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孔有德自焚
作者:老张0612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最新章节     
    【在清朝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之前,其实早已册封了另外三位背叛明朝的将领为王爵,这三位分别是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以及智顺王尚可喜。由于这三位王爷的封号之中皆带有一个“顺”字,因此人们便将其合称为“三顺王”。
    说起这三个,原本乃是明末时期着名将领毛文龙的麾下得力干将,被毛认为干儿子,分别改名为毛有德、毛仲明,毛永喜。当时,他们在毛文龙的带领下驻守在辽东半岛与朝鲜之间的皮岛,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牵制后金、对后金不断骚扰,使其不能全力进攻关内的明军。
    然而好景不长,世事无常,一品大员的毛文龙竟被二品督师袁崇焕假借皇帝诏书残忍杀害。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陷入了迷茫与困境之中。失去了毛文龙这位主心骨之后,他们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前去投靠孙元化。
    崇祯四年,即公元 1631 年,同时也是后金天聪五年。这一年,风云变幻,局势动荡不安。彼时,皇太极率领着他那气势汹汹的大军,将大凌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中的守将祖大寿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
    当年十月,兵部派遣孔有德带领军队从海路出发,前去支援被围困的大凌河城。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他们在三岔河这个地方遭遇了一场狂暴的飓风,船只受损严重,无奈之下只得折返而归。
    尽管出师不利,但兵部并未放弃救援计划,很快便再次下达命令,要求孔有德改走陆路继续进军。接到指令后的孙元化不敢怠慢,立刻带着孔有德率领八百名骑兵火速奔赴前线增援。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支匆忙出征的队伍竟会遇到如此多的麻烦和困难。
    原来,登州的辽东兵向来与山东人关系不睦,此次行军途中更是摩擦不断。所经之处,当地百姓纷纷紧闭门户,停止集市交易,使得这些士兵们不仅得不到民众的支持,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获取。一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士兵们个个叫苦连天。
    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闰十一月二十七日,孔有德的部队终于抵达了吴桥。可偏偏此时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伴随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雪,让本就疲惫不堪的士兵们更加雪上加霜。由于部队给养严重不足,一些饥饿难耐的士兵跑到了当地大户王象春家中寻找食物充饥——其实就是抢劫。吃了王家的鸡之后,孔有德的兵是便扬长而去了,但王家可不是善查子,他家有一个儿子是北京城里的御史,这下子可惹了大祸了。
    作为武将的孔有德非常害怕文官,更别提连绝大多数文官都害怕的监察御史了,对于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自然不敢姑息纵容。于是,他下令对那些违纪的士兵处以严厉的贯耳游营之刑。这一举措瞬间点燃了士兵们心中压抑已久的怒火,他们再也无法忍受这般屈辱和折磨,一时间群情激愤,大声喧哗起来,并最终发展成失控的局面——士兵们放火烧毁了王象春的庄园,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怨恨。
    兵变的士兵挟持着孔有德发动了吴桥兵变。他们调转方向,气势汹汹地回师登州。而在登州城内,耿仲明里应外合,城门大开,叛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瞬间,登州城陷入一片混乱和厮杀之中。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孔有德的手下成功攻破城池,此时孔有德已经毫无退路,因为王象春一家都被自己的手下给杀光了,他只能跟赵匡胤一样举兵造反,并自封为都元帅,自称大莱国。然而,一同被俘的孙元化却是个忠臣义士,他坚决不肯背叛朝廷,更不愿意称王称霸。面对如此忠贞不二的老上级,孔有德最终还是放走了他,让他得以逃离登州这是非之地。
    吴桥兵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明朝廷,朝廷大为震惊,立即调遣大批兵力前来平叛。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就此展开。双方在登州一带僵持不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五个多月之久,期间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有德渐渐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抵挡朝廷军队源源不断的进攻。眼看着局势越来越不利,孔有德心生一计,决定冒险从海上突围,转而投奔后金,寻求新的出路和支持。】
    ******
    万历四十七的天空被一层厚重的阴云所笼罩,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万历四十年的举人孙元化静静地伫立在这苍茫的天幕之下,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身为徐光启的得意门生,孙元化早已声名远扬。特别是在使用西洋红衣大炮上,他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就连其师徐光启都对他赞赏有加,并极力向朝廷举荐。然而,此刻的他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尽管从天幕之上,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并未直接参与孔有德等人的兵变行动。但那些叛变之人可都是从他手底下离开,转而投奔了后金。这一事实让他感到无比沉重,犹如一块巨石压在了心头。
