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年 9 月,秋风宛如一位温柔的使者,轻轻拂过大地。那凉爽的微风,带着丝丝秋意,让人的心中涌起一种别样的宁静。
我告别了团县委副书记的岗位,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踏上了前往江苏农学院的求学之旅。
那所位于扬州城西近郊的学院,在我的心中,宛如一个神秘的知识殿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一步步靠近。
当我终于抵达江苏农学院,展现在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心中微微一怔。这所学院在曾经的那段特殊岁月前名为“苏北农学院”,校园占地广袤,达 1500 亩之多。
在 80 年代的省属高校里,这样的规模也算颇为可观。然而,现实中的校园却与我入学前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校园里大部分面积是稻麦实验基地,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穗和翠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大地的故事。粮食作物和牧草等实验植物像是大自然的精灵,在田间舞动着生命的旋律。
远处,似乎还有个奶牛场,估计是畜牧系的试验地,偶尔传来的几声牛叫,给这宁静的校园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生机。
可最让我觉得与学校招牌不相符的,就是那座寒酸的体育场。全校每年有 3000 多在校生,可体育场的规模却和我们县中的差不多大小。那简陋的跑道,破旧的看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我对这所学校的规模和专业设置感到有些失望;另一方面,我又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我知道,这里将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我要在这里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所在的这一届调干生,被称为农管 71 班。这“农管”代表着“农业现代管理专业”,至于“71”,大概是省委组织部培训的某种排序吧,具体缘由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在校期间,乃至后来的校友通讯录里,我们都被这样称呼着。
农管 71 班的 33 名调干生,来自全省各县市,清一色全是男生。他们就像一颗颗来自不同地方的星星,汇聚在这片知识的天空下。据校方领导介绍,这可能是省委组织部委托代培的最后一批全脱产干部培训班了。
入学动员大会上,校长风趣地称我们这一届干部学历培训班是“末代皇帝”。
这个比喻还真是贴切,因为入学人员里,副科级干部仅有三人,北方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冯新启、省农垦局的东城农场五分厂长邓成,再就是我了。其余大多是农技人员,其中 80%是各市农校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农技站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有的年轻稚嫩,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有的则沉稳内敛,带着岁月的沉淀。无论是领导经验、文化层次还是社会阅历,都比往届调干生差些。
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失落和困惑。我原本以为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经验丰富的伙伴,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现在,面对这样的现实,我该如何是好呢?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应该放弃现在的工作,来到这里学习。我甚至想过,如果我没有选择来这里,也许我现在已经在团县委的岗位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但转念一想,毕竟都是经过省委组织部审核的,而且多数人年龄在 25 岁以下,半数未婚。
想到能结识这样一批全省各地的人员,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或许也有益处,我心中那点不平衡和疑惑也就渐渐消散了。
既来之,则安之,何必纠结那些不该想、不属于自己操心范围的事呢?我要做的,就是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我告诉自己,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在这所学校里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我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教师,名叫冯超前。他就像一颗朝气蓬勃的新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那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让人不由自主地相信他能够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后来我们才知道,林飞鸿副省长是苏农的兼职教授,也是他的研究生导师。这让我们对冯老师更加敬佩,也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
在第一次全体学员会议上,冯老师带着自信的笑容自我介绍道:“我姓冯,叫冯超前,大家以后叫我冯老师就好。学校安排我做你们的班主任,希望能与大家共度两年时光,相识相知。我会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服务,助力各位圆满完成两年的大专学业。
现在我来宣布一下班组分编和班干部名单,今后除了学校的统一要求和我明确布置的任务,学员之间的协调组织活动就由他们负责。”
他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如同春天的鸟鸣,在教室里回荡。接着,他宣布班级成立临时党支部,支委成员有冯新启、我甄皓、邓成、邢玉佳、施洋。
支部书记由冯新启担任,班委会成员由支委委员兼任,我甄皓担任班长。邢玉佳是某县农业局的一个副股长,其他人前面也介绍过,这里就不再多说。
冯老师宣读完班级支委、班委人员后,要求 33 个人每人用 1 分钟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好让大家互相认识。
那一刻,教室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准备着自己的发言,仿佛即将踏上一个新的舞台。
