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又逢旱灾
作者:洪麒宝贝   哥在大唐挂了名最新章节     
    刘欣正领着程处默一行人紧锣密鼓地改造着那座玻璃厂,整个过程中,刘欣无疑是那个智囊团的核心,而其他人则更像是被这股热情所感染的追随者,虽然名义上是帮忙打下手,但实际上,他们更像是凑热闹的。
    这些人,平日里多以玩乐为主,对于商业经营,简直是门外汉中的门外汉,更别提如何有效管理一个规模宏大的工坊了。
    说他们负责管理,其实更像是一个好听的借口,真正看中的是他们背后家族的影响力以及他们那张能够代表家族的脸面。
    虽然他们无法完全替代家族的地位,但在外人眼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足以牵动不少敏感的神经。
    刘欣若论起管理工坊的能力,自然是绰绰有余,但他的心思并不在此。若非程处默他们今日主动上门相邀,刘欣或许根本不会亲自涉足这片忙碌的工地。
    “小欣子,你刚才提到的那个营销策略,具体是咋回事?给我们透露透露呗!”程处默一脸好奇地问道。
    “怎么?你们也对做生意上心了?”
    “嘿嘿,倒也不是对做生意感兴趣,就是对你说的那个营销策略感到好奇!”
    “你们应该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如果镜子的产量上去了,满大街都是,那它的价值自然就大打折扣了,说不定还会有人眼红,企图偷盗我们的制造秘方呢。”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限制镜子的销售量呢?”
    “还有,要不要多派些家丁看守玻璃厂,以防万一?”
    “谁敢来偷我们的玻璃制造秘方,我第一个不答应!”程处默拍着胸脯保证。
    “放心吧,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镜子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大家可以放心购买。”
    刘欣安慰道,“而且,玻璃的生产原料价格低廉,制造方法也相对简单,就算有人真的偷到了技术,没有三五年的时间,也是无法成功复制出我们的镜子的,因为最关键的一步镀银技术,我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
    没错,刘欣虽然将玻璃的制造方法传授给了工匠,但镀银这一核心技术,他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镀银过程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想要摸索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人能够尝试镀银,但所需的材料也是由刘欣亲自准备的,外人难以获取。
    “小欣子办事,我们放心!”
    “对了,我们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不同规格的镜子。比如外壳,既可以用铜制,也可以用木质。木质外壳不仅制作简单,而且材质多样,价格方面,你们看着定就行了。”
    “小欣子,你这脑子就是转得快,我们怎么就想不到这些呢?”
    “切!你们平时有动过脑子吗?多思考是好事,否则脑袋里真的只剩下肌肉了。”
    “哈哈哈哈……”一阵欢快的笑声在工地上回荡。大家平时就喜欢拿程处默、尉迟宝琳他们开涮,说他们脑袋里装满了肌肉。
    然而,与这片热闹非凡的工地相比,大唐的朝堂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太极殿内,百官肃立,气氛凝重而寂静。
    李二陛下原本心情大好,打算在朝会上好好表彰一番刘欣他们江南查案的功绩,顺便讨论一下封赏的事宜。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房玄龄就抢先一步,呈上了奏折。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房玄龄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房爱卿请讲!”
    陛下,微臣今日接到紧急奏报,关中地区在早春时节遭遇了严重的干旱,百姓们的耕作活动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田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农作物难以播种。
    鉴于此严峻形势,微臣斗胆恳请陛下立即着手部署旱灾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确保民生安稳。
    “什么?旱灾?”
    听闻旱灾的消息,李二陛下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内心难以平静。当前的大唐王朝,虽然正逐步开发南方,但北方依然是国家的重心所在。
    这一方面是因为北方长期受到突厥等外患的威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方的人口密集,尤其是那些如五姓七望般历史悠久的大家族,其根基均深植于北方大地。
    关中地区,作为大唐的产粮重地,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国家的粮仓,更是支撑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
    李二陛下原本雄心勃勃,计划借助今年的好收成,为北征突厥做好充足的准备。然而,这突如其来的旱灾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头,让所有的美好愿景都化为了泡影。
    “房爱卿,我们不是已经制造了大量的筒车吗?为何还无法有效灌溉农田?”
    面对陛下的询问,房玄龄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解释道:“陛下,虽然关中一些地方确实安装了筒车,但遗憾的是,由于干旱严重,许多河流已经干涸,筒车失去了水源,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这...这...”
    李二陛下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如果春耕无法顺利进行,那么今年的收成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更糟糕的是,为了应对旱灾,国家还需要调拨大量的粮食进行赈济,这无疑将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北征突厥的计划,也因此不得不再次推迟。
    “众位爱卿,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
    然而,面对陛下的询问,大殿之上却是一片沉默。武将们或许还能理解战争,但对于旱灾这样的天灾,他们同样束手无策。而文官们的沉默,则让李二陛下感到更加愤怒和失望。
    “怎么?你们平时不是都挺能言善辩的吗?现在怎么一个个都哑口无言了?”
    房玄龄见状,只能硬着头皮提出了一些建议:“陛下,旱灾乃天灾人祸,非人力所能完全抗拒。
    但我们可以尽快从江南等地调拨粮食到关中,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也可以派遣官员前往各地购买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这些建议虽然中肯,却也让李二陛下的钱包感到了压力。国库中的资金本就紧张,如今又要为了赈灾而大量支出,这让他不禁感到头疼。
    就在这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臣有话要说。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天灾人祸不断,这定是陛下得罪了上苍所致。臣恳请陛下下罪己诏,以平息上苍的怒火,否则大唐将永无宁日。”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李二陛下的眼神变得异常凌厉,仿佛要将说话之人千刀万剐。
    下罪己诏!
    这他么的就差没说自己得位不正了,就差说自己造反了!
    最后的理智告诉李二陛下不能乱,要忍住,不过这些家伙他都深深的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
    早晚要把这些混蛋给收拾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也看到了李二陛下真的是怒了,连忙站出来劝道:”陛下,当务之急是预防旱灾后的问题,其他都不重要“
    ”是呀,陛下“
    李二陛下通红的眼睛慢慢恢复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