    他不禁开始担忧起自己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曾经渴望通过科举之路博取功名、一展抱负的梦想,如今是否会因为此事而化为泡影?他不知道答案,只能在这片阴沉的天幕下独自徘徊,思考着应对之策。
    ******
    【而这一次孔有德前来投靠大清可并非只是简单地带着兵马而行,他的手中还握有数十门威力惊人的红衣大炮!这些红衣大炮的火力之强简直超乎想象。天启年间,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城的时候,竟然也不幸被这种大炮发射的弹药所擦伤。尽管只是轻微的擦伤,但却因为伤势过重而最终不治身亡。
    清太宗皇太极一直对这种拥有强大杀伤力的红衣大炮念念不忘。为了获取这种大炮的制造技术,皇太极甚至不惜许下重赏:无论是谁,只要能成功偷出一个红衣大炮的零件,就能立刻被封为一等精奇哈尼番的爵位。由此可见,皇太极对于获得红衣大炮技术的渴望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正因如此,当孔有德率领着他的军队以及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红衣大炮前来归降时,皇太极简直喜出望外。他深知这批力量的加入将会给自己的大业带来巨大的助力,于是毫不犹豫地对孔有德等人予以厚待,并委以重任。
    果不其然,在归顺后金之后没过多久,孔有德与耿仲明等一干将领便凭借着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成功协助皇太极攻克了旅顺城。这场胜利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后金的势力范围,更让皇太极对孔有德等人的能力赞赏有加。从此,孔有德等人在后金的阵营中越发受到重视,成为了皇太极麾下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天聪八年,风云突变!尚可喜竟也选择归顺后金。这一惊人之举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大明朝那本就脆弱不堪的辽海防线上。曾经被寄予厚望、用以牵制后金铁骑的坚固防线,如今已然全面崩溃。
    转眼间到了崇德元年(公元 1636 年)。这一年,皇太极意气风发地接受尊号,正式称帝。为了表彰那些归降的将领,他特意分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并将他们合称为“三顺王”。
    不得不说,这三位顺王所率领的军队对于清(后金)而言,无疑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他们不仅身经百战、勇猛无畏,更熟悉大明王朝的战略战术和地形地貌。因此,在清(后金)与大明的激烈交锋中,三顺王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清军战场上的一把利剑,直插大明腹地。
    皇太极对三顺王的册封,一方面充分彰显了他对大明降将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另一方面也完美契合了他以汉制汉的高明治国方略。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利用这些降将的才能和兵力来增强自身实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大明军民的抵抗意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皇太极此举对于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清王朝具有极其深远且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为清朝日后逐鹿中原、定鼎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南明军民的抗清斗争带来了新的变数和转折。】
    *****
    努尔哈赤死在红衣大炮下的消息一经传出,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涛。
    满清内部瞬间炸开了锅——四大贝勒、四小贝勒、五大臣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满脸惊愕与惶恐,包衣之间更是流言四起,旗人们人心惶惶,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一时间,朝野震动,刚刚又从满清改名为大清的整个国家顿时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
    【顺治元年,当清军气势如虹地踏入山海关之后,孔有德这位前明将领紧紧跟随在豫亲王多铎身后,对李自成以及南明的武装势力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追击与围剿行动。他们一路南下,所到之处如狂风扫落叶一般,毫不留情地镇压着江南各地此起彼伏的抗清斗争。
    时间来到顺治三年(公元 1646 年),孔有德因其赫赫战功而被授予平南大将军这一殊荣。自此,他肩负起更为艰巨的使命——进攻南明永历政权。从这一刻起,孔有德终于能够独当一面,统领自己的军队踏上新的征程。
    在战场上,孔有德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断力。他率领大军迅速攻占了湖南地区,一时间声名大噪。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挥军直指桂林时,遭遇了瞿式耜等人的顽强抵抗。这场激烈的战斗让孔有德尝到了失败的苦涩滋味。
    顺治五年(公元 1648 年)六月,孔有德率领疲惫之师抵达武昌,在此等候圣旨安排换防事宜。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金声桓、李成栋突然举起反清大旗,各地清军纷纷陷入困境,急切地向孔有德发出求救信号。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如此紧急的局面,孔有德竟然按兵不动,未派出一兵一卒前去增援。
