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办签证
作者:随风吧往事如烟   重回80:我有仙田空间最新章节     
    陈德忠挂了电话,立刻拨通了弟弟陈德平的号码,电话接通后,陈德忠直接吩咐道:“德平,我这边需要你帮我个忙。把我的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准备好,还有一些简单的个人材料,我要用来办去香港的签证。”
    电话那头的陈德平听着哥哥的吩咐,立刻答应道:“哥,你放心,我马上准备好,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赵厂长那边已经帮忙催着了,估计一星期就能搞定。我让人来取,你把东西准备齐全,别出差错。”陈德忠提醒道。
    陈德平笑着说:“好嘞,包在我身上,绝对妥当!”
    挂了电话后,陈德忠心里踏实了不少,但办签证还需要等待时间。他可不想在深圳无所事事,于是决定趁着这一星期的空档,开车去附近的城市转一转,顺便考察一下周边的商业机会。
    他驾驶着红色的夏利车,驶出了深圳市区,沿着蜿蜒的公路向着周边的城镇驶去。
    深圳附近的城市,虽然不像深圳那样迅速崛起,但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渐显露出各自的生机。
    陈德忠一路开车,路旁是茂密的树木和不时经过的乡村小镇,景色清新自然,仿佛与深圳的繁忙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个城市,陈德忠来到了东莞。东莞当时虽然不像深圳那般繁华,但已经开始迅速发展。路过的工厂区,随处可见大型货车进进出出,厂区里人来人往,工人们进出忙碌,明显是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
    陈德忠停下车,走进了一家纺织厂的周边小区,那里有不少小商贩和居民聚集。他和一个正在路边摊前买东西的老伯闲聊起来。
    “老伯,这里生意不错啊,你们厂子规模很大吧?”陈德忠随口问道。
    老伯手里提着袋子,笑着说:“是咯,这几年东莞发展快,啲工厂一间间开,特别系呢啲纺织、电子产品嘅厂,做得好旺。好多年轻人从外地过来揾工,带旺晒呢度嘅经济。”
    陈德忠点点头,心中思索着。这种小型工业城市依赖于工厂的劳动力,特别是纺织和电子产品这样的制造业,正是未来商机所在。
    随着工厂越来越多,城市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无论是工人们的日常消费,还是工厂配套的供应链,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接下来,陈德忠驾车继续前行,来到了珠海。相比于东莞,珠海更具旅游特色,城市的开发程度也较为高端。尤其是靠近海岸线的地方,旅游业的兴起已经初具规模,酒店、餐馆、旅游景点都在逐渐繁荣。
    他停在一处靠海的码头,四周海风徐徐,海面上几艘渔船停泊着,海水带着咸湿的味道扑面而来。陈德忠走到码头边,看到几位渔民正忙着打理渔网,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精神却依旧饱满。
    “兄弟,今天的收成怎么样?”陈德忠随口问道。
    其中一个正整理鱼网的渔民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答道:“今天不错,捕到啲大鱼,好卖价。不过做咱这行,吃的就是天时地利,靠海吃海啊。”
    “这些海鲜都卖到哪儿去?”陈德忠接着问。
    “卖去附近市场,珠海食海鲜嘅人多,有啲还会出口去香港。”渔民一边忙活,一边回答。
    陈德忠心里一动,珠海距离香港近,很多本地海鲜的流向便是香港。这让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能通过这种渔业渠道,将优质海鲜产品运送到深圳甚至其他内陆城市,或许可以形成一条新的供应链。
    考察了一圈,陈德忠继续往前,最后来到惠州。惠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九十年代正开始逐渐发展工业,尤其是电子、化工等产业逐渐在这里扎根。但惠州的城市规划还处于初期阶段,城市和乡村并存,很多地方仍然保持着田园风光。
    陈德忠走进了惠州一个乡镇的小市场,这里虽然规模不大,但当地农产品丰富,许多村民都在这里摆摊售卖自家的农产品。这里的蔬菜、水果、家禽都十分新鲜,价格也相对便宜。
    他随手买了一些土鸡蛋和本地的柚子,和摊主闲聊起来:“大姐,你们这些东西价格不贵啊。”
    摊主笑着说:“是啊,我们自己种的,养的,平时就拿到镇上卖,养家糊口呢。你看我这柚子甜得很,保证你吃了还想要!”
