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钱谦益降清后干了什么?
作者:庖丁解梦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最新章节     
    上回说到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来,让小红描花样子。
    我们认为这是作者的一种暗示,明末清初,清军下剃发令时有一句话叫做:“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那就是说:留下头的人,都是没有留头发的了,那些想保留头发的人,都被砍去脑袋了。
    而作者偏偏这里写的是“一个未留头的,”留头就是剃发了投降了,未留头那就是说他没有剃发投降,即没有殉国,却也没有留发,那就只能当和尚了。”
    所以说作者这里绕了一个大圈子,就是为了说一个没投降的和尚,来让小红“描花样子。”
    原文是:
    说着向红玉掷下,回身就跑了。红玉向外问道:“倒是谁的?也等不得说完就跑,谁蒸下馒头等着你,怕冷了不成!”
    这句话说明了,可能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背后是谁让他做这个的。那为什么会找钱谦益呢?他一个水太凉,找别人不行吗?
    还真不行,首先这个水太凉的故事是后人编的,史学大师陈寅恪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就认为钱谦益根本就没有作案时间,并在晚年放弃其他事情,专门着书《柳如是别传》来说明那段南明往事。
    我们如今可以按照清修《明史》,简单的认为钱谦益是个“水太凉。”
    但是在当时的人们眼中,钱谦益却是公认的文坛领袖,论文学水平,无论是投降清朝的,还是誓死不降的,无人不推钱谦益为第一。
    按说文无第一,文人相轻,钱谦益却能征服明末一众文坛大佬,可见功力。
    若仅仅是如此,倒还罢了!关键他还是当时的第一史学家。
    黄道周当时说过:“虞山尚在,国史犹未死也。”
    这些评价可以说明钱谦益当时在史学界的地位。他与吴伟业同是苏州人,关系极好,晚年二人一起归隐山林,潜心着书。
    但是黄道周说的这句话有些蹊跷,为何说虞山不死,国史犹未死也呢?他口中的“国史指的是哪一部国史呢?”
    最关键的是,要看《红楼梦》书中是如何写,我们接着上回看原文:
    那小丫头在窗外只说得一声:“是绮大姐姐的。”【甲戌侧批:是不合式之言、擢心语。】抬起脚来具斯具擞跑了。【甲戌侧批:活现,活现之文。】
    红玉便赌气把那样子掷在一边,【庚辰侧批:何如?】向抽屉内找笔,找了半天都是秃了的,因说道:“前儿一枝新笔,【庚辰侧批:是补文否?】放在那里了?怎么一时想不起来。”
    后面又转到补文,所以没有脂批提示,我们无论如何也跟不上作者跳跃的节奏。
    绮大姐姐就是绮霰,还是写的早期钱谦益做官时被刁难。
    所以这里有【庚辰侧批: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一面说着,一面出神,【甲戌侧批:总是画境。】
    想了一会方笑道:“是了,前儿晚上莺儿拿了去了。”【庚辰侧批:还是补文。】便向佳蕙道:“你替我取了来。”
    佳蕙道:“花大姐姐还等着我替他抬箱子呢,你自己取去罢。”
    记住这句,佳蕙让钱谦益“你自己取去吧!”
    红玉道:“他等着你,你还坐着闲打牙儿?【庚辰侧批:袭人身份。】我不叫你取去,他也不等着你了。坏透了的小蹄子!”
    说着,自己便出房来,出了怡红院,一径往宝钗院内来。【庚辰侧批:曲折再四,方逼出正文来。】
    记住脂批的提示:小红往宝钗院内才是作者曲折再四逼出的正文。
    往宝钗院内来,说明是进入满清的内部了,他去满清内部取什么呢?
    顺治三年(即1646年),清廷诏钱谦益官复原职,为礼部右侍郎,修明史。同年六月,钱谦益称疾,返回南京,清廷令巡抚、巡按随时监视上报。
    钱谦益第一次投降清朝时,为清朝修了半年的明史,但是清军对他修的《明史》不满意,命毁去重修,钱谦益随即就辞官回乡了。
    我们可以结合红楼梦开头所引蔡文姬的典故,从中可以得知,钱谦益这半年看了很多一手史料,并凭借所记住的部分,帮助了《红楼梦》的修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北方的匈奴军事力量迅速崛起,靠着骑兵的突出优势,乘机侵犯中原,弄得百姓四散逃难、流离失所。
    蔡文姬在一次战乱中与家人走失,在奔逃途中被匈奴掳走。匈奴的左贤王很爱恋蔡文姬,对她既尊重又温存,于是蔡文姬便同左贤王结了婚,并先后生了两个孩子。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蔡文姬在匈奴一住就是二十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曹操问蔡文姬家里遗失了多少古籍?
