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夜红遍全球1
作者:绛云漫卷   超高智商五人帮最新章节     
    肖睿鹏其实有点心虚。有点心里发毛。
    填补空白的第一步,说话间八千万就出去了。
    他听高总说过,办企业最害怕的就是所谓的资金链断裂。你公司再好,账上没有现金了,急用钱的时候一分钱也拿不出来。
    你即便是有很多的高楼大厦,很多固定资产的那些。都只是账面资产而已,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有一句话叫做现金为王。
    高总讲的时候,肖睿鹏倒还没有觉得有什么,但现在他却有了切切身的感受。他正式开始填补空白之前,手里的亿万资产,那就是现金。
    当然准确的说法叫m1,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等同于现金的,随时到银行可以拿出来。所以转给齐小虎也好,转给小刘也好,都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阻碍。
    说转就转,说转多少就转多少,只要是这个限额以内。当然,是要按进度转出去的。但在肖睿鹏看来,这八千万就已经不是自己的钱了,自己并没有支配权了。
    他现在有控制权的,也无非是两千万而已,两千万听起来还是不少。当然,如果是应付个人的生活,那确实是不少。要应付一个公司的运转,缺少的可怜。
    眼下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齐小虎的公司很快就可以投入青藏高原了。也就是说这三千万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花完。
    虽然马上就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固定资产,可以向银行贷款。但是高总告诉他,即便是你有三千万的固定资产,要到银行贷款,银行也不是按这个数给贷。
    而是要给你打折扣。比如说给你打百分之七十五的折扣,甚至百分之六十的折扣。
    而且你不是你有了担保就能给你贷款,还要走程序。走程序,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个时间段内等待的时候,你的公司资金链,就已经处于随时可以断裂的程度了。
    资金链一旦断裂,你这个公司也就走到穷途末路了。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所以所谓的滚动发展,并不是按你投入的资金,去全额滚动的,是要打折扣的,这个折扣越打越小。所以你滚动发展的速度就会越来越慢。
    比如说齐小虎的公司,一个月、两个月,完成了第一期的工程,这三千万就算花完了。再要到银行贷款,快则一个月两个月,慢则不好说。
    这段时间,最起码不能保证齐小虎继续施工了。当然要求他垫资也是可以的,但是原来对人家就有承诺,不让人家垫资。
    所以,现在肖睿鹏才想到,那些要求垫资的甲方,也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原来觉得创业很简单,自己出来干就完了。但一干之下,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他就想起了别人说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也不能全然指望金行长那里的贷款。幸好雷主任和小刘给他指出过争取财政补助,争取外来投资,都是融资的好办法。
    当时人家说的时候,肖睿鹏的感觉是没有什么。现在才觉得,融资渠道越多越好。不过跟银行贷款是一样的道理的,人家为啥要贷给你呢?
    银行贷款,还要抵押担保,财政补助。没听说要抵押。可是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人家凭啥把钱给你了?
    就像雷主任,人家凭啥帮助你呢?肖睿鹏一时没了主意。所以他给雷主任打电话,也就是投石问路的意思。看看到底人家当时说的时候,说的是真话,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打过电话之后,心才稍微定了一点,最起码从雷主任的反应来看,人家并没有转过脸就不认账。而且态度还非常的好。
    人家表示自己虽然很忙,但是如果肖睿鹏找过来,还是会安排时间,帮他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
    不过,肖睿鹏的心稍微安静之后,也有自己刚才的疑问,人家凭啥帮助我呢?他摇摇头,理不出头绪。
    但既然雷主任打样帮忙,那就要趁热打铁去走一趟。可是刚刚给人家打了电话,马上再打,说就去找人家,恐怕也太显得猴急了吧。
    肖睿鹏决定稍等两三天,再去找雷主任。他随手打开电脑,突然看到一个新的邮件进来了。点开,原来是全球气候大会的邀请函。
    邀请肖睿鹏先生为本次大会的学术嘉宾,在会上有半个小时的发言时间。备注发言内容为与权威商榷的文章。
    接到这个邀请函,肖睿鹏十分高兴。这种待遇是绝无仅有的。即便是放眼全球也是如此。
    全球气候大会,原来就是一个学术性的会议。但后来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剧烈,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气候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也形成了全球共识。让全球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气候的变化。所以原来的纯学术性,大会就变为带有政府性质的意思在里面。
    参会的不仅仅是气候气象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而是政府代表团成了多数。慢慢的政治的意味重了,学术性反而少了。
    但也不能真正把学术性去掉。
    毕竟政治决策是需要学术做基础的,只是在挑选学术嘉宾的时候,人员更少,但质量更高。换句话说,能被邀请在气候大会上做学术发言报告的,都是世界级的大腕儿,都是绝对有影响的权威。
    像肖睿鹏年纪轻轻就被邀为学术嘉宾,这在气候大会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当然,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其来有自。
    肖睿鹏知道,人家备注写的清楚,他之所以被邀请,是因为他写的商榷文章。他商榷的对象,是顶级的世界气候权威。
    不是说你想挑战权威,想商榷权威,人家就邀请你。而是你的商榷文章,首先在顶级期刊上发了出来。
    发出来之前那是要请专家评审的。专家第一关就认可了,才能发出来。发出来之后,全球的顶级科学家,都是要读的。
    有些是先读为快,有些是精研细读。你的文章只有得到绝大部分权威专家认可的时候,才会被气候大会所邀请。
    肖睿鹏也知道,邮箱的邀请函,并不是正式的邀请函。随后会有正式的邀请函发过来的。只是中间需要几天时间的等待,他也不知道。
    但他正好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把自己的论文做成ppt。纯粹做ppt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想到是要在那么顶级的大会上做学术报告,下面除了政府代表团庞大的人群之外,还有一些全球顶级的气候专家。
    虽然他们也看过了论文。但是看过跟听了是两回事儿。看的时候不能互动,但听的时候就可以互动了,就能提问,就会有观点的交锋。
    最起码,肖睿鹏要保证,别人就论文提出的疑问,自己应该有可以自洽的回答。
    那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要对自己的论文,进一步地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