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满意之情
作者:番昌宏   大明:不一样的大明帝国最新章节     
    他赶紧稳定了茶壶的手势,随即朝着皇帝恭敬地作了一个行礼。
    「微臣认为,长城理应继续建造下去。
    」
    听到了徐允忠的回答后,朱元璋的眉头露出了满意之情。
    「你去说说你的看法。
    」
    听到徐允忠的回答,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你遵守朕的吩咐。
    」
    收起了行礼的态势,徐允忠挺直身体,接着解释道:「微臣认为长城对于大明来说,就如同民居中的围墙对于平民而言。
    倘若盗贼成群集结,意图侵犯民宅,则这种小围墙起不到多大作用,但更多时间,感谢皇上的圣明引导下,在大明农村地区,很少有一大拨的流浪寇乱。
    仅以京畿各郡府为例,近期内经过审理被判罪的犯人中,大多是一个人犯的贼首,就算有人胆大妄为想聚众为恶,最终往往只落得了四五个人。
    这样的队伍面对长城,就像是遇到了无法翻越的壁垒。
    主人们只需做好门岗守卫就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部分的偷盗行为。
    」
    说到这里,另一边已经乐得将手中的茶全部喝干的朱元璋开口道。
    「立刻派人去北京,详细调查这次燕王府的刺杀事件,」
    虽然朱元璋在处理此事上并没有故意为难徐允忠,但他还是感到心中不安。
    当他听了自己儿子这句话的时候,徐达的目光闪过一道严峻的表情。
    第四百五十章
    然而, 此时执掌相府大权的老相爷并无意在此时发言,他知道在 ** 面前,并非所有的见解皆需宣之于口。
    无需开口。
    朱元璋放下了案几上的茶盏,微微抬头,面带温和笑意,向徐允恭轻轻挥手示意:“北平既然已定,由燕王前往驻守,各地之事让藩王自己处理为好。”
    朱元璋接着继续解释道,“若是燕 ** 踏入新地界便动辄调派来自 ** 的支援,对他而言这未尝不是一场糟糕的开局。”
    设想对方故意发动这一番刺客行动,旨在让燕王陷入困境和混乱,将他软弱之处暴露给当地势力,以此手段展示明朝派遣去北方的藩王不过是任人为欺的一枚棋子。
    “这样便会使得那些本就有逆意之人更加信服,而对于原先徘徊于正邪之间者,在见识了 ** 权力之下的柔弱之后,将会逐渐走向反叛的阵营。”
    朱元璋再度起身离座,他的眼神重新恢复那份肃穆坚定。
    日头已偏至西天,那抹即将沉落的余晖,试图将自己的最后炽烈尽数洒落这片大地,与四周乌云下的猩红交相辉映。
    天际的云朵,在那烈阳之下被渲染得犹如焚烧一般,一层接一层的火烧云笼罩于西方。
    虽景色雄壮,然那殷红底色令此次商讨增添一丝不寻常的暗晦之感。
    时值下午时分,常温下的晚风吹过扬子江的水面,应当为城中带来一抹凉意。
    可今日这层红色云层仿佛定格于空中,在其上燃起了大火,火红的云块并未有丝毫退缩。
    这更令本已压抑的大堂显得沉重无比。
    “至于太子之谋略,你如何看法?”朱元璋看向徐达。
    徐达不动神色,缓缓回道:“陛下圣明,臣以为现今不宜急躁,当静观其变。”
    “啊?具体言明你的观点如何?”此时朱元璋的眉头稍有舒展,显是认同了徐达的观点。
    “我认为,眼下的大明面临着内外之患,此等关键时刻,任何一方的变动都有可能导致预先制定的策略产生波折。”
    徐达抬头注视着朱元璋的表情,他理解这是关乎皇帝之嗣的关键。
    尽管对朱元璋已有深入的理解,但在这样的事情上依然保持警惕。
    “详细说下去,我的心中有着与你的共识。”朱元璋的表情平静且带着赞许,话语间不乏对其战略的鼓舞和肯定。
    朱元璋显然对徐达的看法给予了高度的认同。
    身为近臣能拥有深湛智慧并非一般人所能及。
    而在权力之位高耸的岁月里,经过无数风云变换和权衡的砥砺之后,原本就坚硬无比的君王心已如磐石一般固若金汤。
    尽管听到儿子被 ** 并且伤情的消息,朱元璋心里自然是五味杂陈,但他更多表现出来的还是冷静。
    若是这件事跟明朝当下的朝廷政事无关,朱元璋自会首先责成相关官员彻底调查清楚。
    这样做既能解决与自己的嫡长子相关的难题,同时也能透过揭露刺客的身份来吓阻天下所有那些不知所谓的大胆行为。
    但现在,明朝的 ** 势已经被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所渗透。
    在这种关键时刻,将儿子的事情置于整个朝堂利益之上并不现实。
