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兵仗局锄奸
作者:道心悠悠   重生万历:打造最强大明最新章节     
    史书记载:
    隆庆年间,
    工匠的待遇包括月粮和工资,
    兵仗局的工匠作为朝廷的工匠,
    通常会按月领取月粮。
    具体的月粮数额可能因工匠的技能水平、工种以及朝廷的政策而有所不同。
    然而,在明朝,工匠的月粮通常是以粮食(如大米)的形式发放的,并可能辅以盐、棉花等生活必需品。
    工资来说,技术工匠的日薪在0.05两(也是一天人民币50块钱)左右,
    每月可买大米一石五斗到三石多,也就是说一个月1500块钱都不到,
    虽然包吃包住,但是确实很低!
    比后世打螺丝的工人工资可低多了啊!
    难怪这群工匠要讨薪,
    看来是真活不下去了。
    就在众人纷纷叫喊着,
    要求发放拖欠已久的薪水之际。
    这时,
    一位身着华丽官服却身形肥胖的掌司太监走上前来,
    试图驱散他们。
    他大声喝道:
    “你们这些匠人,
    不要在这里无理取闹!
    该发银子的时候自然会发!”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匠户,张铁生,立刻反驳道:
    “就是你这个蔡掌司,
    贪污了我们的血汗钱!
    我们辛辛苦苦劳作,
    却连养家糊口的钱都拿不到!”
    其他匠人也纷纷附和,
    指责蔡让的贪污行为。
    蔡让脸色一沉,怒斥道:
    “你这个老东西,胡说八道!
    我何时贪污过你们的钱?你这是污蔑!”
    说完,他指使身边的监工上前要打张铁生。
    我见状,
    心中大怒,
    示意小三子去阻止。
    小三子连忙上前,
    却被掌司太监一把推开,
    还嚣张地说:
    “连你这个小太监也敢来管我的事?
    真是找死!”
    他仗着自己是冯保的亲信,
    连小三子这个皇帝贴身太监都不放在眼里,
    竟还要动手打他。
    这时,高杰挺身而出,一把抓住掌司太监的手腕,冷声道:
    “在皇上面前,你还敢如此嚣张?”
    蔡让这才看到皇帝一行人,
    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我走上前来,冷声问道:
    “蔡让,这些匠人说的可是真的?”
    蔡让连忙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皇上明鉴,老奴冤枉啊!
    这些匠人血口喷人,想要诬陷老奴!”
    我又问张铁生:
    “你有何证据?”张铁生深吸一口气,道:
    “我们匠户生活艰辛,
    每日劳作时间又长,
    却还要受这些当官的欺压,
    我亲眼看到他们把贪污的钱藏到后院的枯井里。”
    我眉头一皱,示意高杰去后院查看。
    不久,高杰带着一箱银两来到皇帝身边,箱子上还沾着泥土和青苔。
    我脸色一沉,厉声问道:
    “蔡让,你还有什么话说?”
    掌司太监蔡让此时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但仍试图狡辩:
    “这……这银两不是我的……”
    我怒喝道:
    “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抵赖?
    来人,把他拿下押入大牢!”
    随着我一声令下,锦衣卫迅速上前将蔡让拿下。
    匠人们见状,纷纷欢呼起来。
    此时,一位体态丰腴、面色红润的太监匆匆赶来,
    正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监王蓁。
    他年约四十五岁,
    尽管身为太监,但保养得宜,
    面容圆润,眼中透露出几分精明与干练。
    他的衣袍华丽,
    金丝绣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显露出他身为陈太后亲信的尊贵地位。
    王蓁一到场,
    便看到皇帝正在处理匠户讨薪一事,
    他心中一惊,但立刻恢复镇定。
    深知自己作为掌印太监,治下出现贪污之事难辞其咎。
    然而,他也明白皇帝此刻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
    我见到王蓁,面色严肃地说道:
    “王掌印,你治下出了这等事情,
    朕不能不罚。
    朕扣罚你一年的俸禄,你可有异议?”
    王蓁虽然心中不满,
    但深知此时不是争辩的时候,
    便恭敬地答道:“臣领旨,谢皇上宽宏大量。”
    我点了点头,又对王蓁说道:
    “这些赃银子,你立即发给这些欠薪的匠户。”
    王蓁连忙应允,心中却暗道:
    “这陛下的御下之术是越发高明了,一箭双雕,既敲打了自己,又安抚了匠户。不得了啊!”
    匠户们听到我的决定,纷纷欢呼雀跃,纷纷上前叩谢皇恩。
    我微笑着挥手示意他们退下,随后对王蓁道:
    “王蓁,你需自查兵仗局,确保今后不再发生贪污之事。
    若有再犯,朕定严惩不贷!”
    王蓁心中一凛,知道皇帝这是下了最后通牒。
    他连忙应道:
    “皇上放心,老奴一定严加管理,绝不让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这次敲打虽然严厉了些,
    但也是为了整个朝廷的清明和稳定。
    而王蓁也明白,
    自己需要更加谨慎行事,以免再次触怒皇帝。
    随着王蓁的保证,我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在王蓁的陪同下,进入了兵仗局内部。
    厚重的铁门在侍卫的推动下缓缓开启,一股铁与火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
    环顾四周,
    只见工匠们忙碌地穿梭在各式机器之间,
    锻造声、打磨声此起彼伏,
    构成了一幅繁忙的景象。
    “王蓁,你且为朕介绍一番兵仗局目前的情况。”我沉声说道。
    王蓁恭敬地应答:
    “遵旨。
    兵仗局乃我朝重要官署,
    负责制造各类军用器械及宫中所需铁器。
    目前,我局设有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军器库太监一员,
    以及其他管理、佥书、掌司、监工等人员,足以支撑起日常制造活动的运行。”
    “火器生产如何?”我追问。
    “回皇上,火器生产规模正在上升。
    除了原有的军器局、兵仗局外,
    我朝还开设了盔甲厂和王恭厂两个新的生产机构。
    目前,军器局和兵仗局的工匠加起来有一千五百余名,
    他们日夜辛劳,为朝廷制造各类兵器。”王蓁详细介绍道。
    “产量如何?”皇帝继续问道。
    “回皇上,一个月产能刀剑、枪矛各一万把,
    弓箭三万支,火铳两千把,火炮三十门。
    此外,盔甲、王恭二厂每年至少要生产连珠炮铅弹二十万个,
    夹靶枪铅弹二十万个,火药数十万斤。”王蓁如实回答。
    我听后,微微颔首,但目光中却闪过一丝忧虑。
    环顾四周,发现制造设备和技术都显得有些落后,不禁皱起了眉头。
    “王蓁,朕观这制造设备和技术都颇为陈旧,何以如此?”我问道。
    王蓁面露难色,道:
    “皇上明鉴,我朝虽重视火器发展,
    但技术更新缓慢,且缺乏专业人才。
    臣等虽尽力而为,但效果有限。”
    我听后,心中更加忧虑。
    深知火器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若技术落后,将大大影响朝廷的军事实力。
    突然,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名字——赵士桢。
    这位前世历史上有名的科技人才,
    曾在火器制造上取得过卓越成就,
    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在京城读书。
    我心中一动,立即对身边的小三子说道:
    “速去国子监找一个名字叫赵士桢的人,朕有要事相商。”
    小三子领命而去,
    我则继续参观生产车间,
    心中却在思考如何引进更多科技人才,提升朝廷的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