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山京城影视基地迎来了几位知名导演的考察访问。
陈德忠早早便站在基地门口,穿着一身低调却不失气派的深色西装,微笑着等待着这几位业界重量级人物的到来。
豪华的商务车缓缓停下,几位导演鱼贯而出,带着各自的团队和助手,站在基地的大门前抬头打量。
陈德忠迎了上去,礼貌地握手问候:“各位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今天我亲自陪大家走走,看看我们的基地设备,绝对不会让各位失望。”
“陈总客气了,您的影视基地可是我们业内一直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位年长的导演笑着回应道,眼神中透出几分好奇与期待。
在陈德忠的引领下,他们先来到拍摄棚,宽阔的空间内布置着各类现代化的设备,每一台摄像机、灯光装置都光洁如新,显示出不俗的技术水准。
陈德忠随手拿起一台摄像机,调试了一下对焦,展示给导演们看:“这是我们最新引进的4k摄像机,色彩还原度和清晰度都是一流的,完全满足大制作的需求。”
一位年轻导演试用了一下,眼睛一亮,感叹道:“这画质简直堪比电影级别,拍出来的效果一定很棒!陈总果然有眼光。”
接着,陈德忠带领他们参观古代街区。青砖灰瓦,红灯笼随风摇曳,几位导演踏入街区,仿佛一瞬间穿越到了古代。街道两旁的小摊、酒馆都布置得极为真实,仿若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一段故事。
“陈总,这仿古街区做得太逼真了,连瓦片都有岁月的痕迹!”一位导演摸着墙壁上的青砖,赞叹不已,“我们拍古装戏,有了这里,就不用再东奔西跑了。”
陈德忠笑着点头,“对,这里就是为各位准备的,力求真实感,让大家拍起来更有代入感。”
他们随后来到基地的现代都市区,高楼大厦的外观逼真,甚至还有一个模拟地铁站入口,细节之处处理得一丝不苟。导演们兴致勃勃地四处查看,连连称赞,言语中充满了对这里的肯定。
“陈总,不瞒您说,我这个新片就缺一个合适的拍摄地,您这里简直就是给我们量身定做的!”一位导演拍着陈德忠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
陈德忠微微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那还等什么?今天就签合同吧,咱们一拍即合!”
几位导演对基地的设备和环境赞不绝口,经过一番商讨,几部大制作的合同顺利签下。
签约仪式上,几位导演与陈德忠握手合影,闪光灯亮个不停,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基地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陈总,您这基地的确是我们拍戏的福地啊!”一位签约导演满面笑容地说道,“有了这儿的支持,拍摄进度肯定会快不少。”
陈德忠谦虚地笑笑,回应道:“我这儿随时欢迎各位大驾光临,有任何需求尽管提,大家都是一家人。”
随着签约完成,各个剧组陆续进驻基地,正式开始拍摄。陈德忠每天穿梭在片场,查看各剧组的拍摄情况。
每到一个片场,他都会亲切地和导演、演员们打招呼,询问拍摄是否顺利,是否有需要基地提供的帮助。
在古代街区拍摄的片场里,陈德忠看到一位演员穿着厚重的古装,在烈日下演绎一场武打戏,汗水从额头滚滚而下。
他招呼小李拿来几瓶冰水,递到演员们手中,“大家辛苦了,来,喝口水解解暑。”
演员们接过水,连声道谢,一位年轻演员喝了口水,感激地说:“陈总真是贴心,这么忙还亲自来照顾我们,真是难得。”
陈德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大家都是一家人,工作重要,身体也不能忽视。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我来解决。”
在另一边的现代都市区拍摄的剧组,导演正在为一场爆破戏做准备,场地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工作人员忙碌地布置道具。
陈德忠站在一旁,仔细观看,关切地问导演:“场地够不够安全?需要基地再提供什么额外支持吗?”
导演笑着点头,“已经安排好了,基地这边的支持太好了,配合得非常到位。”
爆破场景拍摄完毕,导演与剧组成员纷纷鼓掌,场面惊险而刺激。周围的基地员工也都屏气凝神地观看,不禁被这震撼的场面吸引,有人低声议论着:“这场爆破戏真是过瘾,有了这影视基地,以后咱们可要成业内大热门了。”
随着几部大制作影片的拍摄进展,基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媒体记者前来探班,争相报道这座新兴的影视拍摄地。
一位记者在采访陈德忠时,满是感慨地说道:“陈总,这座基地已经成了山京城的地标之一,您有何感想?”