    况且据锦衣卫报称,燕王受伤虽重,并未面临致命危险;通过军医用报告展现的情况显示,在沙场上厮杀的朱元璋,对燕王此时所受的小伤并不算什么大事。
    所以,在这种至关重要的时刻里,朱元璋并不会首先把儿子的伤势考虑上去。
    另一方面,在这种紧急关头中,考虑到李文忠的主力军已开拔至北平。
    在行军过程中,每一位指挥官都需要具备非凡的管控能力,各种信息交织,关系纷繁复杂。
    尽管李文忠是曾陪伴 ** 四处征战多年的重要将领,但如今的局面下,除非朱元璋亲征,否则明朝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选能妥善处理这件事,并确保成功无误。
    在此情形之下,派遣另外一支代表着皇室力量前去北 ** 而可能加剧了混淆视听,【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允恭,尽管我们不必直接介入关于燕王刺杀案件,但关于毛骧的情况,我们需要抓紧调查了。
    \"
    明国的黑夜本就安静沉寂,而位于深暗地牢内部时,即便是到了夜晚,环境也变得如同陵园,充满死寂。
    今天的天空布满乌云,月亮的光辉被其遮蔽,因此显得异常黯淡。
    胡轲抬头看向囚室仅有的小破口,夜空中仅有如拳头般的一点空白可探。
    尽管这不足以呈现全面的星空视野,却依然能让他在乌云的缝隙中看到零星几点繁星。
    对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来说,体验无垠星空中满布星辰的概念或许遥不可及,胡轲在忙碌前行的日子里也没曾感受到星星闪烁的微妙含义。
    但此刻,胡轲被拘捕在这座诏狱,一切节奏都慢了下来,赋予了他时间与心思去审视这份来自于自然界的最基本韵味。
    天上闪烁着星星,尽管无法从其中发现规则规律,但对于囚于囚牢的胡轲而言,仰望着广阔的星空,总有与众不同的思绪生发。
    而当胡轲尚在将心中的火花转化为一句形容之时,一阵轻微的风掀起了许久未曾移动的乌云。
    随着阵阵风的推动,散乱的乌云逐渐汇聚起来。
    星星被乌云遮蔽之后,远处的天色再次被笼罩进黑暗中。
    这时的胡轲也失去了兴趣,回到铺好的卧床,开始计划结束这一日的觉醒。
    正当他的身体尚未躺稳,甚至来不及闭眼时,诏狱深处那扇大门传来了熟悉却又强烈的撞击声。
    听闻此声后,虽然胡轲略感好奇,但他依旧保持动作,没有展现出过度的关注。
    在他的认知里,这声撞击声可能与自己无关,诏狱这边怪事频发,可能又有人半夜来探寻幽静,是因为此人被查出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一切皆与此事无关。
    对无法插手或左右的事情,胡轲选择了保持冷静,直接将身旁充当被褥般的物品披于身上取暖。
    由于一天下来跟姚广孝谈论过多,导致站立的时间超出了平常习惯,此时躺在床上的他感觉双腿有些不适,索性躺着,脚搭成了二郎腿,不停地摇晃以舒展。
    这番看似自在的行为并未维持长久,很快胡轲就依据脚步声判断出是自己的到来——很可能是一个不幸的命运之人,可能恰好是他本人。
    这样的结局对胡轲而言虽然感到有些无奈和意外,却也能在预料之外找到一种理解,因为在诏狱这样一个地方,“人生如戏,全凭自我”,无论是刀刃上的掌控者还是水草中的牺牲者,生存的法则已由他人为之掌控。
    既然对方已经决定要对我做出某种行动,那就无法逃避了, ** 脆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了。
    想到这儿,胡柯就不理那个人的情况了,只管仰面躺着抖个不停,静静等着倒霉事来。
    急迫的步伐传来,我能感受到他应该是奔跑来的。
    这种急促的声音表明了来者相当焦虑,也在提醒着胡柯,这次找上他的麻烦肯定不小。
    这让他微微向一边撇了嘴角——惹来麻烦并非什么好消息。
    不过胡柯刚做好迎接快速结果的准备,就意外听到了一个异常熟悉的讲话声。
    “胡先生,大事不好。”
    此时,停留在胡柯牢房门口的,并非锦衣卫成员,而是一个巨大的身形站在那里。
    这时的胡柯听到声响后起身坐正,在昏暗中找到了姚广孝那张紧张的、额头冒汗的面容。
    见此,虽心中感到一丝震惊,胡柯却没有多言,而是保持冷漠的表情,注视着姚广孝站立的一旁,这两人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对彼此的性格都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