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史湘云历史结局
作者:庖丁解梦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最新章节     
    如果有人说是史湘云杀死了贾元春,林黛玉,贾宝玉,那可能会招至全世界红迷的骂声,或者直接嗤之以鼻,懒得骂他。
    但是这一回要说的是:史湘云隐喻的是李自成的大顺军,现在就从各个方位看一下这个角色。
    从她的判词图册与红楼梦曲《乐中悲》中,我们已经大致判断了史湘云的结局,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必须从她的每个细节去一一验证。
    继续结合史湘云的历史原型来看她的判词与细节,先从她的出场开始。
    最早正式介绍史湘云其实是在护官符里,再看一下护官符如何评价史家。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因为书中史家主要人物就是贾母和史湘云二人,而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五的人物,所以这句其实也是在透露史湘云的重要信息。
    前面已经知道阿房宫就是在暗示史湘云的出处,就是秦地,也就是陕西。再通过判词曲子得知她是消逝于荆湘的巫山附近,又是帝王级别,曾经辉煌的一段日子却极其短暂。
    四大家族里贾家代表统治阶级,政府官员,王家代表军队,薛家代表商人和外国人,史家排在四大家族第二位,按护官符排序是:贾,史,王,薛。按现在的阶级划分就是:士,农,兵,商。
    再来回忆一下金陵十二钗其他人的隐射:
    贾宝玉:大明。
    林黛玉:崇祯朝,薛宝钗:后金,满清。
    贾元春:大明。
    贾探春:隆武朝廷。
    妙玉:史可法时期南明。
    贾迎春:弘光朝廷。
    贾惜春:永历朝廷。
    王熙凤:掌握兵权的领兵之人。
    李纨:为大明守节的文人。
    贾巧姐:太子朱慈烺和他的兄弟。
    从这些已经破解的隐射,我们可以判断史湘云大概是一个什么级别了。
    再看林黛玉对史湘云与贾宝玉的态度,我们读者大多都知道,林黛玉十分敏感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姻,不在乎袭人与贾宝玉亲近,却对史湘云与贾宝玉的亲近十分敏感。
    也就是说,林黛玉对于史湘云和贾宝玉的姻缘也是十分敏感的,她把史湘云与薛宝钗是放到同等地位的,从这点我们又可以看出,史湘云所指的方向。
    在第三十一回的题目里,题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作者暗示了将来与贾宝玉白首到死的反而是史湘云。
    这就说明了史湘云不能简单的只隐射李自成。
    她就是代表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大顺军。
    大顺军正是出自陕西,所以护官符说“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李自成的大顺军真正在历史的舞台上成为主角比较晚,应是在崇祯十四年攻占洛阳以后,之前他还只是农民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里的一支。
    李自成攻破洛阳后,得了福王府的财富,见到福王,训斥道:你身为王爷,富甲天下,为什么不拿出钱来赈济灾民?
    李自成拿出福王府的财富分给灾民,贫穷的,每人给银五两,分发粮食,令饥民远近就食,愿意加入义军的青壮,每人发银五十两!
