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诸侯联军讨伐董卓》
作者:用户15609570   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最新章节     
    在神国时间7年1月15日这一天,清晨的阳光如同细丝般穿透厚重的云层,斑驳地洒在了李明刺史那庄重而古朴的官邸大厅里。金色的光辉与大厅内精致的雕梁画栋交相辉映,为这即将召开的会议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圣。
    李明刺史面容严肃地端坐在首位,他那双深邃如潭水的眼眸缓缓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官员。官员们或正襟危坐,或面露凝重,显然都意识到了此次会议非同小可。李明刺史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人心,让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乃是要共同商讨一起关乎国家安危的重大事件——一起震惊朝野的叛国案件。”
    话音刚落,厅内顿时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沉寂。空气仿佛凝固,连呼吸声都变得异常清晰。片刻之后,这种沉寂被一阵低语打破,众官员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有人紧皱眉头,眼中闪烁着不解与痛惜,摇头叹息道:“真不知这些成年人为何会为了区区利益而背弃自己的祖国?他们难道忘记了这片土地给予他们的养育之恩?难道他们心中就没有一丝对家国的眷恋与忠诚吗?”言语间,满是痛心疾首。
    另一名官员则接过话茬,附和道:“是啊,实在令人费解!想我神国自成立以来,历经风雨,发展蒸蒸日上,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国力日益强盛。可为何还有人如此糊涂,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呢?”他的声音里充满了不解与愤慨。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而紧张。终于,一位年长的官员缓缓站起身,他的声音苍老而沉稳,仿佛蕴含着岁月的智慧:“依下官之见,此事根源在于教育未能普及到位。虽说如今我国已实行儿童免费教育政策,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但那些成年之人,或因家境贫寒,或因战乱流离,或因种种不幸而错过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至于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轻易迷失自我,丧失了那颗原本应该炽热的爱国之心。”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位官员的见解。李明刺史也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接着说道:“既然问题已经明了,那我们便不能坐视不管。为今之计,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开展针对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以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思想觉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随后,李明刺史果断下令,决定在其管辖下的35个郡同时开办成人夜校。这些夜校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那些渴望学习、渴望改变的成年人提供一个宝贵的平台。夜校将提供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法律法规、道德伦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课程。此外,还将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专家担任讲师,他们将为学员们答疑解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神国都为之震动。民众们对于李明刺史的这一举措拍手称赞,纷纷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到成人夜校的学习中来。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时间,夜校成为了神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夜晚的灯火通明见证了无数人的求知与奋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批成年人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变和素质的不断提升,神国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昌盛、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人们将携手共进,共同书写着属于神国的辉煌篇章。
    时光荏苒,转瞬间,一个多月的光阴便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如今,已是神国时间七年三月一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整个世界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神州大地上的政治局势却暗流涌动,各路诸侯蠢蠢欲动,为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积蓄着力量。
    那残暴无道的董卓,自掌控朝廷以来,倒行逆施,早已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暴政激起了天下人的愤怒与不满,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值此之际,两位英明果敢的领袖——袁绍和曹操挺身而出,振臂高呼,发出了讨伐董卓的正义檄文。一时间,应者云集,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响应,誓要将董卓这一祸乱朝纲的奸贼彻底铲除,还天下以太平。
    在兖州酸枣这个地方,各方势力逐渐汇聚一堂,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联军。其中,陶谦这位德高望重的一方大员,以其深厚的资历和威望,成为了联军中的重要一员。他深知此次讨伐董卓的重要性,不仅亲自率领精兵强将前来助战,还积极协调各方势力,共同为这场正义之战贡献力量。
    而刘备这位胸怀大志的英雄豪杰,也带着自己的精锐部队加入了联军。他虽出身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乱世中逐渐崭露头角。此次讨伐董卓,他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誓要为天下苍生讨回公道。
    此外,刘表、刘焉、刘繇以及士燮等诸侯也纷纷响应,带着自己的部队前来支援。他们众志成城,决心要将董卓这一奸贼彻底消灭。联军士气高昂,战意盎然,仿佛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即将冲刷掉董卓的暴政和黑暗。