    不久之后,孔有德班师回京。经过一番波折,南方的局势逐渐趋向稳定。此时,清廷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南方,计划调动三位归顺清朝的王爷继续南征。一开始,清廷决定让孔有德驻守福建,而尚可喜负责平定广西。然而,尚可喜却认为广西地势偏远,情况错综复杂,心中有所顾虑,因而有意推辞这项任务。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之时,孔有德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承担平定广西的重任。他那坚定的态度和勇气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最终,清廷批准了他的请求,改封其为定南王,并调拨两万精锐之师供他指挥出征广西。不仅如此,孔有德还携带全家老小一同前往,决心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功勋,扞卫大清王朝的统治。
    顺治七年(公元 1650 年)的十一月,孔有德率领着浩浩荡荡的清军气势汹汹地攻破了桂林城。这座曾经繁华热闹的城市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南明的重臣们纷纷落入敌手,其中包括声名显赫的张同敞和瞿式耜,以及接替那位恢复洪武278年号自称监国的朱亨嘉而成为末代靖江王朱亨歅。
    孔有德趾高气扬地住进了宏伟壮丽的靖江王府,毫不客气地将其改名为定南王府。一开始的时候,或许是出于某种政治考量或者虚伪的客套,他对待这些被俘的南明要员竟如同座上贵宾一般,礼遇有加。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事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原来,孔有德意外地截获到了一封瞿式耜暗中联络焦琏准备攻城的密檄。这一发现让他怒不可遏,之前伪装出来的友善面具瞬间被撕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将瞿式耜和张同敞处死在了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之下。而可怜的靖江王朱亨歅,则在西门外一间简陋的民房里被无情地缢杀身亡。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孔有德凭借着清军强大的兵力和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势如破竹,几乎占领了整个广西地区。正当他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顺治九年(公元 1652 年),李定国率领着刚刚改名为明军的大西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收复了湖南的大部分领土。紧接着,他们马不停蹄地南下广西,目标直指桂林。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在炎热的六月,骄阳似火,天空湛蓝如宝石般澄澈。清定南王孔有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亲自率领着大军奔赴兴安县严关。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孔有德企图凭借这天然屏障来抵御明军的进攻。
    然而,英勇无畏的明军却巧妙地运用了威力强大的象阵,一举冲破了清军的防线。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大象们迈着沉重而有力的步伐,势如破竹地冲向清军阵营。清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士兵们四散逃窜,丢盔弃甲。最终,明军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取得了严关之战的辉煌胜利。
    战败后的孔有德狼狈不堪地逃回桂林,他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恐惧。一进城,他便匆忙地下令紧闭城门,并增派兵力严加防守。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也都惊慌失措,不知道这场战争将会带来怎样的结局。
    而此时,气势如虹的李定国并未给孔有德丝毫喘息之机。他率领着得胜之师乘胜追击,一路直奔桂林而来,并迅速将这座城池团团围住。城外的明军士气高昂,他们日夜不停地向城中喊话劝降,但孔有德却始终负隅顽抗。
    七月初四这一天,阳光依旧炽热。明军决定发起总攻,他们架起高高的云梯,奋勇地攀爬上城墙。就在激烈的战斗中,一支冷箭突然射向孔有德,不偏不倚地射中了他的额头。孔有德只觉得一阵剧痛袭来,眼前发黑,心知大势已去,已是走投无路。
    绝望之下,孔有德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他先是命令自己的妻妾们上吊自尽,结束她们的生命。但也有传闻称,这些妻妾并非自愿上吊,而是被孔有德亲手用剑斩杀。随后,孔有德回到王府,点燃了熊熊大火。在火光冲天之际,他抽出佩剑,自刎身亡,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孔有德死后,他的儿子孔廷训在逃跑途中不幸被明军俘获。李定国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斩首示众。而孔有德唯一的女儿孔四贞,则侥幸逃脱了这场劫难。
    至此,孔有德一脉彻底绝嗣。不过,命运似乎对孔四贞还有一丝眷顾。她后来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从此过上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也永远铭刻在了史册之上。孔有德也成为降清四王之中唯一为满清尽了忠的异姓王!】
    ******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啊?那另外三个异姓王,他们之后到底怎么样了?难道说也像李成栋那样又叛离清朝而归附明朝了吗?还是有其他的情况发生呀?”努尔哈赤眉头紧皱,满脸疑惑地向周围的人问道。与此同时,他的儿子皇太极也同样提出了这个问题,父子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解和疑虑。
    然而,尽管心中充满了怀疑,但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这其实算不上什么特别重大的问题。要知道,如今的毛文龙只不过是辽阳府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员罢了,而那所谓的三顺王,更是在万历四十七年的时候连一点踪影都未曾显现出来。所以就算绞尽脑汁去思考这些事情,最终恐怕也只能是白费心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