    陈德忠笑着买了一大袋,顺手收进了仙田空间。这些地方的农产品天然又便宜,如果能将这些优质农产品带到深圳、广州那样的城市,绝对有市场。陈德忠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或许可以考虑在大城市内搭建农产品供应链,利用这些绿色产品打开市场。
    这一圈走下来,陈德忠不仅对附近城市的工业、农产品和渔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发现了不少潜在的商机。他知道,无论是工业城市的供应链、沿海渔业的流通,还是乡镇农产品的对接市场,都有可能为他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
    离开惠州后,陈德忠驾车继续沿海岸线向东行驶,不久便来到了汕尾市。汕尾是一个典型的海边城市,渔业兴盛,街头随处可见渔民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夹杂着海风的咸湿气息。这座城市没有深圳那般繁华,却有着独特的渔村风情,给陈德忠带来了一种难得的宁静。
    到达汕尾后,陈德忠对这里的渔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沿海城市渔业丰富,而他想到,如果能了解捕捞海鲜的具体流程和市场需求,未来或许可以在这个领域找到新的商机。他决定更加深入地体验一番,于是找了当地的一个渔民,提出想跟船出海,亲自体验打渔的过程。
    渔民是个皮肤黝黑、身形健壮的中年人,名字叫老周。老周听到陈德忠想出海打渔,感到有些意外,但看到陈德忠态度诚恳,也就爽快答应了:“行啊,兄弟,明天早上天一亮就出发,准备好吃点苦,打鱼可不轻松!”
    陈德忠笑着应下,他早已做好准备,倒是对渔船的出海生活感到颇为期待。
    第二天天蒙蒙亮,陈德忠便与老周一同登上了渔船。船并不大,但设备齐全,渔网、鱼篓等捕捞工具一应俱全。海风吹来,空气中带着浓浓的海腥味。陈德忠站在船头,看着天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心中顿时充满了活力。
    渔船缓缓驶出港口,朝着更远的海域行驶。随着船越开越远,岸边的景象逐渐模糊,四周只剩下无边无际的海面。老周和船员们忙碌着准备渔网,陈德忠则站在一旁,仔细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老周见陈德忠好奇,便笑着说:“小伙子,打鱼可没你想的那么轻松。我们这些渔民靠天吃饭,一年到头风吹日晒,遇到风浪的时候,更是危险。”
    “我早有准备。”陈德忠笑了笑,主动上前帮忙,将沉重的渔网放入海中。
    渔网入水后,船员们熟练地调整船只的方向,耐心等待鱼群进入渔网。过了一段时间,老周指挥大家开始拉网。
    渔网缓缓被收起,陈德忠和船员们一起拉着粗重的网绳,随着渔网慢慢被拉上来,海水四溅,渔网里开始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群。
    “这次运气不错,有一大网!”老周兴奋地说道。
    随着渔网被拉上船,成群的鱼、虾、蟹纷纷落入船舱,闪烁着银光。
    陈德忠看着这一网的收获,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虽然这只是普通的渔获,但在他看来,这片海域的资源非常丰富。
    如果能将这些新鲜的海鲜通过现代化的运输和保鲜手段,送到大城市里去,必定能卖个好价钱。
    接下来的两天,陈德忠跟着渔民们一同出海,亲身体验了捕捞的全过程。他不仅学会了如何放网、收网,还了解了渔船的运作方式和渔获的处理流程。
    晚上回到港口时,老周和他的船员们将捕捞上来的海鲜送往附近的市场,陈德忠特意跟随老周去了一趟市场,观察这里的海鲜交易情况。
    市场里的海鲜摊位上摆满了当天捕捞的各类海产品,虾、蟹、鱼、贝类应有尽有。渔民们忙着将一篓篓鲜活的海鲜摆上摊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充斥着整个市场。
    “周大哥,你这些海鲜主要都卖到本地市场吗?”陈德忠问老周。
    “是啊,基本上都在这附近销路。不过也有些人从这里进货,然后运到广州、深圳那边去卖。”老周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回答。
    陈德忠点点头,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这些新鲜海产完全可以通过现代的物流运送到更远的地方,甚至出口到香港。未来,如果能搭建起一条稳定的供应链,将这些优质的海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市场,必定是一桩大生意。
    打渔的生活虽然辛苦,但这两天的亲身经历让陈德忠看到了渔业市场的潜力,也加深了他对这个行业的了解。
    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打算在未来的事业中,渔业也将成为他重要的一部分。
    告别了老周和渔民们,陈德忠开车离开了汕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