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谐,字仲和,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北魏皇室后代。少与杨坚同窗,颇有交情,初仕北周,建立军功,累迁大将军。平定尉迟迥之乱,支持隋文帝即位,进位上大将军,册封乐安郡公,奉诏参修律令。授凉州总管,打退吐谷浑,赢得丰利山之战,拜柱国、宁州刺史,坐罪免职,终以谋反罪伏诛。
释法泰,眉州隆山县人也,俗姓吕氏,他先作道士十多年,后来有所觉悟,回心向善,皈依佛门,剃发出家于象耳寺,享年八十寿终。
陈佛智,他的先辈是鄢陵人,他父亲为梁新、石二州刺史,落籍居泷水世袭郡公。陈佛智初为罗州刺史,任南靖太守。
杨文纪,字温范,弘农华阴人,大司徒杨素的从叔父,北周时袭爵华山郡公。初任右侍上士,后历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安州总管长史等职。在迎接陈朝降将李瑗时,与陈将周法尚相遇,两军交战,杨文纪击退周法尚军,以功进为开府,升虞部下大夫。杨坚任丞相,杨文纪为汾阴县公,曾随梁睿讨伐过王谦叛乱,授上大将军。后任资州刺史,宗正少卿,不久坐事除名免官,几年后恢复了爵位,拜为熊州刺史、改封上明郡公,由于杨素在朝日渐贵宠,杨文纪由此官位高升,先后升为宗正卿兼给事黄门侍郎,行礼部尚书事,迁为荆州总管,一年后病卒。
杨武通,弘农华阴人,性情刚烈,善长驰射,是隋朝初年的名将之一。曾多次以行军总管衔领兵讨伐西南少数民族,每次都荣立战功,被加封为白水郡公,拜左武卫大将军。党项羌屡次在边境袭扰,朝廷因杨武通历来有戍边威名,任命他为岷兰二州总管,以镇边关,其后又同周法尚一起出讨嘉州叛军。周法尚出师不利,杨武通亲自率领几千人马切断了叛军退路,出其不意,大破叛军,由于他孤军作战,后无援兵,叛军得知,又倾其人马来围剿杨武通,杨武通挥舞战刀,与敌鏖战到几百里之外,最后被围困。在身陷重围的境地,杨武通仍奋力激战,毫无惧色。后终因坠马,被俘,叛军将杨武通杀而啖之。
杨异,字文殊,弘农华阴人,祖父杨钧,父杨俭,任过侍中。杨异相貌俊美,天资聪颖,9岁丧父,闭门不出,发奋苦读,涉猎群籍,博采众长。周闵帝闻知,让他做了宁都太守,在任甚有能名,不久受爵昌乐县子,后因立军功升为侯爵。杨坚称帝,拜他为宗正少卿,加上开府。当时,蜀王杨秀镇守益州,朝廷选拔贤能,杨异因博学多才,迁为益州总管长史,文帝又赏他20万钱,300匹缣,50匹马。此后,又担任过西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宗正少卿等职,出任吴州总管。晋王杨广镇守扬州时,每年都叫杨异前去拜见,一起探究国事,评论得失,后卒于吴州总管任上。
萧该,隋朝学者,祖籍南兰陵,梁鄱阳王萧恢之孙。通《诗》、《书》、《春秋》、《礼记》大义,尤精《汉书》,开皇初,任国子博士,着有《汉书音义》、《文选音义》,为当时所重。
辛彦之,隋学官,陇西狄道人。九岁而孤,博涉经史,与天水牛弘同志好学。后人关,迁居京长安,北周太祖见其才而器重,引为中外府礼曹,时国家草创,朝臣多为武夫,各种仪注均由彦之修定。北周闵帝即位,由彦之与少宗伯卢辩专掌朝中的仪制。后历任典把、太祝、乐部、御史等四曹大夫,封爵五原郡公、拜少宗伯。杨坚称帝,任太常少卿、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与秘书监牛弘撰《新礼》。杨坚命吴兴硕儒沈重与彦之论议,重不能以学识对抗,于是避席曰:“辛君所学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后拜随州刺史,砥身力行、举止效仿古人所为,多有惠政。隋统一后,辛彦之在制朝廷礼典和修定仪注上颇有贡献。