陈德忠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只希望这里能成为好作品的诞生地,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影视体验。”
媒体纷纷赞扬基地的环境和设备先进,称这里将会是未来影视行业的新高地。
随着剧组们的进驻和影片的顺利拍摄,基地的口碑越来越好。导演和演员们不仅认可这里的设备和环境,更感激陈德忠的贴心照顾。
大家纷纷表示,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拍摄地,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陈总,您是我见过的最关心剧组的老板了,有了您的支持,我们拍片子都更有劲头了!”一位剧组导演在片场休息时,真诚地对陈德忠说道。
陈德忠笑了笑,淡淡地回应:“大家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能为你们提供好的环境,我就安心了。”
这天,在项目启动会上,陈德忠与着名编剧李文韬并肩而坐。
面前摊开的是一部名为《北京人在迈阿密》的剧本,厚厚一叠纸页上,写满了两人密密麻麻的笔记和讨论标注。
这部剧集讲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群北京人移民迈阿密,在异国他乡追寻梦想、经历挫折的故事。充满了文化碰撞和个人奋斗的热血情节,一启动便吸引了无数目光。
陈德忠翻着剧本的开头,轻轻点了点纸页,“文韬,这一段开场挺好,但我觉得可以再加强一些北京特色,譬如加入点街头的叫卖声、胡同的画面,那种浓厚的北京味儿更接地气。”
李文韬推了推眼镜,认真地听着,点头表示赞同:“德忠,你这意见好啊。咱们这剧就得抓住这中美两种文化的对比,让观众能一眼分辨出‘老北京’的味道,才能更好地代入到角色里。”
陈德忠微微一笑,接着又指出几个情节的细节,比如人物的口音、服饰上的讲究,让角色更加生动真实。
编剧们纷纷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他的建议,不少人悄悄对视,眼中流露出惊讶之色——谁能想到,陈德忠不仅是老板,还是个对剧本研究得如此透彻的人。
就在剧集开拍前,陈德忠联系上了一个知名的时尚品牌,希望在剧中人物的造型上做一些创新,将北京的传统服饰和迈阿密的时尚风格相结合。
他的目标不仅是让观众在视觉上享受到文化碰撞的独特感受,也希望借此打开时尚圈的关注。
当天,时尚品牌的设计师团队来到基地,与陈德忠和剧组服装师一起讨论设计理念。
一位资深设计师推了推手中的设计草稿,向陈德忠展示:“陈总,我们参考了八十年代北京的流行元素,比如蓝布衬衫、喇叭裤,还有几款印着标语的外套。而美国那边,我们用了迈阿密的热带风情元素,像是大花衬衫、亮色短裤等。”
陈德忠看着设计稿,点点头,露出满意的微笑,“不错,这种反差很有趣,但我们可以让主角在剧中慢慢转变风格,从北京的传统到逐渐融合迈阿密的时尚元素,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成长和适应过程。”
设计师们不禁点头称赞,心里对这位影视老板的时尚触觉大为折服。一位年轻设计师忍不住感慨道:“陈总真是有眼光,这种文化融合的设计,绝对能引起话题,时尚圈一定会关注。”
最终,经过一番讨论,团队决定为主角设计一套既具北京传统韵味,又不失美国时尚感的服装。
当天,剧组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几张服装设计图,立刻吸引了大批网友和媒体的关注,时尚圈的名人们也纷纷点赞评论。
随着拍摄工作的展开,陈德忠几乎每天都出现在片场,随时关注进度,适时提出意见。他从不干涉导演的拍摄风格,但总能在关键时刻贡献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一天,剧组正在拍摄一场移民初到美国的戏码,几位角色站在机场门口,看着眼前陌生的城市,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导演拍了几次,总觉得效果差了点,陈德忠在一旁看着,微微皱眉。
等导演喊了“停”后,他走上前去,低声提议:“老张,这个场景要突出他们的迷茫感。我觉得可以把镜头拉远一点,让几个人显得小一些,周围再加点喧闹的声音,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
导演若有所思地点头,“对对,你这个主意好!这样一来,那种‘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就出来了!”
场务们赶紧调整镜头角度,重新拍了一次,效果果然震撼人心。导演兴奋地拍了拍陈德忠的肩膀,“陈总,跟你合作太过瘾了,您这思路简直绝了!”
一旁的工作人员们窃窃私语:“陈总不仅是老板,还真是有两把刷子,连导演都服气了。”
拍摄间隙,陈德忠还会和演员们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
女主角是一位从北京移民到迈阿密的年轻姑娘,她对角色的复杂情感有些拿捏不准。陈德忠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道:“你的角色虽然来到了美国,但她心里依然有着北京的影子,想象一下她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挣扎,又如何慢慢学会接受。”
女演员听了,若有所悟,点点头说:“陈总,我明白了,我会试着用这种心情去演绎。”
重新拍摄后,她的表演细腻而动人,连导演也忍不住鼓掌,“好!这才是我要的感觉!”
几天后,剧组中开始流传着关于陈德忠的各种传闻。
大家都对这位老板的全能感到惊讶,他不仅是项目的投资人,还是编剧、导演、演员们的“幕后导师”。连在片场的助理们都悄声讨论着:“陈总这人是真厉害,啥都懂,难怪基地能做得这么成功。”
“是啊,难怪这么多知名导演和演员愿意跟他合作,果然是有实力的。”
有一次,媒体探班时目睹了陈德忠与剧组的互动,记者们一边拍摄一边忍不住惊叹:“这样的影视基地老板,实在是少见啊。陈德忠不仅有资源,还有实力,这部剧播出后肯定会引发轰动。”
采访中,一位导演也不吝赞美之词,“和陈总合作是种享受。他懂剧本、懂拍摄,还懂如何调动演员的情绪,我们都愿意听他的意见。”
剧集的拍摄在陈德忠的指导下顺利进行,片场气氛融洽,演员们全情投入。
每天的拍摄完成后,陈德忠会陪着导演一起查看拍摄素材,细心检查每个细节,确保效果达到预期。整个团队对他的敬佩也与日俱增,大家私下里都开始称他为“片场不二老板”。
随着拍摄的进展,整个山京城影视基地因《北京人在迈阿密》的拍摄,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名声远播。不仅仅是影视圈,连时尚圈也对这部剧的服装造型充满期待,纷纷表示要在剧集播出时分析这部剧的时尚元素。
陈德忠站在片场,望着眼前忙碌的剧组成员,心中充满了满足感。他知道这部剧会成为他的又一个骄傲之作,也是基地迈向更辉煌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