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客人吃得差不多,徐絮才带着俩弟弟和徐继宗一家单独开了一桌。
散席后,徐絮把做席师傅的钱给结了,和帮忙的族亲一起洗碗筷,收拾好桌子,完了还要把各家的桌碗分好,再拿一碗肉菜,由徐有粮兄弟两个逐家还回去。
还有席上未用完的菜蔬以及没动过的饭菜,徐絮和徐二婶一起按照帮工的人数,一人一份地分了下去。
就这样忙到傍晚,林二丫把和杨甜甜送了回来,并把徐絮姐弟和徐琦玮的晚饭一起带了过来,徐二婶看看时间,站起来和林二丫一起回去。
吃完晚饭,徐絮站在堂屋门口看着张芸香的屋子,感觉整颗心都是空落落的,自此以后再也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和物。回头看着坐在堂屋门槛上的双胞胎和杨琦玮,自己将接过父母的担子成为他们的依靠。
很快就到头七。头七又称烧七、做七、守七、七祭。就是从逝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一早起来,徐絮在大门口挂上白纸灯笼,这样表示家里有重孝。而且头七这天还要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准备各色祭品祭拜。徐絮在张芸香屋里摆上供桌,摆好张芸香的灵位,放置香炉。
祭祀用的祭品,一般是三杯茶五杯酒,三碗菜,三碗米饭。徐絮按茶前酒后的顺序将茶酒一一摆在灵位前。
再放上一碗红烧肉,一碗红烧鱼,一碗红烧豆腐三碗菜,每碗菜都是三大块,添上三碗米饭和三对筷子,这样祭品就算是安排好了。最后徐絮点上一对白蜡烛,再插上三支香。
徐二婶大致看了看,转身对徐絮说:“絮絮,给鸡脚神准备几个鸡蛋,拿个坛子装好放到角落了,给点好处给鸡脚神,请他通融下让你娘在家里多待一会。”
“好,我这就去”徐二婶不提醒,徐絮都把这事给忘了,连忙转身去准备鸡蛋。
徐二婶走出屋外找到徐有粮:“有粮,你去准备一些草木灰,等下从门口一直往供桌那一路撒过去,给你大伯母铺一条回家的路。”
徐有粮点点头离开。
徐继宗带着徐瑾、徐谆和徐有银一起在院子里用竹竿贴纸钱,一根竹竿,隔一尺贴纸钱一张,贴好后要插在张芸香屋子的房檐下,据说阴魂回来时看到这个竹竿就能找到家门。
等徐絮把一坛子鸡蛋放到屋角后,徐有银跟着把草木灰铺上。徐二婶看到铺好了,开始赶人:“都铺好了就离开吧。”
徐絮离开后站在院子里看着徐谨和徐谆在屋门口插竹竿,到这一刻才真正接受母亲走了,以后再也见不到,想到这里徐絮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
双胞胎回头看到,跑到徐絮身边,一人抱着一条腿,跟着大哭。
徐二婶看到姐弟三人抹眼泪,眼泪也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大家都默默地看着张芸香住过的屋子,直到族长和二奶奶提着一篓金元宝和纸钱过来,才打破这让人抑郁的气氛。
二奶奶看了三姐弟,深深地叹了口气,拍拍徐絮:“絮絮啊,别哭了,哭多伤身,你要好好保重身体,知道吗。”
二奶奶给徐絮擦干眼泪,摸摸双胞胎的头:“好了,都别哭了,时辰到了,点香吧,一会我们多给你娘烧点钱。”
按照规矩,头七上午巳时正要在张芸香的房门口或窗口插三柱引路香,也称引魂香,主要是给逝者引路用。
徐絮看看天,已经巳时正,点燃三支香交给徐谨:“小谨,你把香插在门口。”
小谨看着香,刚停止的眼泪又开始蓄积,小小的双手接过香,走到张芸香的房门,回头看着徐絮,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插哪里,怕插错了娘回来找不到路。
二奶奶直接指导徐谨:“就在门口的地上就可以了,用点力把香插下去。”
徐谨听了,转身蹲下,两手拿着香,使出吃奶的力把香牢牢地插在了张芸香房门口。
族长看下徐继宗问道:“继宗,准备好了吗?”
徐继宗点点头:“都准备好了。”
徐二婶拿了个陶盆过来,徐絮看到后去堂屋把昨天叠的金元宝和纸钱也搬了出来,徐继宗拿了几张纸钱点着后放陶盆里,大家开始拿起金元宝或纸钱往盆里丢。
就这么默默地把纸钱都烧完了,二奶奶看着张芸香住过的屋子,劝着徐絮:“絮絮,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你要好好的,几个孩子都指望着你,你婆家……”
想了想,二奶奶还是没有说下去。
徐絮擦擦脸,望着二奶奶:“二奶奶,我知道的,杨家那边估计后面还需要族里出力,但这几天我们先把家里的事理顺了。”
二奶奶点点头:“应该的,你是徐家的姑奶奶,有事徐氏族里肯定会给你撑腰,不用担心。”
徐继宗看看徐絮,最终还是叹口气:“行吧,今天就这样,我们先回去了。”
徐二婶怕徐絮和几个孩子害怕,想让她们去家里住一晚:“絮絮,你们要不跟我回去住一晚?”
徐絮看看双胞胎,摇摇头说:“我就不去了,麻烦二婶带着他们四个过去。”
徐谨拉着徐絮的衣袖:“我也不去,我在家陪着姐姐,小谆过去帮二婶一起照顾两个外甥。”
徐谆也想留下来,但是听说要照顾外甥,于是点点头。
徐二婶犹豫了一会还是说道:“要不让有银留下来?”
徐絮还是拒绝:“二婶,真不用,自己的娘,不怕的,要是真能回来,说不定还能再见一面。”说着又开始哽咽。
徐继宗怕徐絮伤心,连忙打断:“行了,让她待着吧,我们先走。”
徐二婶还是不放心的交代着:“晚上你们呆屋里,不要出来,知道不?离你娘的屋子远着点,晚上早点睡。”
徐絮点点头应道:“知道了。”
刚出门口,二奶奶就走过来,小声地问徐二婶:“这几天杨家有人来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