韦洸,隋朝将领,字世穆,京兆杜陵人。性刚毅,善弓马,在作战时中流矢卒。
韦寿,字世龄,京兆杜陵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太傅郧国公韦孝宽第四子。出自京兆韦氏,起家太子千牛备身,历任雍州主簿、少御伯下大夫、京兆尹,封为永安县开国侯。随父平定尉迟迥叛乱,授仪同三司,封滑国公。隋朝建立,历任恒毛二州刺史,颇有政绩,卒于家中,时年四十二岁,追赠雍州刺史,谥号为定。
元孝矩,字孝矩,河南洛阳人,西魏到隋朝时期大臣,北魏景穆皇帝拓跋晃玄孙,西魏尚书仆射元子均之子。初仕西魏,袭爵始平县公,拜南丰州刺史。北周时期,迁益州司马、司宪大夫。嫁女于丞相杨坚之子、房陵王杨勇,拜小冢宰,进位柱国,封洵阳郡公。隋朝建立后,先后治理洛阳、寿州和泾州,镇守边疆,卒于泾州,时年五十九,谥号为简。
明克让,本名明逊,字弘道,平原郡鬲县人,隋朝时期大臣,梁朝侍中明山宾之子。博览书史,尤精“三礼”。门荫入仕梁朝,官至中书侍郎。进入北周,担任麟趾殿学士,负责勘定新的历法,出任南陈郡守。隋朝建立后,授礼部侍郎,联合太常牛弘修定礼乐,裁定典章制度。担任太子中舍人,得到废太子杨勇尊崇,册封平原侯,以疾辞官。后卒于家中,时年七十岁,赠太常卿,着有《孝经义疏》《古今帝代记》《明克让文集》,至今已佚。
孙尚子,一作尚孜,吴人,工画人物,师法顾恺之、陆探微,骨气有余。长于画鬼神,画妇人亦具风仪。鞍马树石,几胜郑法士。曾于长安西禅寺、洛阳敬爱寺作壁画。唐代李嗣真评孙尚子与郑法士画云:。郑则人物楼台,当雄霸伯,孙则魑魅魍魉,参灵酌妙”。画迹有隋官本《美人诗意图》、《杂鬼神像》、《屋宇样》等五卷,着录于《贞观公私画史》。
阎毗,榆林盛乐人,居雍州万年,北周上柱国宁州刺史阎庆之子。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武帝时选为驸马,尚清郡公主。拜仪同三司。好研经史,谙熟技艺,善书画,工草隶,时称妙手。隋文帝爱其才艺,拜车骑将军。炀帝时受命修辇辂,绘制工程图样,画笔极精,并合古代制度,多有改进。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长城、运河等工程皆总其事。后从炀帝征辽东,死于道,时年五十。子阎立德、阎立本皆唐代大画家。
郑法士,吴人,北朝及隋初着名画家,在北周任建中将军,封长社县子,入隋授散官。善画人物,师法南朝梁画家张僧繇。也善画云、水,尤工楼台,每于其间,衬以乔木嘉树,群英芳草,形成早期山水画形式。当时壁画盛行,长安许多寺院均有法士画《神》、《灭度变相》等壁画。画迹有隋官本《擒卢明月像》、《阿育王像》,《北齐畋游像》等十卷,着录于《贞观公私画史》;又《游春苑图》《读碑图》等十件,着录于《宣和画谱》。
杜台卿,字少山,中山曲阳人,杜弼之子。仕北齐,始为奉朝请,后历任司空西阁祭酒,中书黄门郎兼尚书左丞等职,修国史。北齐亡,归乡里,为子弟讲授《礼记》、《春秋》。是年应征入隋。杜台卿博学善文,出任广州长史,经淮阳赴镇,因感于古来江、河、湖、海都有诗赋赞颂,唯淮水无人作赋,遂撰《淮赋》。曾着《玉烛宝典》十二卷、《齐记》二十卷、又有文集十五卷,皆佚。今仅存残《淮赋》。
