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黄沙,如同迷雾一般将整个战场覆盖。
干燥空气中竟然透露出一丝美感。
无数背魁军骑兵裹持着风沙,挥舞着闪亮的斩马刀,一刀一个夏军。
将这份美感彻底撕碎。
处在最外围的明显是这支夏军的斥候探查部队,并没有重甲披身。
宋军这一突袭,如往谧静的湖水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激起惊天巨浪。
夏人瘦骨嶙峋的胸膛,搭配着四散而逃的各种妖娆狼狈样,让冲锋的背魁军瞬间怀疑,刚才己方斥候说的“装备齐全的夏军精锐”。
风沙越来越大。
不过依然有不怕死的夏人在苦苦坚守。
甚至有好几个夏人已经列阵企图挡住宋军这波冲击,为后续战友争取列阵时间。
只是宋军一个照面,发光的斩马刀一露,那几个试图结阵防守的夏人没顶住一个回合。
全部被冲锋的宋军掀翻马下。
不多时,数十颗滚落的头颅沾着风沙打滚。
“强弩手,预备,放!”既然走不了,那就打吧。
黄沙满天飞,骤遇宋人,也顾不得最外围这些兄弟的性命了,御围内六班直正统领拓跋大宏狠心下令强弩手还击。
只是漫天的风沙,将夏人这些弩箭狠狠抵刹,弩箭瞬间没有了准头。
这些弩箭就这样软绵绵地在冲锋的宋军面前掉了下去。
强弩手,这是晋王李察哥模仿阿松神臂手而设置的一支部队,主要为本部提供强大的远程火力支援,对敌军进行有效杀伤。
另一面,让御围内六班直大队长罔(wan)存礼将步跋子派上,做前军,企图硬生减缓宋人的冲锋,为后军中的枪骑兵、重骑兵披甲做准备。
甚至那铁鹞子军已经开始热身,全身与马披上瘊子甲。
这种甲西夏用冷锻技术打制,甲面坚滑光莹,但是很坚硬,就是强弩也不能射破。
步跋子,就是西夏典型步兵。
他们在山地作战,如履平地、洒脱自如。主要负责突击突袭。
不过夏人战马很多,其实主要负担最重要的作战任务的反而是西夏的重骑兵。
(铁鹞子算重骑兵的精锐中的精锐,但是养起来很费钱,一个骑兵日常花费等六个寻常步卒,一个重骑兵约等于8-12个步卒花费,所以铁鹞子在缺钱的西夏,据历史记录,西夏最多豢养了3000兵马。再多,西夏养不起了。)
西夏重骑兵通常是第一个冲锋、最后一个撤退。
在面对骤变的环境下,骑兵需要准备,尤其是在风沙不明人数宋军面前时。
前方步跋子在前移,后方中的枪骑兵、铁鹞子依然在快速穿甲。
步跋子直挺向前推进,如坦克一般平稳。
瞬间将冲锋的宋军咬了个缺口,迟滞了下来。
“冲!”
肆虐的黄沙给进攻双方极好布置了一层幕布。
狭路相逢勇者胜。
双方都争取在风暴消失前,将对方打倒。
喊声沉没在潇潇的风沙中,邵云冲锋的口号被黄沙掩埋。
各部将旗和令旗在风沙中隐约可见。
看到师长军旗往前,背魁军跟随过来的旅、团将官,也拼命跟着风沙中那枚屹立不倒的军旗往前冲。
剩下那些看不到的,只能下意识跟着战友,他们往哪里冲,就赶紧找上。
砰砰--
每一记沉闷碰撞的声响,都带出滚滚热血,与肆虐的沙尘融为一体,洒了一地。
背魁军第一师,原来就是劲弩营的班底。
驻守陕州后,李彦仙本着“全能”守护陕州“大本营”的信念,使劲奶这支原班底陕州兵马。
平日里就好吃好喝供着,全副武装外加铁蹄武装的战马、骑兵甲(步人甲改装)、各种新式军械,李彦仙各种花样供着。
背魁军,与一般的连队不一样,连连弩都是10连发的,而其它连队还是6连发基数装备。
短兵相接下,背魁军在夏军的步跋子短暂受挫后,骤然散开。
10连发的连弩骤起箭雨,与夏军中军大阵中的强弩手形成对射。
背魁军和其它骑兵不一样的是,他的连弩是真的多,全师一万人,每人都配备1支连弩,50支弩箭。
当弩箭“咻咻”发起箭雨的时候,模糊不清的黄沙中瞬间传来无数声哀嚎。
据立在夏军前军大阵中的御围内六班直大队长罔(wan)存礼,瞧着周遭的步跋子倒地,心里割肉如流血。
这些步跋子本不应该做这前军的。他们主要是跟在枪骑兵以及铁鹞子后面捡“死尸的”。
也就是按照正常的夏军配置,夏军枪骑兵出击扰乱敌方进攻节奏,铁鹞子则在关键时候对敌军进行切割,彻底打乱敌军阵形后,步跋子才会跟骑兵一起进攻,扩大战果。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依无靠,拉出来做炮灰。
御围内六班直大队长罔(wan)存礼心里也不禁问候了正统领拓跋大宏上百遍家人。
哪有如此打仗的?
不过这里出现宋军,的的确确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按照原来的计划,他们,这兵马往兴庆府城外一摆,城里作乱的叛贼立马就要求爷爷告奶奶要投降的。
千算万算,就是遗漏了这里,京都会出现一支数量不明的宋军!
罔(wan)存礼顺便也问候了夏崇宗李乾顺。
宠幸什么不行,宠幸一个宋人,还爱乌鸦及鸟,不见岳丈叛乱不调军回防。
罔(wan)存礼勉强支撑起前军步跋子阵型,同时连派几员士卒催促后方军阵中的拓跋大宏赶紧整顿枪骑兵。
“轰隆”一声巨响。
不知道是天空的巨雷,还是什么。
地面有了震动。
大批铁蹄的声音从步跋子两翼传出。
罔(wan)存礼哭丧的脸终于是有所松动。
他悬着的心,终于是活了,夏军枪骑兵出动了!
宋人的迂回冲锋几乎就要对穿步跋子的军阵了。
罔(wan)存礼略微看了一下军阵。
预计至少2成的士卒死于宋人的这次冲锋中。
这些可都是部落的精锐呀!
夏人的枪骑兵,也如背魁军一样全身着甲,不过是次一点的板甲,看上去老旧不少。
枪骑兵,顾名思义,长枪骑兵。
这些枪骑兵,提的长枪约数丈,和宋军冲锋的斩马刀,不相上下。
他们排着紧密的横向队列,冲锋在前的骑兵已经将长枪放平。
后续跟上的枪骑兵已经依次向前倾斜一定角度。
这些冲锋的西夏枪骑兵如一把巨大的“长枪”狠狠扫荡冲锋迂回的宋军。
还在迂回冲锋的宋军,立马被横推的夏军枪骑兵挑落马下。
夏军这些枪骑兵在冲破军阵后,又骤然散成一个个小圈,将宋军各自圈杀起来。
“呜呜呜”,接着红色令旗一挥,红色三连射信号弹突破灰蒙蒙一片黄沙。
宋军也变阵了。
他们依靠着红旗,号声,骤然变成12人大阵。
如同一支支离炫的箭,脱离弩弓,各自往已经散成一个个圆圈的西夏枪骑兵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