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剿不如抚
作者:旁门门主左道   清末起义恩仇录最新章节     
    只见那都兴阿立于桥上,怒目圆睁,振臂高呼一声,声如洪钟,响彻云霄!
    紧接着他身先士卒,率领部下冲入河北之地。刹那间,喊杀声四起,刀光剑影交错闪烁。
    然而,战局突变,敌方伏兵突起,竟将其麾下骑兵尽数截断,使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都兴阿毫不畏惧,单人独骑奋勇向前,一路冲杀,直逼渭河桥而去。
    就在他即将冲过桥时,一阵密集的枪弹如雨点般袭来。
    只听得“噗”的一声,都兴阿躲闪不及,被一颗子弹射中要害。
    他闷哼一声,身子一晃,与胯下战马一同轰然倒地。
    此时形势万分危急,眼看着马岱所率大军步步逼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东北角上忽然尘土飞扬,蹄声阵阵,原来是萨什库和卜达二人率领一彪人马疾驰而来。
    他们如神兵天降一般,迅速杀到近前,奋力击退围堵都兴阿的敌军。
    萨什库和卜达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扶起都兴阿,并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军中的一匹良驹让给他骑乘。
    都兴阿强忍着伤痛翻身上马,手中长刀挥舞如风,再次杀出一条血路来。
    他纵马狂奔,朝着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马岱闻听都兴阿逃脱的消息,心中大怒。他当即下达严令给手下诸将:“不论白昼还是黑夜,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追上都兴阿!若有人能斩获都兴阿之首级,重重有赏,赐予千金,并记个人一等功勋;倘若能够生擒马超,更是直接授予将军军衔!”此令一出,众将皆摩拳擦掌,人人欲争先立功。
    于是乎,各路人马如饿狼扑食一般,沿着都兴阿逃走的方向急速追赶而去。
    都兴阿心急如焚,全然不顾胯下战马与身后士兵们的疲惫不堪,只是一味地策马狂奔。其身旁的随从八旗骑兵也逐渐四散开来,队伍变得混乱不堪。
    那些可怜的步兵们由于体力不支,根本无法跟上骑兵的速度,许多人就这样沦为了敌人的俘虏。
    经过一番艰苦逃亡,都兴阿身边最终仅剩下三十余骑,他们与萨什库、卜达一同拼死向着韩城和浦城方向逃窜而去。
    而这边,马岱则亲率追兵一路紧咬不放,一直追到浦城。
    然而,当他得知都兴阿早已逃得无影无踪时,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收兵,并率领部队返回长安。
    当众人回到长安后,只见刘荣面色苍白地站在那里,令人痛心的是,他已失去了左手,从此成为一名残疾人。
    见此情景,马岱心生怜悯,当即决定让刘荣留在长安好好休养身体。
    同时,为了表彰他往日的功绩,还特意授予他吏部部长这一重要官职,授中将军衔。
    另一边,论功行赏之时,杨恺因战功卓着被封为十六师师长,荣获大校军衔,并被编入第二军;侯玄都同样表现出色,获封十七师师长,亦被授予大校军衔,归入第三军。
    随着新编成的五个师顺利组建完毕,军队规模进一步扩大,为了便于管理指挥,于是新增设了军一级的编制。其中,第一军下辖第一师、第五师、第十二师以及第十三师等四个师级单位。军长一职由任老六担任,因其卓越才能及赫赫战功,特被授予少将军衔。此外,一师师长为王平,五师师长是禹德彦,十二师师长乃王朝,十三师师长则为马汉。
    全军驻扎在安定北地府一带。
    第二军下辖第二,第三,第六,第八,第十六师,军长赫连城,二师师长陆时彦,三师师长于快三,六师师长于彦陆 , 八师师长孙保玉,十六师师长杨恺。
    驻扎在在关中以北,洛川一带。
    第三军下辖第四,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七师,军长纳龙,四师师长纳彪 ,十一师师长姚子圣,十四师师长窦包 ,十七师师长候玄。
    驻扎在汉中一带。
    第四军下辖第七师,第九师,第十师,第十五师,军长李德邦,七师师长苏生杰, 九师师长梁成富,十师师长蔡昌龄 , 十五师师长赫连池。
    驻扎在潼关一带。
    至此整个关中落入革命军之手,
    与此同时,北方的战局却是一片混乱。
    北方军由于战线的拉长,再加上白二虎和董福祥的骚扰,整个军队内部出现了部分兵变,部分溃逃的情况。
    穆屠善、常兴阿、金顺等将领也因连日的战斗而士气低落,兵无斗志,无心恋战。
    整个北方军被阻挡在无中府城外,无法前进。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清军第一次征伐银鸡堡的马潮轻失败。
    北方军的失利,关中又重新回到叛军的手里,这让慈禧太后深感忧虑,她知道,必须采取措施稳定局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慈禧太后再次颁布谕旨,强调“庸者下,能者上”的原则,对军队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调整。
    穆图善因能力不足被改任为宁夏副都统,而曾国潘则推荐了福建水师提督杨岳斌。
    杨岳斌临危受命,成为了继败保,朵隆阿,都兴阿之后的第四任秦陇总督。
    杨岳斌上任后,立即上奏慈禧太后,详细陈述了秦陇地区的贼寇问题。
    他说:“太后,秦陇之贼,几于剿不胜剿,防不胜防,与其无休止地征剿,不如采取安抚之策。”
    他的建议如同春风化雨,为清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穆图善,虽然因兵力有限而无奈附议安抚金积堡,但他的内心却是矛盾的。
    他明白,安抚虽是上策,但也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一种承认。
    然而,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清政府采纳了杨岳斌的建议,派出总兵毛福益前往金积堡宣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