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火器
作者:蜀中说书人   提篮桥进修后,穿到红楼当丫鬟最新章节     
    兕姐儿闻听此话,整理衣裳,站起身来,拱手道:“听得薛卿这金玉良言,我才惊觉,是我自傲了。此礼,薛卿当受之。”
    薛宝钗连忙退身避让,主上这一礼,臣下不能受。
    “娘娘何必如此,为臣者劝谏主上,本是本分,又如何能受此礼?”
    主臣二人拉扯了一番,最后,兕姐儿道:“来人,给薛卿赐坐。”
    薛宝钗坐下后,继续道:“都言海外偏远,但航船也能到。泽国夫人言,我带回来的铁疙瘩,能带着船远航,还能将远航的时间大幅度缩短。臣每每思及此处,背脊寒凉,每每思及此事,都深觉不安。”
    兕姐儿沉默片刻:“倒是本宫眼界短浅了,只瞧见了眼前三寸之地,忘记了天地广阔,多亏薛卿今日点醒了本宫。”
    宝钗谦虚了几句,主臣二人,闲话家常。
    锦心等人端来茶点,上有所赐,下必受,宝钗呷了一口茶,尝了一口点心。
    宫里的点心做得精巧,一口一个,不干不噎,能快速吞下,方便被赐点心的臣子,能及时回话。
    宝钗说了不少自己在海外的所见所闻,兕姐儿认真的听着,分析着海外的情势。
    特别是那珍妮纺纱机,会对海外贸易,带来不小的冲击。
    现如今,朝政的主要收入,就是海贸带来的税收,曾经支撑朝政的秋收粮税,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朝政支出了。
    所以,海贸不能出差错。
    “海外那边的贸易,可受到了影响。”兕姐儿已经大致猜测出海外贸易的情况,只怕海外的当权者,已经对鸿昌海盟、耀星海盟生出杀心,限制海盟在本国的贸易额度。
    毕竟,要是自己的国家出现了这样的海外贸易商会,兕姐儿能肯定,自己会扶持本国的商会,打压外来的商会,将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兕姐儿从小跟在徐乐身边,虽然没有插手家里的生意,但她明白,商贸对民生的影响。
    有时候,商贾是能拿捏家国命脉的,因此,兕姐儿从不轻视商贾。
    宝钗轻轻摇头:“海外的商会,可谓是腹背受敌,海外的商人联合起来,抵制咱们的商会,上面的贵族,也限制咱们出售商品,还要收取高额的税。我的厂房,曾受到几次冲击,那边的‘流民’,想闯进厂房……”目的,不言而喻,是想损坏厂房内的商品,至于那流民,也不一定是流民,而是受人指使的奴隶。
    “那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兕姐儿问道。
    宝钗轻轻勾唇:“我们制造了一批火器,在火器的震慑下,那些流民不得不退去,最后带人去找当地衙门追责,在火器的威慑下,那边的衙门才不得不给个说法。”
    兕姐儿眼睛一亮:“火器?你们制造的?”
    宝钗道:“火器是我等制造的,但制造火器的人手,是……”泽国夫人。宝钗张嘴,没有发声,但兕姐儿已然看清她的嘴型。
    兕姐儿神情有些激动,随即掩藏了下去。
    现如今,她差的就是兵。
    没有兵马,她这个皇后即使掌权了,也不过是虚浮的。
    兕姐儿有心详问此事,但还是克制住了,此时不是问话的时候。
    宝钗又闲话了几句,就退了下去。
    锦心进来,示意宫娥将茶盏、点心撤了下去。
    兕姐儿对锦心道:“传泽国夫人入宫……罢了。”兕姐儿犹豫了一下,收回了命令。
    此后,兕姐儿浮躁的心态沉稳了下来,越发的稳重了。
    锦心等伺候的人,是最先感觉出兕姐儿变化的,主子稳了,底下的人也越发的稳了。
    六阁的大学士,也察觉出了皇后的变化,私下里感叹道:“皇后虽然年轻,但稳得住,可惜……”
    林如海冷声道:“噤声,休要胡言,为臣者,不可妄议中宫。”
    那人止了声,看了看稳坐着的六部尚书,垂下眼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兵部尚书看了一眼那人,眼中精光闪过,看向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点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
    内阁散会后,兵部尚书慢悠悠的走着,工部尚书三步并作两步,与兵部尚书并排走着,低声道:“孔育旻,是投了皇后?”
    “八成是了。”兵部尚书道:“这老小子,平时最是谨慎不过,今日却失了口,十之八九是故意的。”
    工部尚书“啧”了一声,嘬着牙花子,感叹道:“这老小子,怕是想得个……之功。”含糊的说了一句,但兵部尚书听明白了。
    兵部尚书看了看四周,虽然侍卫离得远,听不见他们说话,但兵部尚书还是止住了这个话头,轻轻摇头,示意工部尚书别再说下去了。
    “听闻,忠勤伯要回来了。”工部尚书换了话题,询问起了吐蕃的战况。
    提起此事,兵部尚书脸色好转了不少,笑着道:“只怕,忠勤伯不日就要班师回朝了。”这话的意思,就是这战要胜了。
    “能在千秋节前回来不?”工部尚书问。
    兵部尚书点点头。
    “那朝上是要多一个侯爷了。”
    “想来,是了。”
    两人说着话,出了宫门。
    林如海沉默着,上了马车,他走在最后,隐约听见了前面两人的谈话。
    回了府,林如海就进了书房,过了晚膳时间,都未出来。
    管家冯蘅担忧不已,叫人给京郊道观送信。
    黛玉带着女儿宝珠,连夜赶回林家。
    “父亲。”黛玉在房门外,轻声唤了一声。
    里面没有动静。
    黛玉有些担心,冯蘅示意小厮开门。
    小厮轻手轻脚,开了书房门。
    寂静的夜中,门轴转动的声音响起。
    黛玉道:“冯管家,叫厨房备上膳食,稍后送来。”
    “是。”冯蘅吩咐人去厨房,又叫人守在书房四周,自己带着人,在书房门外守着。
    “父亲……”黛玉进了书房,书房内漆黑一片,林如海坐在书桌前,不知道呆坐了多久。
    黛玉轻轻挥手,一旁的烛台亮了起来。
    突然的光亮,让林如海感觉有些刺眼,忍不住眯了眯眼。
    林如海的声音有些沙哑:“玉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