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新颖的想法
作者:沉默的老刀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最新章节     
    许宁知道,重熔层的厚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电流强度、脉冲时间和环境条件,所以在看到具体检测结果前,他不敢轻易下结论。
    然而,现在检测报告就在眼前,一切都明朗了。
    “费用不是问题,我们希望尽快得到结果。”
    周宇泽同意后,从光学检测台上取下了两个涡轮叶片样本:“虽然电镜中心目前有其他任务,但鉴于你们的情况特殊,我会申请优先处理。”
    不久之后,他们得到了电镜测试的结果。
    “我们在每个叶片上随机选取了16个气膜孔进行分析,平均重熔层厚度为25微米,但不同孔之间的差异显着,最薄处仅14微米,最厚可达45微米。”
    随着周宇泽逐字念出报告内容,钟市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不久前,钟市强还自信满满地宣称410厂的电火花打孔技术不存在任何问题。
    现在事实摆在眼前,他不得不面对这个尴尬的局面。
    更糟糕的是,410厂之前已经收到了来自涪城关于自查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通知,但他们只是按常规流程进行了检查,未能发现存在的缺陷。
    许宁则显得相当平静,他仔细查看了报告,并确认没有其他严重问题后将其传给了其他人。房间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面对无可辩驳的事实,钟市强意识到必须承担责任。
    “我们会回去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对这次事件进行深刻反省。”
    611所对涡喷14b发动机的需求非常紧迫,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飞行器与发动机的适配工作,还有国外买家在等着交货。
    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先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回到410厂的那个晚上,钟市强立刻召集了一次小型技术会议。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短期内无法转向电液束流加工法,所以只能在现有的电火花技术基础上寻找解决方案。”他开门见山地说道。
    “贺工,你能否考虑通过降低电流强度或缩短脉冲时间来减少加工时产生的重熔层厚度?”
    钟市强向负责电火花打孔工艺的工段长贺涛提问。
    贺涛沉思片刻后摇了摇头:“涡轮叶片材料的加工难度很高,如果降低电流强度虽然能减轻重熔问题,但会直接影响到开孔的精度和位置。
    我们现在的设置已经是经过测试后的最佳参数了。至于缩短脉冲时间,这需要更精密的设备和技术,目前我们的条件不允许。”
    显然,解决办法不在加工过程本身,而是在后续处理上。
    另一位工程师接过话题:“根据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目前使用的铰刀只能清除小孔内的毛刺和残渣,对于坚硬的重熔层无能为力。
    而且,由于涡轮叶片的薄壁结构,机械铰孔既困难又低效。
    每个叶片上有上百个气膜孔,要一个一个处理,每片可能需要100-200小时的工作量,这意味着一台发动机的加工周期将长达两个月。”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时变得凝重。深孔加工一直是制造业中的难题,尤其是对于涡轮叶片这种要求极高的部件。
    它们的小直径气膜孔使得常规抛光方法难以应用。
    事实上,410厂的技术水平甚至还不足以精确测量重熔层的厚度,这也是为何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才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会议开始后,许宁一直静静地坐在钟市强旁边,没有发言。
    他低头在笔记本上罗列着目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挑战:
    1、需要找到一种足够坚硬的材料来去除重融层,钢制铰刀显然不够硬。
    2、去除过程不能损伤叶片本身,并且装夹步骤应尽量简化。
    3、加工效率必须高,理想情况下能同时处理一个叶片上的所有气膜孔,而不是逐一进行。
    思绪陷入僵局时,许宁下意识地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晚餐时那道肉芽炒肉还在牙缝里残留,让他有些分心。
    就在这时,一个灵感突然闪现。
    他想到,这问题是不是可以像漱口或洗牙一样解决呢?如果用含有高硬度磨料的流体代替单纯的水,是否就能有效去除重融层?
    这个念头一出,许宁感到眼前豁然开朗。
    铰刀就像牙签,对于0.3毫米的气膜孔(类似于牙缝)来说,既难操作又容易断裂。
    但如果使用极细的刚玉或金刚石粉末与液体混合,通过高压将这种混合物注入气膜孔,就可以高效、无损地完成任务,如同冲牙器的工作原理一般。
    “大家听我说,我有个想法。”许宁放下水杯,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尽管他不是410厂的工程师,也没有明显的生产制造经验,但过去半年中他在歼8c和涡喷14项目上创造的奇迹,已经让所有人对他充满信任。
    许宁站起身,走向黑板,随手拿起一根粉笔,勾勒出一个类似漏斗的图形。
    他解释道:“我设想了一种新的磨削加工方法。这个设备包含两个对称的缸状容器,零件和夹具固定在它们之间的通道中。
    通过活塞挤压,使磨料在这两个容器间流动,从而实现磨削效果。”
    尽管他的画技不算精湛,用词也不尽专业,但台下的听众都是行家,很快理解了他的意思。
    “这听起来像是喷砂工艺。”有人提出,这种技术在德国用于内燃机气缸的抛光,主要依赖于喷射材料对表面的冲击作用。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磨料颗粒大小有严格要求,并不适合他们所需的精细加工。
    许宁意识到这是个新概念,但他迅速抓住了与自己想法的不同点。
    “我们不能直接复制这些工艺。”
    他在图中标注重点:“固体磨料流动性差且难以控制,容易损伤涡轮叶片上不需要处理的区域。
    因此,我的建议是使用极细的硬质颗粒,如碳化硅、白刚玉或金刚石,混合成膏状半流体作为磨料。”
    “这样的软磨料可以像水一样,在压力下自然流入需要加工的孔洞,而不会影响外部表面。
    无论是直通的气膜孔还是更复杂的弯曲孔,都可以用这种方式高效加工。”
    会议室里一时寂静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新颖的想法吸引,开始认真思考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