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农圣的震撼
作者:一口吃掉彩虹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最新章节     
    历朝,天幕又一次亮了起来,这一次,无数人依旧是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事情,开始仰望天幕。
    但这一次,天幕的画面之中,没有出现跟之前一样的人物照片,而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
    画面慢慢的拉近,一株饱满的金色稻穗清晰的展现在了所有观众的眼前。
    “这是什么水稻?竟然长得如此丰满!”朱元璋的眼睛瞪得滚圆,作为一个乞丐出身,他即使当了皇帝,也对农事极为上心。
    当然,历朝的帝王,大多看到这一幕,也都无比的震撼。
    无论是什么水平的帝王,应该都是盼望庄稼丰收的吧,只是要不要为此去努力做点事情,那就两说了。
    至于那些百姓,一个个的全都激动不已,仿佛看到了自家的地丰收了一般!
    随着画面的变换,一个慈祥的老大爷出现在了画面之中,他正弯着腰,认真的观察着稻穗!
    天幕的声音也响起了!
    【想必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谁,不过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他会是民族英雄。
    在很多人的眼里,民族英雄一般是指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
    其实,广义的民族英雄,还包括在和平或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工程院是什么?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这就是天幕之前说的农学吗?”
    “难道这些高产的水稻,就是这位袁先生发明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位先生当堪比圣人啊!”
    许多人都发自内心的疑问。
    ...
    【华夏,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清朝灭亡,华夏并没有迎来曙光,迎来的是军阀混战,是倭寇全面侵华。
    是赤地千里,是水旱蝗汤!
    1949年,红色军团建立了新华夏,废除了清朝及之后的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式宣告华夏人民站起来了!
    然而,接下来等待华夏的,依旧是连连的自然灾害,以及以美帝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华夏的虎视眈眈,乃至大军犯边。
    袁隆平出生在1930年,此后他随着家人不断的迁徙,躲避灾祸,求学。
    光是一个小学,就历经了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省之地!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随后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担任教员。
    1960年,他在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性状特殊的水稻。
    此时,国际上已经有人在研究杂交水稻了。
    袁隆平判定这一株水稻为天然杂交水稻,并小心呵护。
    从小的颠沛流离,让他看到了无数的饥荒,和饥荒之下的惨祸 ,因此,他立志要让华夏百姓不再挨饿。
    他走上了研究杂交水稻之路 。
    1965年,他通过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
    1974年,他成功研究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其一般亩产可达500千克以上,高产的可达到700-900千克。
    该稻种是华夏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稻种,累计推广266万亩以上。】
    ...
    “什么?亩产竟然这么高!”
    “不可能,水稻能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太不可思议了,这,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吗?如果真的有这么高的亩产,那我华夏百姓,岂不是人人有饭吃了?”
    “这杂交水稻怎么发明出来的啊,具体的方法呢?就一个杂交,完全看不懂啊!”
    无数的帝王将相,看到那天幕转换后的单位和数字,一个个都吓惨了!
    这产量,比他们现在那些什么一百斤,两百斤,三百斤的产量也差别太大了吧?
    无数的百姓,则是一个个的跪在了地上,此刻,他们多么希望能够得到像这样的种子啊!
    ...
    【1985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要从三系法,两系法,到一系法,由繁到简,逐渐进步。
    此后的他,带领着团队,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不断的继续为杂交水稻事业而奋斗。
    2000年,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完成,但他还不满足,还在继续研究更加高产的稻种。
    800公斤!
    900公斤!
    2013,由他带领团队研究的“y两优900”杂交水稻,百亩平均亩产达到了988.1千克,创下世界记录。
    2016年,兴宁实验田,双季稻!早稻平均亩产832.1千克,晚稻平均亩产705.68千克!累计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2018年,三亚示范田,亩产1065.3千克,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然而,这一切还不止,当常规水稻的亩产开始逐渐达到极限的时候。
    已经垂垂老矣的袁老先生还没有停下来,他的目光又盯上西北大荒漠的盐碱地。
    经过他的团队不懈努力,研发出了可以种植在盐碱地的水稻。
    在青海,在新疆,实现了平均亩产500公斤的目标,在沿海,平均亩产量更超过750公斤!
    这一突破,可以说,相当于为华夏又增加了上亿亩耕地储备!
    有人说,杂交水稻不好吃,海水稻更不好吃!
    对此,我只想说一句,你才吃饱饭几天啊?你爹小时候没挨过饿?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当天,长沙数万民众自发聚集,冒雨为先生送行,同时亦有不少外地人千里迢迢赶来。
    更有无数的网友,因无法到场,自发在网上为老先生送行!
    西方列强,亡我华夏之心不死,如今,他们靠武力不行,但是在粮食战争,经济战争,科技战争,能源战争,文化战争方面,从未有过停止。
    正是有着像袁隆平先生一样的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研究,才有了如今华夏摆脱粮食危机,不受他国粮食勒索,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肉吃的景象!
    民族英雄,实至名归!】
    ...
    秦始皇看着那一串串的数据,惊呆了:“这,这,这产量,天呐,若是我大秦能有这样的水稻,那我大秦完全可以征服整个世界!”
    汉武帝:“啊?这就是农家的力量吗?这位袁老先生的功绩,不在任何名将之下,不应该是远超任何名将!”
    唐太宗:“来人,传朕旨意,我大唐愿敕封袁隆平先生为农圣,享受我大唐香火祭祀,同时公告天下,凡在农事上有一技之长者,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夺冠者,可入三公九卿!”
    赵匡胤:“那个衍圣公谁封的?不会是我大宋的皇帝干的吧?什么衍圣公,传旨,袁隆平先生为我大宋农圣公,入太庙,世代香火祭祀!”
    朱元璋激动的伸着双手,双目通红,热泪盈眶:“若是,若是当年,能有这样的水稻,咱爹咱妈何至于饿死!华夏后继有人!来人,咱,咱,咱要封...”
    康熙,脸色很白,他垂下头,自语道:“难道,难道我大清真的错了吗?科技,科技真的有如此伟大的力量吗?”
    乾隆的脸色,更加的难看,因为此前天幕批他是清朝里搞倒退搞得最狠的!
    一会儿过后,天幕提示留言环节到了,
    无数的帝王从震惊中回复过神来,一个个的都懵了。
    “招贤令呢?怎么没有?”
    “搞什么?这么好的国士,不给机会招揽的吗?”
    “难道是因为,他不是所谓的封建王朝的人?”
    ...
    随着天幕暗淡下去,那些帝王们也只能十分遗憾的散场,但是这一次的天幕给他们的震撼实在太大了。
    绝大多数的帝王,都做出了同样的事情,那便是下令召集天下农业英才,不管那杂交水稻到底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他们,现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以儒学作为评判做官资格了!
    科技,必须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