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轻描淡写
作者:沉默的老刀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最新章节     
    还没等许宁回应,机场的大喇叭就宣布打靶实验即将开始。
    “16号机准备滑行,请无关人员迅速离开跑道区域。”
    无论你是研发飞机还是导弹的专家,在机场上都得遵守安全规定,此刻所有人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他随着大部队回到了塔台的指挥中心。
    对于许宁而言,站在这个拥有最佳视野的地方观看战斗机起飞早已习以为常,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感到新鲜。
    很快,他的目光被一块在这个年代相对巨大的crt显示屏所吸引,这块屏幕显示着地面雷达捕捉到的信息。
    “16号机已进入测试空域,雷达系统运作正常!”冯林通过无线电报告,声音沉稳而冷静。
    塔台的指挥官则在为试飞员提供实时更新:“靶机已经升空,预计两分钟后到达目标区域。”
    随着时间推移,指挥官不断更新着靶机的位置:
    “预计一分钟后进入目标区域……”
    “靶机已抵达目标区域,可以开始搜索。”
    然而,这一次无线电中出现了短暂的沉默,随后冯林的声音再次传来:“雷达未能锁定目标,请确认目标位置。”
    这句话让塔台内每个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霹雳11导弹采用的是半主动雷达制导技术,如果雷达无法锁定目标,那么这次武器测试就无法继续进行。
    “目标位于你的左前方,9点钟方向,距离13公里。”指挥官的语气也变得有些紧张。
    许宁微微皱眉,心中已经有了猜测。按照常规,新导弹的测试应该选择性能稳定的飞机作为载具,等导弹定型后再用新型飞机进行测试。
    但歼8b\/d的情况特殊:尽管其庞大的机头显得先进,内部却依然装载着老旧的208a火控雷达,探测范围仅略优于飞行员在晴朗天气下的目视距离。
    不仅如此,这台雷达不仅探测能力有限,而且耗电量巨大,与老式的涡喷13发动机配套的发电机功率仅有6千瓦,难以同时满足雷达和改进后的连续波照射器的电力需求。
    曾经的或是未来的经验都表明,这套系统升空后的工作距离极限不过10多公里。
    虽然这勉强达到了“超视距”的标准,但在实际战斗中作用有限。毕竟,霹雳8导弹的射程都能达到15公里。
    这样一来,霹雳11导弹40公里的有效射程被大大浪费了。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表现也难以达标。
    因为从雷达捕捉到目标到发射导弹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如果捕捉距离仅略超过10公里,在导弹发射时很可能已无法满足最小射击距离的要求。
    冯林的报告很快证实了许宁的担忧:“12公里,目标已被雷达捕获!”
    这不是雷达故障的问题,而是性能确实存在局限。
    几秒之后,冯林再次报告:“导弹准备就绪!”
    然而,此时屏幕上显示的目标距离已经缩短到了9公里。
    塔台指挥官无奈下令:“发射距离不符合测试要求,终止发射程序!”
    导弹打靶测试不是一次性的,只要燃料充足,可以重复尝试。
    但即便如此,三次尝试下来,冯林驾驶的19号机始终未能在15公里外锁定目标,直到靶机因燃油耗尽而坠毁。
    十几分钟后,携带两枚霹雳11导弹的19号机缓缓降落在鼎新机场,并由牵引车带回机库。
    601所和机电二局的技术人员再次聚集,但现场气氛明显沉重了许多。
    当冯林从驾驶舱爬出时,即使站在远处,也能感受到这位资深飞行员心中的遗憾。
    通常情况下,从靶试失败到问题解决再到下一轮测试,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对于即将退休的冯林来说,这意味着他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参与这类试验了。
    “杨总。”
    许宁穿过人群,走到正准备与飞行员交谈的杨知书身旁:“这次靶试失败显然和飞机有关。连续波照射器功率不足,在远距离上无法锁定目标。”
    冯林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如果用我们的歼8c原型机试试呢?”他想,如果只是换个机型测试,那或许几天内就能完成,自己还有机会达成目标。
    杨知书低头思考,并未立即回应。机电二和607所有得人则显得十分紧张,毕竟问题出在他们的设备上。
    试训基地领导犹豫道:“新机配新弹确实有风险,上次我们用歼8b试射阿斯派德导弹时就遭遇了三发全失的情况,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阴影。”
    意识到提议可能不被看好,许宁找来一块小黑板,边写边解释刚才的分析。
    最后,他强调:“歼8c装备了更先进的1471g型雷达,更重要的是,改进后的涡喷14发动机能支持36千瓦的电力供应,是歼8d的三倍!
    充足的电能是歼8c能够胜任此次任务的关键原因。”
    这两句话似乎打动了大家。
    杨知书沉思片刻后点头同意:“即使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再来一次剩弹节,不必太过担心。”
    “剩弹节”是对未能成功测试而带弹返回的轻描淡写。
    “那就让歼8c试试吧。”
    随着决定作出,基地又忙碌起来。技术人员需将之前为19号机所做的适配工作重新应用于停在一旁的05号原型机。
    特别是针对歼8c上的1471g脉冲多普勒雷达,它与旧型号的单脉冲雷达相比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物,需要分别调试雷达与连续波照射器的兼容性。
    第二天下午三点,在601所和14所等团队的紧密合作下,歼8c的第五架原型机终于在夜幕中完成了靶试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并装载了两枚测试弹准备起飞。
    试飞任务再次交给了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冯林。
    这是首次靶试,为了确保安全,预定发射距离定在了10到15公里之间,目标是两架常规hb170b亚音速无人靶机。
    这类靶机配备有角反射器,具有较大的雷达截面积,容易被雷达捕捉,飞行高度和速度都在对空武器的有效攻击范围内,非常适合用于训练和测试的基础环节。
    尽管项目总工程师许宁觉得用歼8c配合霹雳11导弹对付这种靶机有些过于强大。
    但他也明白任何测试都应从简单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不能一开始就挑战超音速实体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