

    大中祥符九年(1016)正月,寿春郡王(仁宗)出閤,真宗令中书选德高望重且品行兼优的官员为寿春郡王僚属。

    然后,张士逊便入选了,成为了寿春郡王友。

    历数外朝,论和官家之间的亲疏,张士逊决定冠绝外朝,因为和张士逊同时担任寿春郡王友的崔遵度,现在已经死了。

    遍数朝堂,潜邸旧臣中,张士逊资历最老。

    当然,李士衡推荐张士逊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中祥符年间,他曾经和张士逊同为河北转运使。

    两人同僚数载,结下了相当深厚的友谊。

    另一边,听到李士衡推荐的人选后,刘娥的脸上无喜无悲,既没有表示排斥,也没有表示肯定。

    张士逊作为朝廷重臣,刘娥对他的履历自然是了然于胸。

    最初推荐张士逊的人是杨亿,不仅如此,杨亿还向王旦推荐了张士逊,且张士逊和寇准亦有私交。

    乍一看,张士逊很像是寇准一方的人。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此人处事颇为圆滑,准确来说,他既不和任何一派交恶,也不和任何一派过分亲密。

    唯一让刘娥顾虑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张士逊和官家结识最早,关键时刻,张士逊会不会倒向官家?

    沉吟半晌,刘娥还是决定将此事交付廷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