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学会走自己的路22
作者:白色的姜花   穿成孽女,炮灰,大冤种后最新章节     
    时云夏将路线图,还有王重运以及老太太的肖像照片发给了林三、林四。
    这样,俩机器人就绝对不会送错货了。
    且不说林三、林四两个机器人趁着没人注意把那些水果收进身体自带的空间中,既方便又可以保鲜。
    时云夏目送他们抄近路往山下而去,就通过意识联系,从林一那边知道轻歌、墨砚那边碰到王逸览了。
    而且,这位侯府大公子提出想要见她,还有时县令。
    时云夏若有所思。
    原主的记忆中,自从真千金回到侯府,那一家子无论哪位对她都是不冷不热的。
    然而,她接触一圈除了侯夫人对她冷漠了点,其他人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
    转念一想也可以理解,原主一直以为侯府就是自己的家和底气,王重运夫妻、还有一母同胞的王逸览就是她最亲的亲人,自然对他们的期待值是不一样的。
    而换了灵魂的时云夏,却一直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这个世界,这些当事者。
    所做的所有决定不一定是最有利的,却一定是最合适的。
    虽然说未经历过原主的苦,哪里又能对她感同身受。
    但是同样有一句话,不能只听片面之词,有的时候原主的记忆和观点真的只能代表她个人。
    而和原主相关的人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没有所谓的主角关环的影响下,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侯夫人为什么一直对原主不冷不热,而真千金一回到侯府就对她掏心掏肺?
    也许是她早就怀疑养在身边的这个不是自己的女儿,当亲生的自己找了回来,还以那么狼狈的姿态。
    作为一个母亲,无论要怎么疼爱、弥补她都不为过吧。
    再对上一个占据自己女儿十五年身份的外来者,只是不搭理而已,多正常的表现。
    再说到老太太,在短时间内,她或许还会更喜欢假孙女,无论如何十五年时间的相处祖孙之间还是有感情的。
    划重点:换错的是“孙女”不是“女儿”。
    对她而言真假孙女真的没多大区别。
    老太太可是老侯夫人,她自己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辈嫡的庶的一大堆。
    除了长房嫡孙是她的心肝宝贝,其他的孙辈能把人对上号都算是在老太太心里挂上号了。
    所以,站在老太太的立场她也没有错。
    在她选择离开侯府,老太太给她送来五百两银票,她得领情。
    至于逍遥侯,多一个女儿少一个女儿真没差什么。
    这点从他对时云夏说出,让她以双胞胎的名义留在侯府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她不同意这个处理方式,执意选择离开侯府,王重运也没有挽留就是了。
    王逸览比原主大了两岁,没想到他到洛城游学竟然会来随泉县,既然知道了这个事情,那见上一面也是应该的。
    时云夏在山居又逛了一圈后,便坐上飞车离开了。
    古代位面就是这点好,没有无处不在的监控、天眼,只要有隐匿符箓,她就可以随便浪。
    没两分钟她就回到县衙后院。
    这时候,时夫人早就把林二送回来的水果安排好了去处。
    “娘,您在忙什么呢?”
    时夫人正一脸喜色地摆弄着一颗颗橘红色的大桔子。
    “呀,夏儿回来了。
    你看,你送回来的桔子多漂亮,而且这个桔子皮丢了太可惜,我寻思着把它们全部做成陈皮。
    这陈皮可真的太好用了,到时候,可以给你爹泡水喝。”
    闻言,时云夏也不由感叹时夫人真的很会当家,试问又有几个人吃了桔子还会想着将桔子皮也制成陈皮的。
    而且时夫人也算是歪打正着。
    经过灵气侵染的桔子皮效果能差吗?
    “娘,您好能干,竟然还会做陈皮的吗?不行,您不能只想着我爹,我也要娘亲手做的陈皮。”
    时云夏毫无压力地撒娇,逗得时夫人喜笑颜开。
    “好,好,肯定也给你留一份。”
    母女俩亲亲热热说了一会儿话后,时云夏才说要去见时清淮。
    “去吧,你爹天天念叨你。
    说你宁可呆在山上也不乐意回来,也就是看过你大发神威一掌劈开大石头,否则哪里会放任你瞎折腾。”
    说到自家夫君同意女儿上山种树建房子的事情她就怨气丛生。
    见过宠闺女的,比如自家老父亲,却没有见过这么宠的。
    时云夏这个被宠着的,只能陪笑的同时赶紧找借口溜了,溜了。
    ~
    时云夏见到时清淮的时候,他正看着来自王逸览的拜帖。
    “你那位兄长说要来看你。”
    时清淮把手中的拜帖用力丢向时云夏,只见她抬手两只手指一夹,那张拜帖就到了她的手中。
    她瞄了一眼上头的内容。
    “人家是来拜访时县令,可不是时县令的女儿。”
    “呵呵!来人。”
    时清淮的长随田方,敲门进屋。
    “田方,你去告诉他明天未时正过来,别来早了,我闺女要睡午觉。”
    “是,老爷。”
    长随退走后,时清淮看向没什么表情的女儿。
    “怎样,没有意见吧!”
    “如此甚好!”
    第二天,见到王逸览的时候,时清淮和他相谈甚欢。
    “没想到贤侄到洛城的时间竟然只比夏夏早了几日而已。怎样?将近三个月的游学可有收获?”
    王逸览深深一揖。
    他们一行人刚刚抵达洛城书院的时候,就由书院的先生介绍了书院的历史、书院历代的杰出学子。
    其中就有这位时清淮。
    出身农家却年少出名,在科考上更像是开了挂,从考童生开始逢考必过且名次还不会太差。
    如今,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不过他能回到家乡附近任职,又岂非不是他能力的显现。
    王逸览谦逊地说道。
    “之前就在书院里听先生的事迹,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晚辈自知才疏学浅,此次游学虽也有所得,但与先生相比,实是天壤之别。”
    时清淮微微一笑。
    “贤侄过谦了,科举之路若有所斩获于你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但是整个求学的过程却是可以让你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