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最和蔼可亲的皇叔亲启,
你的大侄子见深亲笔。》
景泰帝看着奏折封面上写的大大小小的字,
脸上露出来姨母般的笑容,
这还真是大侄子的亲自动笔写的,
这歪七扭八的字别人还真的模仿不来。
好久没有大侄子的消息,景泰帝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奏折。
“皇叔吃饭了吗,
大侄子已经搞定郧州的民乱,
这帮人现在对皇叔是感恩戴德的,
他们都向大侄子保证了以后一定老老实实做大明的老百姓,
……………………”
景泰帝看着奏折里朱见深写的乱七八糟的琐事,
比如什么老百姓之间打架这种小事儿都被他写了上了上来,
整个奏折大半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
但是景泰帝却一点都没觉得烦,
也不管是不是大朝会,
直接把文武百官丢到一边,
兴致勃勃的把朱见深的奏折来回看了三遍,才心满意足的收了起来。
“这孩子,也不说什么时候回来,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
景泰帝收起奏折后,
略带着一些遗憾,
因为朱见深并没有在奏折里提到他什么时候回来。
大侄子远在湖广,
也不知道会不会饿肚子,会不会受冻,
湖广虽然是鱼米之乡,
但是郧州那一片毕竟是穷山恶水,
又刚刚出了乱子,
可别把自己家大侄子饿到了!
景泰帝正在想找谁前去襄阳送点吃食过去的时候,
下面的于谦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伸长的脖子问道:
“陛下,
郧州的民乱已经好了吗,
沂王他是怎么做的,
也没见从京城里调粮食过去啊!
可别是假报战功的。”
景泰帝翻了翻白眼,淡淡的说道:
“沂王只是在襄阳府打土豪,分地主而已!”
“???”
景泰帝话一出,
刚刚竖起耳朵的官员们一个个全都冒出了问号,
打土豪分地主是什么意思?
沂王这是又折腾出了什么幺蛾子了!
就在所有人都在疑惑中的时候,
外面突然传来小太监的禀告声,
“皇爷,有襄阳各级官员联名上奏的奏折到了!”
在众人期盼的眼光中,奏折被送到了御案上,
“胡言乱语,不知所谓!”
景泰帝只是翻看了两下,
然后骂了一句就一下子丢了出去。
“嘶~~”
于谦捡起脚边的奏折,
只看了一眼便倒吸了一口凉气,
因为襄阳的官员在奏折里面把沂王朱见深说成了十恶不赦,
不光领兵攻打襄阳城,
襄阳知府王魁和襄阳都指挥佥事周元都被朱见深给杀了,
而且沂王还在襄阳发动了土地改革,
襄阳和其周边的土地全都收归了国有,
只要是可耕种的土地,
不管是老百姓的还是世家大族还是官员的,
通通收到了一个叫襄阳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地方,
然后按比例拿钱,说是到年底会分红。
这期间只要有人敢反对,
沂王朱见深开始查旧账,
只要有一点点蛛丝马迹,
就就会被判处流放之刑,
整个襄阳已经有十几家被流放了,
整个襄阳官场大地震,已经有好多官员被扒了身上的皮赶回老家种地去了。
奏折的后面更是附上了一份血书,无数猩红的指印盖在上面。
于谦一看这东西顿时就麻了,
沂王这已经不算是以前的小折腾了,
这是折腾的天翻地覆,
这是要把襄阳的乡绅士族彻底扫空的节奏啊。
于谦想说点什么,
但是话到嘴边却不敢说出来,
上次有个观园在朝中说了沂王朱见深的坏话,
第二天那个官员和他儿媳妇扒灰的事情便印在了那个什么报纸上,弄得全天下的老百姓人尽皆知。
所以现在他们这些人根本不敢明着反对沂王朱见深。
于谦正发愁怎么办的时候,旁边有其他的官员伸长脖子过来偷看,
于谦想都没想直接把手里的奏折塞给偷看的人,
这烫手山芋爱谁谁,
反正不能在他于谦手上。
接手的官员刚开始还有些疑惑于少保怎么这么好说话了,
可是接过一看,
顿时脸上就精彩了起来,
这玩意是个坑啊,
虽然他们很同情襄阳的官员,
但是要他们去得罪沂王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紧接着有第二个好奇的,
然后第三个,
接着第四个,
等过了一会儿整个奉天殿的官员都把奏折看了一遍,
但是全都是一看一个不吱声。
沂王这一招釜底抽薪来的狠,
襄阳的官员不是喜欢侵占民田,
那好,
那就把所有的田地收到朝廷手里来,
看你们怎么再去侵占。
而且这事儿人家沂王也没说直接抢了你的土地,
人家不是还给了那些官员什么股份吗!
最终还是一个湖广的官员硬着头皮上奏到:
“陛下,沂王在襄阳这么大的动作,
此举必定造成人心惶惶,
到时候国朝不稳啊!”
景泰帝听到这话,
顿时嗤之以鼻,
没好气的说道:
“好像襄阳以前就很稳一样,
但凡你们当点人,
那些老百姓怎么会造反呢!”
“可是……可是……沂王也不能把所有的田地收归于他手呀!”
那个湖广的官员想了半天,最终想到了一个攻击的点。
“你眼瞎呀,没看到土地全都归集到《襄阳农村信用合作社》吗,
没看到沂王的口号嘛,
集中力量办大事!
一根筷子容易折断,
一把筷子可不容易折断,
襄阳不是老发生民乱吗,
那就把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抵控风险。
你懂不懂?”
景泰帝拿着朱见深的奏折反驳道。
“额~”
下面那个湖广的官员被怼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也没有想到一次简简单单的民乱,
竟然会被沂王朱见深当成了挡箭牌,
直接正大光明的收走了他们的土地。
景泰帝看到下面被怼的鸦雀无声,顿时满意的拍了拍朱见深的奏折。
还是大侄子聪明,远在襄阳都知道下面这帮酒囊饭袋要说什么,直接就提醒自己了。
下面的官员看着景泰帝从收到沂王奏折之后变得龙精虎猛,便忍不住吐槽起来:
你们叔侄俩倒是挺会配合的,
一个在京城一个在襄阳,
三两句话就把别人世世代代的土地给收了回去。
就在大臣们一心在诽谤的时候,
突然听到外面的小太监禀告道:
“皇爷,
襄王朱瞻墡求见,
不是要状告沂王,
纵容乱兵抢走了他的封地!”
小太监的话音刚落,
大臣们一个个都惊得张大了嘴巴,
感情沂王是无差别对待呀!
这玩意儿不光那些士坤被夺去了田地,
就连你们自己老朱家的王爷也没有放过呀。
不少人眼睛里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
善待宗族是大明太祖皇帝制定下的国策,
几乎每一个皇室成员都能得到大量的土地金银赏赐,
当初的建文帝就是丧心病狂的削减藩王封地,
刻薄对待藩王,
才让太宗皇帝抓住了机会抢到了皇位,
现在皇位在太中一脉已经传了这么多代,
现在竟然又开始削减藩王的封地,
这难道又是一场靖难之役吗,
难道这龙椅上的人又要换一换嘛!
不少官员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们都被朱见深折腾的够呛,
如果如果换个皇帝,
说不定大明的局势会变得更好一点,
毕竟新皇登基,
根基不稳还不是得依靠他们这些大臣。
到那个时候,
嘿嘿………
这天下究竟是谁说了算,那可就不一定了。
在这种思想下,
襄王朱瞻墡刚刚跨进奉天殿,就感觉有点不对劲。
不是,
这些老不死的全都这么热情的看着本王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