    然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之中,有一位刺史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就是李明刺史。他深知战争不仅仅需要士兵们在前线奋勇杀敌,更需要后方稳定的供给作为坚实的后盾。因此,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这场战斗中,而是在自己的辖区内大力开展春耕事宜,组织百姓辛勤劳作,确保粮食的丰收。
    李明刺史深知,只有后方稳定了,前方的将士们才能安心作战。因此,他不仅亲自督战春耕工作,还派遣官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百姓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在他的努力下,辖区内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为了表达对前方将士的支持和敬意,李明刺史还慷慨地派出使者送去了一万大军所需的钱粮物资。这些物资不仅解决了前方将士的燃眉之急,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后方的温暖和关怀。李明刺史的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前方将士的尊敬和感激,更在民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神国时间7年3月2日,晨曦初破,一抹阳光顽强地穿透厚重的铅云,斑驳地洒落在宏伟壮丽的洛阳城上,为这座古城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城中,一座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的府邸内,此刻却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与压抑。府邸的每一砖一瓦,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董卓,这位权倾一时的相国,高坐于主位之上,他那肥胖的身躯因愤怒而微微颤抖,脸上的横肉如同被无形之手拧成一团,显得格外狰狞可怖。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权力被挑战的愤怒,也有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恐惧与不安。就在不久前,一封封密报如雪花般飞来,告诉他袁绍、曹操等各路诸侯已结成联盟,欲共同讨伐他这位不可一世的权臣。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董卓骄傲的心上,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与震惊。
    “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敢公然与我作对!他们难道不知道,这天下,是我董卓的天下吗?”董卓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几跳,茶水四溅,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片混乱。
    这时,一名身着华服的侍从匆匆走进厅内,他的脚步轻快而谨慎,仿佛生怕触怒了这位暴怒的相国。他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相国大人,李儒先生到了。”
    董卓闻言,眉头一皱,脸上的不耐烦如同夏日的热浪,扑面而来。他挥了挥手,不耐烦地道:“快叫他进来!我倒要看看,他有何高见。”
    片刻之后,李儒快步走了进来。他身形消瘦,面容白净,一双狭长的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他见到董卓正在发怒,赶忙停下脚步,拱手行礼,声音平和而坚定:“相国大人息怒,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董卓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你对此事有何看法?那些诸侯居然敢来攻打我,简直是不自量力!他们难道不知道,我董卓的威名吗?”
    李儒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董卓的敬畏,也有对局势的把握。他不紧不慢地说道:“相国大人莫急。依属下之见,虽然诸侯联军人数众多,但只要我们策略得当,他们便难以有所作为。我们可依托天险,以逸待劳。”
    董卓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追问道:“哦?此话怎讲?”
    “司隶之地,地势险要,关卡众多。其中,虎牢关、潼关与官渡更是重中之重。”李儒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虎牢关地势险峻,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扼守着通往洛阳的咽喉要道;潼关则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是西面敌军难以逾越的关卡;至于官渡,更是连接南北的关键枢纽,掌控此地,便等于扼住了诸侯联军的命脉。”
    董卓听后,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深知,若能在这些关键之处布下重兵,以逸待劳,诸侯联军即便人数众多,也难以突破这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那么,应该派哪些将领去镇守这些地方呢?”董卓问道,语气中透露出对李儒的信任与期待。
    李儒早已胸有成竹。他略作思索,便给出了答案:“可遣董越将军率军前往虎牢关,他勇猛善战,定能不负所托;牛辅将军则可驻守潼关,他沉稳冷静,适合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段煨将军则可扼守官渡,他善于用兵,定能确保南北通道的畅通无阻。此外,再命华雄、郭汜、李傕、徐荣诸位将军分别率领精锐部队,在周边策应支援。他们皆是勇武之士,只需少量兵力,便能在这些关卡要道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董卓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深知,有了李儒的智谋与这些将领的勇猛,自己的霸业之路将更加平坦。
    董卓听后,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大笑道:“好!就照你说的办。待本相扫平这些乱臣贼子,看还有谁敢对我不敬!到那时,我董卓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权力!”
    随后,董卓立即下达命令,派遣众将分赴各地镇守。一时间,整个洛阳城都陷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士兵们忙碌地穿梭于街头巷尾,搬运着粮食、武器和铠甲;工匠们则加班加点地修理城墙和城门;而董卓的亲信们则忙着调兵遣将、筹措粮草。整个城市仿佛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正在缓缓地启动并加速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