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杉三元大将:“那国府和晋绥军开刀祭旗!”
“以华制华?这不是老调重弹吗?”
听到杉三元大将的话,小鬼子天皇露出一个诧异的表情,开口询问道。
对于天皇陛下的质疑,杉三元大将笑着点点头,道:“的确是老调重弹,但以华制华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首先以华制华的优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不用问,那就是可以减省我们太多的用人压力了,相较于支那的四亿人口,我们帝国只有一亿。”
“帝国的人口需要在更重要的地方发挥作用,而不是投入到广大的华夏大地上,这会让我们陷入到内耗中。”
“第二,以华制华还能够让华夏人,尤其是华夏那些普通人接受,我们天然和华夏人有隔阂,不如本乡田地的人管理更适合。”
“第三,我滴研究过皇协军,以及和大日本交好的这些华夏人,他们在对付自己的人时候,比我们更加心狠,可以说,他们的手段在我们看来都有点看不下去。”
“而我们为了大东亚共荣,为了实现大日本帝国的荣光,只能压榨更多的华夏人,这样就会将矛盾转移。”
“华夏人压迫华夏人,这些投靠我们的人,他们要是不想被报复,只能跟着我们走,他们别无选择,这样死心塌地跟着我们的人,我们使用起来更加顺手不说,还能替我们解决很多困难。”
“第四,华夏太大了,我们投入的兵力有限,那么先要保证我们华夏的统治,获取华夏丰富的资源,减少帝国陆军的损失,华夏人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五,也是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华夏人口多,他们的命不值钱。”
“我们滴训练一名士兵的开销,配备武器装备的钱,加在一起足够我们训练十几名、二十多名皇协军了。”
“我们只需提供一定的资金,武器装备这些,可以从和支那部队战斗中缴获获得,提供给他们。”
“付出最小的利益,获得十几倍,几十倍的收益。”
听着杉三元大将的话,小鬼子天皇露出一抹满意,笑着道:“呦西!”
“看来,你滴对于如何使用华夏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想法和独特见解。”
说到这,小鬼子天皇又询问道:“不过,你也知道,在华北的这次大失利中,皇协军的战场起义,是我们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支那人的可信度不高,他们随时随地都会叛变,你这样会不会重蹈覆辙?”
听到天皇陛下这个尖锐的询问,杉三元大将面露自信,道:“嗨依,陛下,对于您的这个担忧,也是重用支那人的一个隐蔽的顾虑。”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不可能发生第二次,因为像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第二次。”
“第一次,那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不会想到楚峰会从这方面下手,有了第一次的吃亏经验,在发生,那就不怪楚峰狡猾,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的解决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奖励的时候,就要在人员的甄别上加大力度,杜绝出现像上一次那样的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要加大教官制度,将一部分帝国军人编入到皇协军的部队中,从而更好地控制皇协军。”
“其次,大力提拔和使用,让我们信任,以及愿意加入大日本帝国的华夏人。”
杉三元大将的这句话一出口,小鬼子天皇来了兴趣,道:“加入大日本帝国的华夏人?”
“你滴意思是,我们给一些华夏人颁发帝国的护照?允许他们入籍?”
听到天皇的询问,杉三元大将用力点点头,道:“不仅仅是入籍,还有他们的家人入籍。”
“同时,我们在帝国寻找一些土地,允许他们建房,让他们安家落户。”
“我滴研究过这些华夏人,他们滴非常仰慕我们大日本帝国,我们将他们吸纳进来,给他们一些小权利,给他们一些小身份,比如一些军职之类的,将军以下的军职给他们,一些贡献大的,也可以给与少将。”
“因为我发现,他们除了对我们忠心耿耿外,是我们最需要,最好掌控的人外,除此之外他们都非常有钱,那就允许他们将资产转入国内。”
小鬼子天皇一听这句话,眼睛一下子亮了。
“呦西!”
“这个计划不错,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恩小惠,不仅让他们死心塌地的给帝国工作,还能吸纳他们的资金,这些钱只要来到国内,那就是我们的了。”
“呦西,杉三元,你滴这个想法不错,你可以试一试,我滴让皇家的一些人和你对接。”
看到天皇陛下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杉三元大将笑的很开心,道:“嗨依,陛下,我滴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我们能够保证,高层、中高层、中层是我们的人,然后在给中下层、下层一些利益,就能很好的控制住皇协军,不会被支那人给渗透。”
“就算有一些被渗透,但也不会是全部,不可能出现大规模逃跑或是战场起义的情况。”
说到这,杉三元大将深吸一口气,表情认真的道:“只要我们控制好了,做到了,训练出来的这些支那人,就是我们的炮灰。”
“死一个支那人,死一百个支那人,那也是死的是支那人,不是大日本帝国的勇士。”
“我们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还能避免我们的伤亡,一举多得,利大于弊!”
“……”
等杉山元大将解释完,小鬼子天皇满意的道:“呦西,你滴想法不错,我能够听到这样安排的一些好处。”
说到这,小鬼子天皇看着杉三元大将,道:“那么你上任之后,除了练兵、训练和培训皇协军,作战方面怎么安排?”
听到天皇陛下的这个询问,杉三元大将微微沉吟一下,道:“拿支那国府和晋绥军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