当第一个同学站起来介绍自己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那专注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是谁?从哪里来?我们期待着了解你。”随着一个又一个同学的介绍,大家的距离渐渐拉近,一种新的友谊在悄然滋生。
我看着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心中充满了感慨。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未来的两年里,我们将一起度过许多难忘的时光,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就这样,新的生活拉开了帷幕。农管班开设了 24 门课程,学时最多的有 60 学时,最少的 30 学时。我入学前自学考试通过了四门单科结业,分别是大学语文、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经申请,这几门课可以不听课但要参加考试。如此一来,我就有了 100 多学时可以自由支配,别人上课的时候,我就能到图书室沉浸在课外书籍的海洋里,有了自我调控的空间。
那图书室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仿佛是一个知识的宝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架上,给那些书籍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穿梭在书架之间,手指轻轻拂过那些书籍的封面,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中,任由自己的思绪在书籍的世界里畅游。我可以阅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感受大师们的智慧和情感;我也可以阅读那些专业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我找到了一种宁静和满足,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而且我还担任班长,经常在班主任、教师和同学们之间穿梭忙碌,这段学习生活倒也充实得很。我努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协调班级的各项事务,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我知道,作为班长,我不仅要自己努力学习,还要带领同学们一起进步。我要成为同学们的榜样,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
入学前,组织没要求我辞去团县委副书记的职务,可实际上已经无法履行工作任务了。
于是,在我入学的第二学期,县委在机关干部中公开选拔团县委副书记。那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过层层筛选,团县委学少部长冒玲、县法院的谢亚波、县政府办贾春林三人进入了最后一轮投票角逐。他们就像三位勇敢的战士,在这个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那是一个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时刻。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实力和魅力。我虽然身在学校,但也时刻关注着这场选拔。我知道,这不仅是他们的机会,也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成功当选,那么我的未来也将发生变化。
几轮选举之后,冒玲成功当选为团县委副书记,谢亚波调任团县委学少部长,贾春林则在政府办从副科长晋升为正科长。
暑假的时候,林小平书记向我通报了这个消息,还暗示我两年学成归来再回团县委上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林书记坐在政府大院的长椅上,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林书记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无奈。
他缓缓地说道:“甄皓啊,这次的选拔结果你也知道了。说实话,两年后你再回团县委上班的机会不大了。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
我心里明白这个现实,也理解林书记的好意提醒。这大概是组织上让我别抱幻想,断了退路的做法吧。
我和林书记的沟通只是个人行为,和党组织以及团县委的人员分工毫无关系。
在这期间,我和那位郝姑娘偶然又碰了一面。她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那叫一个清楚。我不禁好奇地问她:“郝香,你咋对这事儿了解得这么透呢?”她微微扬起下巴,说道:“哼,他们竞争的可是你的职务,我能不关心嘛。”
我带着点调侃的意味说:“你是通过你那个特有影响力的亲戚知道的吧?等我两年后回来,不知道还能不能请你帮忙说说好话呢。”
她的脸一下子红透了,有些生气地说:“我的亲戚是谁你知道吗?”
我没想到他如此发问,佯装不懂地回答:“你不说,我哪能知道呐,但你不是说他说话很有影响力吗?”
她回应道:“没错,他说话是很有影响力,可他对你可没什么好影响噢!你就等着瞧他会怎么对你吧。”
我一听这话,心里一紧,不知道她这话是真假,但我知道这话茬是不能再往下接了,不然这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我佯装没听懂,露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
她见我这副模样,更加气不打一处来,大声说道:“我郝香真是白为你这个朋友操心了!你就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你说说,你读这书有啥意思?现在已经不是唯文凭的时代了,就算读了大学拿了文凭又能怎样呢?我真是看不懂你!”
我心里感激她的直率和坦诚,但又觉得十分不自在。我心里确实不服气,可也只是在心里暗暗想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嘴上却一个字也没说。
至于当年组织上为什么没找我谈话说明情况,至今我也没有弄明白,也许组织觉得没必要吧。
我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更没有了退路,我只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
鉴于这种情况,我决定以后节假日或者寒暑假尽量少去去县城,少去团县委,省得干扰在岗同志的正常工作。也省得偶尔再遇到郝香惹得大家都不开心。
那团县委的大门,仿佛在我心中渐渐远去,成为了一段回忆。但我知道,无论未来的路如何,我都要勇敢地走下去,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家人的期望,为了那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