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风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专注的大臣们,开始直入主题:“据咸阳的朋友所述,又有其他国家人士试图挑拨,要王上将所有外国人员逐出国境,并宣称要还天下一个‘清明’。那么,我想请问各位,这‘清明’具体指的是什么?”
秦王敏锐地察觉到了萧风言辞中的重点,直接追问:“你说的朋友是哪位?”
“陛下无需担忧,我来朝廷效力,我的朋友也必然是陛下的朋友。况且他们是秦国人,自然是忠于陛下的。”萧风淡定地回答,将主动权交给了秦王。
“萧大人,你这话说得太不合礼制了!”廷尉赵云厉声指出。
“噢,大人别着急。萧风的意思是,陛下,是否认为我们应该逐客?”秦王的目光转向萧风。
“陛下,对此事萧风确实有自己的见解,但国政之事应该广泛征集众人意见,以达到最优结果。我只谈其中一个观点,剩下的,我想为陛下举荐一位人才。”
“说来听听!”秦王示意他说下去,随后返回座位坐了下来。
“自从大秦国建立以来,众多贤者来自外国,为我国贡献卓越,诸位对此想必十分清楚。”萧风缓缓道,“如穆公时代任用百里奚、蹇叔成为一代霸主;孝公时代,商鞅变法使得大秦国空前强大;惠文王时,张仪打破六国联盟,拯救了秦国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辉煌的成果都是依赖贤者的贡献。”
稍作停顿,观察众人陷入沉思的模样后继续说:“并不是秦国人逊色,而是得到这些人才而未能重用实在是巨大的损失;倘若不重视而将其逐出,无疑是在向其他国家送去人才,反而更加不划算。况且,秦国将来是要统一六国的,日后的人才同样需要重视。”
秦王陷入了沉思,“如你所言,我们若是驱逐人才岂不是错失机遇了?”秦王不禁心惊。
“确有此意,但此刻事情尚未发生,请陛下周密考虑。”萧风缓声说,“之前提及的,我可以推荐一个人选。此人就在大人的幕府中,不知大人是否愿意引荐?”
“噢?萧风你所说的是何人?” 吕不韦闻言立即回应道,想要了解萧风提到的这个人。
“此人名叫李牧,字通天。不知大人还有没有印象。”萧风微笑。
“李牧!” 吕不韦立刻想起来,兴奋地看向秦王,“此人正是在我的府中。陛下,请下令召其来此。”
秦王笑了笑,心中略有期待这位萧风举荐的人,“好,来人去唤。”
对萧风而言,此刻推荐李牧并非因良心发现或心虚,更多的是看重他的才华。如因不久的未来政治变动而失去了这样的天才,实在是一大损失。李牧一旦获得重要地位,他定不会忘记推荐者的恩惠,在重视声誉的时代中,无论如何,他不可能以同仇敌忾的方式来报答自己的恩人了。
而萧风也需要这样的朋友,在外征战之时可以更加放心,避免自己不慎触及到不熟悉的规定。
“萧大人,你是怎样得知李牧其人的?”秦王饶有兴致地询问。
“陛下,此乃家父曾告诉我的,这位李牧师承名家。相比之下,萧风在军务上的能力简直微不足道。” 萧风再次顺水推舟地说,并顺势称赞了一下李牧。
“报告,客卿李牧已经到来!” 太监高亢的声音打断了对话。
“传!”秦王扬袖回到座位。
这是一位年约三十多岁的男子,黑衣束发,三缕短须,典型的士子装束。他的表情沉稳,显得颇有心机。
“臣李牧拜见陛下。” 李牧低头恭敬行礼。
(注:由于上下文中某些关键情节有所变化,故这里假设角色名字等略有更改,保持故事连贯。)
秦王初见李斯之时,心中也是颇感不适。如果不是因韩震极力推荐,此刻李斯可能已被遣出宫门。然而此时不便多言,只能挥手示意道:“免礼!”略作思量后,又缓缓道,“近日朝会,寡人与众卿讨论过后计划数日后遣散所有客卿于六国。不知身边那位年轻人,他说你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你不妨说出来听听。”
低头不语的韩震内心暗笑,并没有说过此类言论,此刻居然将此事归结到自身身上,倒是有几分玩味!
李斯因秦王一语震惊:强大秦国为何会作出此决策以排斥别国之人才?又对旁边的这位年轻人产生些许疑虑,这年轻人估计也就十几岁而已,竟知晓自己意见?但无论如何,不能失礼才是,为了能够在秦国有所施展空间,只好向着秦王及韩震微微拱手:“启禀殿下,我对这一举措确有己见。请问这位小先生有何独到见解?”