    “从此远近饥民响应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势同燎原。”
    这就是史湘云的判词首先发问“富贵又何为”的原因。
    后来李自成始终坚持不损害农民与贫民百姓的利益,坚持三年免征,的政策,这在当时明末天灾人祸不断的情况下是十分难得的。
    关于史湘云是宝玉死亡的第一原因,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里也有提到:
    宝玉丢了一个金麒麟,被史湘云捡到,而后来正是因为这个金麒麟导致宝玉死亡,正应了宝玉说的那句:‘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
    这回末尾的批语:“若兰射圃所配之麒麟正此麒麟也。”卫若兰隐射的就是大顺朝廷,宝玉是大明,所以若兰配金麒麟杀死宝玉,后又配金麒麟射圃,射圃指的就是大顺朝围攻山海关的吴三桂。这些细节后文再一一详解。
    然而他们的高光时刻也是十分短暂的,崇祯十七年,他们攻破北京城,李自成短暂称帝,但是他们展眼就遭遇重大失败。
    大顺军后来虽然坚持斗争了二十年,但是始终没有达到过曾经的水平。也就是所谓的“展眼吊斜晖。”
    按贾宝玉,薛宝钗,贾探春的影射逻辑,史湘云的父母应该是大顺政权的文官武将,他们在大顺建立不久后,就被明清联合打败,之后也没能再重建起来。
    所以是襁褓之中,父母叹双亡。
    李自成的英豪阔大,也是当时许多历史人物承认的。
    不过最终,大顺军还是与大明和好了,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主动联系明朝廷,表示愿意效力,联合抗清,这就是判词里的典故,高唐赋中楚王梦到巫山神女的故事。
    大顺军余部二十万人左右,经过李过高一功所领忠贞营几年转战之后,分成很多支队伍,还是由李自成原来的部下率领。如李来亨,郝摇旗,袁宗第,刘芳亮,刘体纯等,他们各自领军与其余几部明军合称夔东十三家。
    他们以兴山、房县、巫山、奉节一带为根据地,也就是重庆三峡等地区坚持抗清。
    他们时聚时散,在巫山附近,与巫山神女的典故刚好吻合,他们也象神女一样,散为朝云,聚为暮雨。
    云也就是史湘云,云散高唐便是满清最后进攻夔东十三家时,他们最终被击败,但是大顺军余部居然没有一家投降,全部战死或自杀自焚为大明殉国了,这时已经到了康熙三年。
    关于历史谜团李自成之死,乐中悲里也有所提及,就是判词里“湘江水逝楚云飞”里二妃哭舜的典故。
    知道了史湘云隐射大顺军,再来看作者用这个典故,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注意这两个词:“大舜”,“舜帝”。
    相传,在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它们经常到湘江来戏水,导致洪水暴涨,冲毁庄稼冲塌房屋,引起百姓的强烈不满和怨恨。
    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得知恶龙祸害百姓,一心想要去惩治恶龙,帮百姓除害解难。
    舜帝走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在家日夜为他祈祷,等待着他凯旋的喜讯。
    年复一年,舜帝依然音信全无,二人思前想后,决定前去找寻。她们来到九嶷山,几乎找遍了九嶷山。
    在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她们发现了三块大石头,翠竹围绕,珍珠贝垒成的舜帝的坟墓。
    舜帝斩除九条恶龙后病死了,湘江的百姓为了感激舜帝的恩德,为他修了这座坟墓。
    九嶷山上的仙鹤也为之感动,从南海衔来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
    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哭了九天九夜,眼睛肿了,嗓子哑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这段故事与李自成之死几乎一样,李自成也是生活在一个恶龙祸害人间的时代。
    他建立大顺政权,与舜帝一样他也成了“顺帝”,他关心百姓疾苦,一心想为百姓除害,提出的口号是“缴兵安民”。可能大多数后人只知道“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其实李自成的事迹后人知道的不多。
    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回陕西,之后又遭遇“明军”和清军的内外夹击,接连失败,便退出陕西,与部下妻儿分离。
    他只领部分大顺军南下四川,湖广,江西,最后死于湖北九宫山,这与典故里的九嶷山只差一个字,他的部下二十多万人四处寻找,最终在九宫山找到他的尸体,全军大哭,这就是二妃哭舜。
    人们就在当地秘密为他修建了坟墓,李自成死亡之地有一水塘,所以后文有一句着名的“寒塘渡鹤影!也是写李自成之死”
    人们以往都是认为作者写《红楼梦》怀念大明,自然就讨厌李自成,一定会把他写成一个反面形象的人物,其实真正读懂了作者写的内容就会发现,他对流民和农民军的描写,是非常注重写实的,也是有他的人文关怀的。
    比如“刘姥姥”和“史湘云”,这两个角色分别代表流民和大顺军,我们读者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他们的喜爱。
    这也是作者想还原的真实历史,否则和《明史》一样只把农民军描绘成一帮吃人的土匪,那作者又凭什么说《明史》“连人之高低不择”,要砸了它呢?
    关于李自成真正的死因,这里可以明白的透露,就在史湘云醉卧芍药茵一段里,有兴趣的可以尝试去破解,我们解说具体情节的时候,再做详细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