王谊,字宜君,洛阳人,少有大志,博览群书,能骑善射,周武帝即位时封杨国公,迁内史大夫。从武帝伐北齐,在并州城奋勇护驾,救出武帝。齐平授相州刺史。讨击汾州稽胡,皇弟宇文盛等皆受节度。宣帝即位,惮王谊刚正,出为襄州总管。杨坚为丞相,以王谊为行军元帅讨击司马消难,并击破巴蛮兰雒州的叛乱,以功拜大司徒。杨坚受禅,恩遇弥厚。奉使突厥,归而封郢国公。时上柱国元谐颇失意,王谊与之往来,言语丑恶,被胡僧告发,以致赐死于家,时年四十六岁。
李若,魏郡顿丘人,北齐到隋朝的官员。李平之孙,李谐之子,李蔚之弟。出身魏郡李氏,聪敏,很能传承家业,风采词令,在邺城有名声。因为兄长之事牵连贬居临海。乾明初年,追还,后兼散骑常侍。常为北齐武成帝狎弄,加仪同三司。李若性情滑稽,善于讽诵,多次奉旨咏诗,并让他说外间世事可笑乐的内容。凡所话谈,每多会旨。曾在省中,趋而前却,对答学奏事之象,和士开听说后奏明皇帝。武成帝以斛律金为开国老臣,每次上朝,赐羊车上殿。斛律金曾派人奉启,李若为舍人,误奏在阙下,皇帝下诏命出羊车。李若知到来不了,窃言:“羊车、鹿车迎谁去?”皇帝听说,也笑而不责。韩长鸾等人说他的坏话,于是免官。不久,恢复本官。隋文帝开皇年间,官至散骑常侍。曾参与讨论《切韵》编写原则。卒于秦王杨俊府谘议任上。
杨整,弘农华阴人,北周时期大臣,随国公杨忠之子,隋文帝杨坚同母弟。北周明帝时,凭借父亲军功,任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大将军,袭封陈留郡公。随北周武帝攻打北齐,战死于并州。追赠柱国大将军、司徒公、都督冀定瀛相怀卫赵贝八州军事、冀州刺史。隋朝建立后,追封蔡王,谥号为景。
杨嵩,隋太祖杨忠第四子,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在北周时以其父的军功而得封兴城郡公,早卒,隋文帝受禅称帝后追封杨嵩为道王,追谥为“宣“。因为杨嵩身后无子,隋文帝命滕穆王杨瓒之子杨静过继并袭封道王。
杨瓒,字恒生,一名慧,宗室,为隋文帝杨坚同母弟。杨瓒在北周时因为其父杨忠的军功而得封竟陵郡公,并尚北周武帝妹顺阳公主,后进封邵国公。隋书称杨瓒“贵公子,又尚公主,美姿仪,好书爱士,甚有令名于当世,时人号曰杨三郎。”史载杨瓒于隋文帝称帝前害怕其篡位未成而株连同宗,因此曾数次阴谋图害隋文帝。隋文帝受禅后,封杨瓒为滕王,后拜为雍州牧。未几缘事罢官,以滕王就第闲居,在栗园伴随隋文帝时暴薨,时年四十二。
柳庄,字思敬,河东解人,西梁、隋朝大臣。少有远量,博览坟籍,兼善辞令。初仕西梁萧詧,官至太府卿。西梁灭亡,隋文帝授开府仪同三司,除给事黄门侍郎,赐以田宅。明习旧章,雅达政事。十一年,随军讨伐徐璒,授饶州刺史,甚有治名。卒于官,年六十二。
王世积,字世积,阐熙郡新渼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将领,开府仪同三司王雅之子。容貌魁岸,腰带十围,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北周时期,屡有军功,拜上仪同三司,封长子县公,从大将军韦孝宽平定尉迟迥叛乱有功,拜上大将军。隋朝建立后,出任蕲州总管,参加隋灭陈之战,拜柱国大将军,拜荆州总管,累进上柱国,转凉州总管,册封宜阳郡公,被亲信皇甫孝谐诬告谋反,坐罪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