韩震微笑应道,“当然能够讲述!” 心下暗思, 这一切皆源于史记中李斯本人曾经发表的观点。若自己重复相同言语必然引来质疑。因此再次复诵起先前之辞呈。
周围的文臣武将们皆怀期待之情看待此事。只见这位李斯外表英俊,尽管给人感觉稍显沉郁但也算有条不紊、谈吐得体,在众人间尤为难得!
小先生的一席话语,确实令众人刮目相看”, 李斯补充道,“我对此也有一些论点,还请您们垂聆。”
在场所有人静待佳音时, 李斯微微一笑开始了陈词: “陛下您广罗昆山美玉装饰宫殿,收藏随和之明珠,宝库中亦储藏着和氏璧, 并身穿镶嵌珍珠的衣物。这些珍贵的物品都是陛下所欣赏的且并非产于秦国之地,为何如此? 原因在于,它们的珍贵并不以地域划分。
另外还有那些深受陛下喜爱的郑魏音乐及江南金箔。它们被运用作为宫殿装饰。同样来自西方的画作也不乏出现在皇宫里, 这一切都受陛下欢迎,但它们仅仅作为物品存在. 若一味珍爱它们并排斥外宾,恐不利于以重视人才为重治国之路。长久以来,这将为王征服诸侯带来巨大障碍!”
更进一步地阐述说:\" 言下之意,肥沃的土地将产生丰富的收获,强大的国家会有众多民众。精锐武器会使士兵更加勇敢作战。正如高峰不愿失去任何细土因而形成雄伟;江河海不拒绝细微水源因而成为深渊一样。一位具备成为王者之气的首领必定知晓注重人们实力以显示其道德操守并传承千古。”
一番演讲落下之后,李斯便静默下去低下了脑袋, 在殿堂上,一时寂静无声,大家正陷入沉思。唯有秦王端坐上方出奇的静默着。
“主上!主上...” 见情况不对,身旁的赵高手忙脚乱地走上前来,并轻轻地触动秦王双肩。
“嗯? 噢......”。 秦王朝下注视,言语之间充满兴奋之情: “实在有辱诸卿见笑了,本王失态了…… 李先生所述极有道理。今天要是两位没来劝导,则我国危矣。”
此刻秦王恍然大悟, 他之前曾视驱逐部分异国官员微不足提,甚至准备把他们全送出去。通过今朝与李斯及韩震二人对话,方醒悟若真将这批客人送走会酿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考虑到这一点,他迅速走 ** 阶,对李斯深深地鞠一躬, 接着重新竖直了身体:“朕拜请先生您任职上卿一职,愿不愿意留下,助力东方六国中我大秦国添砖加瓦?”
即使一贯持重自若如斯者如李斯,在这一刻也为秦王之举而惊讶, 匆忙行礼, 表现出衷心感念之意:\"有幸能受到君王器重并得到韩先生推荐,李斯愿意全力以赴效忠,唯独那上卿之席......\"
吕不韦在侧,见他犹犹豫豫, 即刻怒上心:“李先生怎会在此时刻瞻前顾后的呢?”
秦王神情中露出一丝犹疑不定,他不愿错过这珍贵之才, 却难以决定除去原本上卿吕不韦。
就在这时韩震及时出言相助:”诸位都错解了。事实上先生是在担忧这一职位过高, 不适合他这样的新手来担当——
“谢国尉厚爱,下臣深感荣幸。只是下臣已有暂住之所,不愿过多打扰,故只能谢过国尉好意了。”韩震婉拒道,他对这份提议很是感激,但他清楚自己的布局需要相对 ** 的空间。
蒙武见韩震婉拒也未勉强:“也好,若韩小先生日后有任何需要之处,只需告知便是。”
“多谢国尉!此事便到此为止,今日朝议便告一段落,待会儿各位可用晚膳,好好叙叙旧,寡人要去安排别的事了。”秦王见状也点头道,“明日还需各位共商大计。各位爱卿散了吧!”
“谢王上!”大臣们躬身回应。
随着朝堂上的众人逐渐散去,殿内只剩下吕不韦、冯驩等几位大臣以及韩震与秦王。秦王转过身来,脸上仍带着兴奋的笑意,他再次望向韩震:“贤士,你的能力孤王早有耳闻。如今既然已受命兵监造,务必拿出实际行动,切切实实地为我大秦作出贡献!”
“臣不敢有半点怠慢!必竭力奉献,请陛下拭目以待!”韩震神色坚定地说道,语气中透露着坚定与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