    蔡答曰:藏书有四千余卷,因战乱已经遗失。
    曹操十分惋惜如此多的史料丢失,蔡文姬说可以凭记忆默写出一部分,于是提笔默写四百余篇,因为。
    再继续看后文:
    刚至沁芳亭畔,只见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从那边走来。【甲戌侧批:奇文,真令人不得机关。】
    连脂批都觉得是奇文,那这个李嬷嬷是谁就有些不好猜了,应当是指江南地区的某些地主士绅。因为沁芳亭就在南京对岸的滁州,瓜州一带。
    红玉立住笑问道:“李奶奶,你老人家那去了?怎打这里来?”
    李嬷嬷站住将手一拍道:“你说说,好好的又看上了【甲戌侧批:囫囵不解语。】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甲戌侧批:奇文神文。】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
    明儿叫上房里听见,可又是不好。”【甲戌侧批:更不解。】
    上房里指宁府,这里是说怕贾珍知道了,当然怕女真人知道了,他们暗中联系郑成功来栽华种木的,让贾珍知道了还得了。
    红玉笑道:“你老人家当真的就依了他去叫了?”【甲戌侧批:是遂心语。】
    李嬷嬷道:“可怎么样呢?”【甲戌侧批:妙!的是老妪口气。】
    红玉笑道:“那一个要是知道好歹,【甲戌侧批:更不解。】就回不进来才是。”
    【甲戌双行夹批:是私心语,神妙!】
    李嬷嬷道:“他又不痴,为什么不进来?”
    红玉道:“既是进来,你老人家该同他一齐来,回来叫他一个人乱碰,可是不好呢。”【甲戌双行夹批:总是私心语,要直问又不敢,只用这等语慢慢的套出。有神理。】
    前文里我们已经知道,这里是钱谦益与浙东抗清人士,在联系贾芸隐射的郑成功再入长江。
    红玉说的“既是进来,你老人家该同他一齐来,回来叫他一个人乱碰,可是不好呢。”就是说你应该给他引路啊!他郑成功一个福建来的,这里地形不熟,到时候总不能乱撞吧,那这仗不就不好打了吗!
    李嬷嬷道:“我有那样工夫和他走?不过告诉了他,回来打发个小丫头子或是老婆子,带进他来就完了。”
    说着,拄着拐杖一径去了。红玉听说,便站着出神,且不去取笔。【甲戌双行夹批:总是不言神情,另出花样。】
    通过这里可以看到,当时浙东有暗中帮助联系郑成功的人,不过他们只是打发个下人给带个路也就完了。
    钱谦益总是思念着郑成功的大军出神,不去取笔,取笔自然是指写书了。
    一时,只见一个小丫头子跑来,见红玉站在那里,便问道:“林姐姐,你在这里作什么呢?”
    红玉抬头见是小丫头子坠儿。【甲戌双行夹批:坠儿者,赘也。人生天地间已是赘疣,况又生许多冤情孽债。叹叹!】
    前面说过,这里的坠儿便是姚志卓。
    红玉道:“哪去?”
    坠儿道:“叫我带进芸二爷来。”【庚辰侧批:等的是这句话。】说着一径跑了。这里红玉刚走至蜂腰桥门前,只见那边坠儿引着贾芸来了。
    【甲戌双行夹批:妙!不说红玉不走,亦不说走,只说“刚走到”三字,可知红玉有私心矣。若说出必定不走必定走,则文字死板,且亦棱角过露,非写女儿之笔也。】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恰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甲戌双行夹批:看官至此,须掩卷细想上三十回中篇篇句句点“红”字处,可与此处想如何?】
    一扭身往蘅芜苑去了。不在话下。
    这里的蘅芜苑是薛宝钗的住所,坠儿姚志卓引路郑成功的大军进来后,说明他又装作不知道,回清廷控制区了。
    也就是说:他虽然一直帮助郑成功,却总是非常小心,这也是他一直不被清廷发现的原因。
    但是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后文宝钗扑蝶里再看钱谦益被发现的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