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学毕业,返城,再见了小青
作者:刘季云   季云的故事最新章节     
    一 毕业照
    在那张泛黄而珍贵的农村小学毕业照上,时光仿佛被温柔地凝固,黑白的布纹相纸上定格了我们青涩而纯真的模样。那是一段遥远而又温馨的记忆,每当指尖轻轻滑过照片上每一个模糊又熟悉的面孔,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如同夏日午后的一缕微风,轻轻拂过心田,带来一丝丝凉意与怀念。照片中的我们,穿着各自家里认为最好的衣服,那时没有校服。站在简陋却充满故事的校舍前,脸上洋溢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有多长,也不知道分别后何时能再相见,只是单纯地以为,这份同窗情谊会如同夏日的阳光,永远明媚而温暖。我清晰地记得,坐在最中间的那位,是我们的校长兼班主任老师。他个子不高,但眼神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智慧。在我们眼中,他不仅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更是一位慈爱的长者。每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或困惑,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用他那温暖的话语和耐心的教导,为我们指引方向。在毕业照上,李老师笑得格外灿烂,那笑容里,似乎藏着对我们未来的无限期许和祝福。
    爸爸是个细心的人,他深知这张照片对我们这群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在那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夏日傍晚,他坐在昏黄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地在照片背面,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标注上了名字。那些名字,有的工整有力,有的略显潦草,但每一个都承载着他对我们深深的爱与期望。每当我看到这些名字,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如果不是父爱的深沉与细腻,大部分人的名字也就着随记忆的流失而忘记了。几十年过去,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有的去了远方的城市求学,有的则留在了家乡,继续着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我们之间的联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稀疏。但每当夜深人静,或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那些关于小学的记忆便会如潮水般涌来,让我无法忘怀。
    我开始尝试着去回忆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和模样,虽然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那份纯真的友谊和共同的经历,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我开始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怀念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怀念课堂上老师讲解知识时专注的眼神,更怀念那份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
    如今,当我再次拿起那张毕业照,心中已不再是单纯的怀念,更多的是对那段时光的感激与珍惜。它让我懂得了珍惜眼前人,珍惜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一段少年时代的人和事。同时,它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去追寻更加美好的未来。只要心中有梦,有那份纯真的记忆,我就永远不会孤单。
    二 一些同学的印象
    财,本村子人,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的的联系一直到我上大学。他为了供养弟弟,想让弟弟读大学,自己选择了务农。他在信中曾对我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后来他家迁离到外乡,我们中断了联系。听说他的弟弟中学时因游泳溺水没了。这应该对他打击太大了。
    林,县里随父母下乡。我们一起在学校宣传队。他至今唯一有联系的,农村小学同学。工作在县里文工团,文工团解散后分配到派出所至退休。
    梅,本村人。父亲曾经是公社卫生院院长,父母的同事。我离开村子四十多年后和老伴去我下乡的山村看过一次,了解到她还在村里,可惜没有见到。
    双,一个小时候就长相比较硬朗的家伙,不是我们村子的,他们村子离学校较远,每天带饭上学。我们一起玩篮球的朋友。没有过联系。
    波,一个小巧玲珑的圆脸女孩,小鼻子,小眼睛。县里随父母下放来的,她父母总是不让她和男生一起玩,不知道怕什么?听说她后来也在县里工作。
    庞,村里孩子,身材细高,长脸。他哥哥和我二哥也是同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们俩进山砍杖勒子,下午在山坡上晒太阳吸烟,想下山时迷路了,我说先到山顶就可以看到村庄或公路了。这样我们找到了方向,可下到山底公路上时天已经黑了。我们各自肩扛一捆很长的枝条,来到村外的小桥时,看到妈妈站在桥头焦急的等待我,让我感到十分愧疚。
    霞,随父母从县里医院下乡,她父亲是很厉害的外科医生。她应该比我大两岁多,身体比较强壮,也算比较漂亮。同学一次悄悄告诉我说,看到她和我们班的一个地主儿子,从柴火垛后面走出来,那个那个了。。。,弄的我云里雾里的,一直也不知道哪个了?
    。。。
    小学同学之间的故事很多,无论一起参加学校和生产队劳动,还是一起在同学家做作业同时的玩耍,那时除了光屁股游泳时分男女,没有什么男女之分。思想和心灵都纯洁的如同冬天山上积雪晶莹剔透。
    三 小青的不舍
    返城。小学毕业了,我们家也迎来了返城的日子。由于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和医疗普及工作的逐步完成,以及城市大学教育和医院工作需要,下放来到我们公社的五七战士和六二六战士陆续返城。本来我们家以为不可能返城了,因为村子里只有我们一家下放来的了,其它家庭下乡一两年就回城了。
    在那个被岁月温柔抚摸的夏日黄昏,小学毕业的钟声不仅敲响了童年的告别曲,也悄然拉开了我们家返城序幕的帷幕。回望那些年,在乡村的田野间奔跑嬉戏,与泥土为伴,与星辰对话的日子,仿佛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在心头缓缓铺展。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主义的春风不仅吹绿了田野,也吹进了每一个村民的心田,更吹动了我们家每个成员那颗渴望返城的心。
    记得初到这片土地时,我们一家满怀憧憬却也不乏忐忑。那时的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简陋,与繁华都市的差距如同天壤之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社会主义教育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一座座简陋的校舍被宽敞明亮的教室所取代,朗朗读书声回荡在乡间小道,那是希望的声音,也是未来的呼唤。同时,医疗普及工作的深入,让村民们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而发愁,健康成为了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曾经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农村的五七战士和六二六战士们,也迎来了他们命运的转折点。他们之中,有的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多年,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的则始终怀揣着对城市的眷恋,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重返故土。随着政策的调整,他们陆续接到了返城的通知,那份激动与不舍交织的情绪,在村子里悄然蔓延。
    我们家,作为村子里来的最早,最后几户还未返城的下放家庭,心中五味杂陈。起初,我们几乎不抱希望,以为会在这片土地上终老一生。毕竟,村子里其他下放户大多只待了一两年便陆续返回了城市,而我们,却像是被遗忘的角落,默默守候着岁月的流转。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当那个期待已久的消息终于传来时,我们全家人的心情难以言表——既有对未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也有对这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地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父亲站在自己住了三年的土坯茅草屋前,远望着这熟悉山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深知,这片土地见证了他的汗水与泪水,也承载了他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但同样,他也明白,作为城市的一份子,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去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母亲则在一旁默默整理着行装,她的双手轻轻抚摸着每一件物品,仿佛是在与它们做最后的告别。
    大哥已经中学毕业,为了让大哥能一同返城,给他办了降级一年,也是因为他的眼疾学校给予了特殊照顾。二哥该读五年级了,我也该进入中学了。那是学制缩短的时代,小学五年,中学五年。
    在返城的前夜,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心事与梦想。父亲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去适应社会环境,好好学习,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母亲则温柔地叮嘱我们要相互扶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力量,也明白了无论走到哪里,家都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第二天早晨,随着汽车笛声的响起,我们踏上了返城的旅程。回望那片渐渐远去的土地,心中既有不舍也有释然。我知道,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汽车慢慢的离开了送行的乡亲,离开了我生活了三年的村庄,车行驶到村口小桥时,我看到一直跟着车跑的小青停了下来,站立在了桥头,这时的小青已经是一条有一米多高的大狗了。看到它不舍的眼神,一直望着渐渐快速驶离的我们。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泪水挡住了我的视线,眼前的村庄山峦都都变得模糊起来。。。
    再见了,美丽的山村;再见了我可爱的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