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临时小会
作者:沉默的老刀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最新章节     
    对于所有研究生来说,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参加组会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由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漫长且缺乏像考试那样规律性的评估方式,导师通常会通过这种定期的进展报告来跟踪组员的进度。
    同时,这也是一种激励机制,促使组员们保持积极状态,以免最后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然而,在杜亦熵的指导下,这样的组会并不是特别频繁。他倾向于让组员们单独汇报他们的进展。
    加上组员们普遍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因此,这样的全体会议通常只在每学期结束时举行一次。
    按照惯例,这次组会结束后,那些没有紧急任务的组员就可以开始享受假期了。因此,整个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息。
    “……这就是我这学期主要的工作成果,也非常感谢方争博士和许宁组员在我研究过程中的支持与帮助。”姚美玲总结完毕后,会议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
    通常情况下,本科毕业生和研一的组员在小组会议中不需要发言。因此,按理来说,这时会议应该结束了。
    然而,这一次有所不同。
    杜亦熵清了清嗓子:“好了,组员们,我们上半场的讨论就到这儿。大家先休息十五分钟,之后由许宁组员给大家展示如何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模拟来辅助研发。”
    随着杜教授的话音落下,组员们纷纷站起,有的伸展身体,有的则朝洗手间走去。夏天第一个推开门,却突然愣住了——门外挤满了人,大概有二三十位,当中还不乏几位资深教导。
    “这是怎么回事?”夏天心中疑惑,会议室内的其他成员也注意到了门外的异常。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迅速穿过人群,进入房间——是刘远博。
    “刘组员,外面发生什么了?”杜教授问道,显然对此感到困惑。
    “杜教导,事情是这样的。”刘远博边擦汗边说,“我听说今天您的小组会议后半部分有个关于计算机仿真的分享,便想着带些组员一起来学习。
    没想到,在等的过程中遇到了其他几位教导,他们得知消息后也带来了他们的组员,于是……”
    正当此时,另一位教导试图挤进门来询问:“杜教授,我们……”但看着狭小的研究室,他知道这里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尽管如此,放弃这次机会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毕竟杜教授邀请来的讲者肯定非常出色。
    “远博,请你联系一下院长,就说我要借用多媒体研究室,请飞机系的研究小组开个临时小会。”
    杜教授说,虽然这次活动的规模要比他预想的隆重的多,但杜教授觉得不应该吝啬分享。
    大概三十分钟后,研究小组的成员们来到了一间多媒体研究室,这间研究室里装有先进的lcd投影仪,可以直接连电脑使用,这吸引了许多教导前来围观。
    就连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院长唐正林也亲自到场,并留下钥匙后坐在了人群中。当许宁抱着笔记本电脑走上讲台时,能够容纳近两百人的研究室几乎坐满了人。
    起初,许宁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小组会议,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现在,面对着这么多听众,尤其是其中还包括了不少教授,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
    毕竟,在他过去的经历中,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演讲机会。不过,他也明白这样的挑战迟早要来,而且未来可能还要面对更加重要的场合。这样一想,他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
    杜亦熵察觉到了许宁最初的不安,正准备上前鼓励几句,却发现对方似乎已经自我调节好了状态。
    他在心里赞叹了一下这位年轻人的能力,随后拿起话筒说道:“各位来宾,请尽快就座,我们的小组会议即将继续。”
    随着杜亦熵的声音响起,刚才还在轻声交谈的人们立刻安静下来。尽管大家对许宁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些怀疑——他们原本猜测今天的讲师可能是杜亦熵邀请的外部专家——但此刻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期待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许宁看起来非常年轻,甚至比在座的许多研究生还要年轻一些。
    “各位教导、师兄师姐们,下午好!”他开口说道,“根据杜教导的指示,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知识,以及它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这一开场白立刻让人意识到,许宁还是一名组员。他称呼所有人都是师兄师姐,说明他并不是资历很深的研究生。
    唐正林刚打开笔记本,听到这话后眉头一皱,随即笑了笑。他知道杜亦熵做事一向严谨,所以猜测可能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了误会。
    “大概只是个简单的学习报告,却被误传成了正式演讲。”这么想着,唐正林合上了笔记本,但仍决定留下来听听看,毕竟还是要尊重院士的安排。
    “在探讨具体应用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础理论。”许宁说着,令人意外地没有立即开始电脑上的演示,而是拿起粉笔走向了黑板。
    这次会议主要是针对他所在研究小组里的组员们研发的。即便是杜亦熵的研究团队里,除了少数几位像姚美玲或方争那样杰出的人才外,很多人对此领域还不够熟悉。
    如果直接跳到复杂的计算模型,对这些人来说就像是***一般,他们可能根本听不懂,最后只能感叹一番而无所得。正因如此,许宁打算从基础知识讲起。
    然而,在注意到台下坐着不少教授后,许宁心中闪过一丝犹豫。这些资深教导会不会觉得基础理论太过枯燥?是否应该先展示自己的模拟技术呢?
    不过,杜亦熵提到的一个词给了他答案——“旁听”。这意味着教导们只是作为观察者参与进来,并非期待一场深入的技术研讨会。于是,许宁坚定地继续着他的讲解,从最基础的部分讲起。
    不论台下坐了多少听众,除了小组成员外,其他人都是来旁听的。这让许宁坚定了按原计划进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