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九秘2
作者:弓箭在腰   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最新章节     
    桓典带着一大堆文章进入了宣室殿,就发现郑玄,边让,蔡邕,陈琳,荀攸,贾诩,荀悦都在。
    桓典笑着说:“诸位也在啊,今晚可是不寂寞了。”
    众人听见这话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刘辩坐在首座上对着几人说:“诸位今晚就先辛苦了,朕看就从中挑选出九位吧。”
    刘辩看了一眼众人,然后说:“朕打算成立一个国子监,专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虽然说如今有太学,但这些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政务。所以朕成立一个国子监,以后要是太学的学生入朝为官,就必须进入国子监磨练几年,在到地方为官。”
    刘辩的话这是彻底使宣室殿的几人彻底清醒了,他们都有一种预感,可能以后入朝为官,都要像这样考试才行了。
    桓典赶紧问刘辩:“不知陛下,那这察举制和举孝廉还能用吗。”
    刘辩哈哈大笑:“桓师,这个当然能用,察举制和举孝廉我大汉已经用了400年了,朕怎么能轻易废弃。”
    刘辩看他们这么紧张,于是说:“国子监,朕会专门找老师来教导他们政务。而国子监的学子们,也会在平时帮助朝廷处理一些文书之类的事。让他们有个可以实习的机会,难道不好吗。”
    刘辩这话,让几人都没有反驳意见,毕竟这国子监的出现也是为了大汉。
    郑玄看气氛有些沉默,于是说:“诸位我看,咱们就开始吧。”
    “好,那我等就开始。”
    “动手吧,早点弄完,早点回去。”
    很快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大份竹简,不过还好人不多,也就二百多人。要是后世科举那十几万人,估计能把他们吓死。
    刘辩坐在首座上看着他们,在认真观看,自己也随手拿了一份,看了起来。
    刘辩看了一眼,在心中骂道:“这写的是什么玩意,驴头不对马嘴,全篇都是废话。”
    “嗯,这份不错。”蔡邕在一旁说道,然后把自己认为不错的放到一边的桌子上。
    “妙,妙,这份文章写的妙。”郑玄也在那里大呼小叫。
    很快就全部看完了,毕竟八个人看二百多份文章,用不了多长时间。
    刘辩和桓典等人围看着桌子上的36份大家都认为不错的文章。正在思考,应该从中挑选出哪九份。
    刘辩看着剩下没有选中的文章,开口说:“把这些没有选中的人,全部交给兵部,再让兵部对他们进行挑选。能用的就让他们进入参谋司。”
    刘辩在心中想着:“这些人可都是识文断字的人啊 ,让他们去军队做政委 ,这不是正合适吗。”
    刘辩把这36份文章全部看了一遍,在心中也是大概把秘书郎的人选定了下来。毕竟其中有好几个文章写的确实不错。刘辩都认为不错的,那么在应该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陈琳拿着一份对刘辩说:“陛下这份,臣以为写的非常好。”说完就递给了刘辩。
    刘辩一看,也是自己心中所想到其中之一,于是说:“那好这个算一个。”于是刘辩打开竹简后面被密封的名字,一看山阳王粲。
    众人一听王粲这个名字,也就不奇怪了,这王粲少年天才,善于书写文章。
    蔡邕也拿出自己刚刚认为不错的那篇文章:“诸位看看这篇文章。”
    郑玄等人看了看之后也认为不错,就打开名字,发现是士孙瑞的儿子士孙萌。
    蔡邕摸着胡子笑着说:“文始这个孩子少有才学,年十五,就能写的一手好文啊。”
    “还有这个也是不错。”郑玄说完,就把这份文章放在桌子上。
    众人打开一看,河内司马懿。郑玄说道:“河内司马氏家学深厚,有个司马懿也是常理之中。”
    刘辩听见是司马懿的名字,赶紧把文章,拿过来一看,确实是好文章。
    紧接着王凌,法正,河东裴潜,陈群,孟达,邓芝。
    郑玄拿着这九人的文章放到刘辩面前说:“陛下我们挑选的就是这九人。”
    刘辩没有马上去看文章,而是对郑玄几人说:“大家都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臣等告退。”说完几人就全部离开。
    刘辩看着名单上的九人,全部都是未来名正一时的名人啊。
    刘辩对郭平说:“郭平,剩下的27人的文章,要看好了。”
    “啊”
    刘辩打了一个哈欠,想着自己也该睡觉了,于是刘辩突然想起何淑来。
    刘辩自言自语道:“有几天没有去何淑那里了。”
    第二日。
    兴汉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郭平把九人的名字读出。
    “王粲,士孙萌,司马懿,王凌,法正,裴潜,陈群,孟达,邓芝。这九人为秘书郎。”郭平读完后,下面百官顿时一阵哗然。
    “肃静。”
    刘辩看大家都有什么想法似的,开口说:“这九人都是昨夜郑公等人,从中选择的优秀人才。大家也就不用再议论了。”
    “还有,朕想关于昨夜朕提出的国子监的想法,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吧。”刘辩直接绕开秘书郎的话题,把话说到国子监上面。
    司徒王允上前说:“陛下,这国子监的成立,会不会使朝廷加重负担。毕竟又要有不少开支。”
    刘辩听见王允的话,笑着说:“怎么会呢,司徒。朕成立国子监,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
    刘辩又问道马日磾和赵歧:“太尉和司空有什么想法吗。”
    马日磾并不想在这上面和刘辩起冲突,开口说:“臣没有异议。”
    “臣也没有异议。”赵歧说道。
    刘辩看着,三公中的两个没有想法,那么这件事就同意了,于是说:“那这国子监祭酒就由蔡邕为正,荀悦为副。还有陈留王也进入国子监学习。”
    “要是诸位没有别的事,那就退朝吧。”刘辩说,就起身离开。
    “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宣室殿外,九位秘书郎,也已经在殿外等候。
    裴潜看着这些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是十几岁的模样,笑着说:“河东裴潜,见过诸位。”
    “义阳邓芝见过裴兄”邓芝也对裴潜拱手说道。
    邓芝,邓禹之后,原本邓芝是想入蜀地的,路过长安,听说皇帝在招募秘书郎,就想着自己试一试,结果成了。
    “义阳,阁下是大云台邓禹之后。在下扶风法正,见过裴兄,邓兄。”法正也在一旁说着。
    “扶风孟达见过诸位。”孟达笑着对几人说道。
    王凌看见别人都在介绍自己,于是开口说道:“太原王凌,见过诸位。”
    “河内司马懿,见过诸位。”司马懿虽然是这九人中年纪最小,但却是最不好接触之人。
    陈群笑着说道:“颖川陈群,见过几位。”
    王粲和士孙萌并没有向这样介绍自己,主要是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写的文章最好。所以才不会这样自降身份去打理这些人。只是简单开口说。
    “王粲,见过几位。”
    “士孙萌,见过诸位。”
    郭平从宣室殿走出,对九人说:“九位秘书郎,陛下让你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