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蔡文姬的心思
作者:岁月如水流   发财从掠夺三国的文物开始最新章节     
    两人的眼睛对视的一刹那,女子害羞的低头。
    脸颊通红。
    刘基一怔。
    心也怦然跳动。
    女子的身份太过于耀眼。
    历史名人。
    蔡邕的女儿——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历史上着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她命运坎坷。
    父亲因为董卓说了两句话,被司徒王允杀死,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现如今的蔡文姬是豆蔻年华,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美的不可胜收。
    如同杜牧诗里描写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美丽的令人惊心动魄。
    正因为熟悉,刘基这一眼看得深情。
    上学的时候,读到胡笳十八拍,就为蔡文姬的遭遇伤感,谁能想到遇到青春年少的她?
    那弥漫开来的书香气息和青春气息,扑了刘基一个满怀。
    蔡文姬原本以为刘基是个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才如此的多才多艺,才能将东莱郡打造成人间天堂。
    孰料想刘基年轻的不像话,帅气的直撞人心。
    人生第一次有不一样的感情在心头升起。
    红着脸,转过头去。
    蔡邕发现了,没有说话。
    他也赞成刘基。
    能将东莱郡打造成人间天堂,士农工商都各司其职,各安其业。
    如老子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实属于难能可贵。
    刘基能躲过眼前一难,成就不可限量。
    蔡邕对其给了最高的评价,只要女儿愿意,他也乐享其成。
    进了刘家寨。
    是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张张笑脸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街道上两边满满地站着老百姓。
    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各自不一。
    唯一相同点是都满脸笑容,满面红光。
    他们看着蔡邕和御林军议论纷纷:“钦差大人来了,来督查刘都尉了。”
    “好威风,钦差大人,您一定要实话实说,没有刘都尉,我们早饿死,成为沟壑里的白骨了。”
    “钦差大人,是刘都尉开仓放粮,养活了我们,让我们在灾荒年月逃得生命。”
    “钦差大人,您看看我们身边的楼房,是钦差大人给我们建造的,令我们吃有饭,穿有衣,住有房,干有活,过上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钦差大人……”
    人们都激动地说着刘基的好处。
    听众人发自内心的感激,蔡邕也很激动。
    闻人的理想还不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吗?
    现如今,刘基将治国平天下做的如此的震撼人心,实在是难得。
    蔡邕感动的眼角流淌着泪水。
    “乡亲们放心,我一定将刘都尉的事情如实汇报给朝廷,朝廷一定不会为难刘都尉的。”
    “乡亲们放心。”
    听到蔡邕的话,十里长街上的男女老少,接连着跪倒。
    就好像波浪起伏一样。
    唰!
    从车子两边开始,向十里长街的两端蔓延而去。
    不管是身高体壮的中年人,还是貌美如花的女子,不管是两鬓如霜的老者,还是垂髫黄发的儿童,都跪下来感谢蔡邕。
    “多谢钦差大人。”
    “谢过钦差大人抬爱。”
    “钦差大人安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人们都感激涕零,都期盼着刘都尉平安无事。
    刘家寨中心——刘基的家。
    徐怜菡带着一干家人迎接钦差。
    蔡邕下了车子。
    徐怜菡等人行礼。
    蔡邕赶紧搀扶徐怜菡:“夫人,不敢当,不敢当。”
    “刘都尉人中之龙,前程不可限量。”
    “一路上,我看刘都尉将东莱郡治理的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安乐,感慨万千,如果大汉的臣子都能和刘都尉一样,大汉何愁不兴旺发达?”
    徐怜菡等人感谢钦差美言。
    御林军围着刘府。
    一众人等进了大宅院。
    蔡邕宣读圣旨。
    朝廷指派蔡邕巡查东莱郡,查看刘基治理如何,必须如实禀报,再一个,蔡邕钦差走后,刘基必须赶紧随着到洛阳参加孝廉诗会,不得有误。
    刘基一家人接旨。
    时间到了中午。
    宴席再次摆开。
    蔡邕、小黄门、御林军首领、刘基、徐怜菡、于禁等人一桌子。
    以豫菜为主。
    都出自刘都尉的手艺。
    自从双穿门得到顶级厨师的厨艺以来,高级厨师的手艺第一次施展。
    红烧鲤鱼。
    酱香猪蹄。
    烧鸡。
    卤肠。
    莲菜。
    毛豆。
    ……
    荤素搭配的一桌子菜上来,看的蔡邕等人目瞪口呆。
    纵然他游历四方,见多识广。
    纵然他定居洛阳,做得京官。
    纵然他弟子遍天下。
    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奢华的饭菜。
    还没有下筷子,饭菜散发出来的香气,就令人馋涎欲滴。
    “好香,好菜。”
    “是啊,美食美器,美食美器啊!”
    “这是皇宫里都见不到的美味。”
    刘基让大家先吃,自己再做两道菜。
    蔡邕止住了刘基:“刘都尉,太丰盛了,可以了。”
    “刘都尉,先贤有云,君子远包厨,你怎么有如此精良的厨艺?”
    “在你这里吃过饭,我回洛阳恐怕就吃不下其他的饭了。”
    刘基笑着感谢蔡邕的夸奖:“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
    “再一个民以食为天,做官要知道百姓疾苦,来来,尝尝红烧鱼。”
    蔡邕加一块红烧鱼,立刻瞪圆了眼睛。
    肥而不腻,鲜香可口。
    鱼肉有嚼劲儿。
    非常特别。
    很是合适。
    “好,真好吃!”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品尝美味。
    蔡邕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