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百姓们苦啊……
作者:光头李三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最新章节     
    朱翊钧明白,一个后世之君,想要掌握朝廷的兵权,有着很大的难度。
    他还是依靠文官,依靠太监,依靠武勋来一场自上而下的统治。
    这种统治,平常的时刻是稳固的,但若是想要发展变革,就必须将京师的军队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上。
    这是一种态度,同样也是一种帝王权威的体现。
    而掌握京营,在士兵的心中树立权威,第一步,就是要到他们中间去,要赢得人心,要关心士兵的生活,要关心军饷的发放,要提拔基层的有能力,却没有背景的军官……
    当然,一去军营,就要花银子,这笔银子,朱翊钧一直都让冯保攒着,作为前往三大营的赏钱。
    等到自己觉得时机到了,朱翊钧也会对宗藩宗室下手了。
    实际上,朱翊钧一直觉得另外一个时空的满清,在对待宗室亲王的时候,模式是比较健康的。
    大明朝亲王宗室,在建国之初,太祖高皇帝赋予了亲王被赋予一定的军事权力,尤其是在边境地区的亲王可以节制军队,以拱卫边疆。
    在当时,大明朝军威无可抵挡,有“九大攘夷塞王”的说法,当然也有“十三大塞王”的说法,而后,经过四年特殊时期,便是亲王的权力得到限制,大多数是在军权上面体现的。
    在这个时期,担心亲王干政,明朝对亲王的政治活动进行了严格限制。
    亲王不得参与朝廷的具体政务,不能担任重要官职,只能在封地享受尊崇的地位。
    他们在地方享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他们的封地广阔,收取大量的田租和赋税,这也导致了大明朝后期亲王宗室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
    而在后世的满清,满清亲王宗室在军事上的权力相对较小,虽然可以在战争时期担任将领,但他们的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必须听从皇帝的指挥,而且,战争结束后,他们的军权会被迅速收回,以防止其拥兵自重。
    满清亲王宗室在政治上的参与度相对较高,但同样受到严格的控制。他们可以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参与国家决策。然而,皇帝对他们的权力进行了严密的监督。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满清的宗室都在京师,并且他们手中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约束他们在地方敛财等事情的发生。
    而大明朝的亲王们,满地开花,在地方上霍霍老百姓,并且,当地的官府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
    大明朝实行世袭罔替的制度,亲王的子孙后代都可以继承爵位,导致亲王宗室的人数越来越多。
    朱翊钧这一生,只想搞三条内政,第一条是开海,现在正在做,而第二条,便是税制改革,张居正在做,第三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他决定放在自己大婚之后,有了子嗣在做,也就是对大明朝宗室改革。
    每当无眠的夜晚,朱翊钧都在想着该如何改。
    他现在心中也有了初步的打算。
    调整爵位制度,限制爵位传承代数……
    比如亲王爵位只允许传承三代,三代之后降为郡王,郡王爵位传承两代,两代后降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只存在一代,他的子嗣,不再享有爵位待遇,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减少有爵位的宗室人数
    逐步降低各级爵位宗室的俸禄标准。对于亲王、郡王等高爵位宗室,大幅削减其俸禄额度;将军及以下爵位宗室的俸禄也相应减少,并且从原本的粮食粟米的俸禄,转变成了白银货币。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各地的宗室封地进行清查,收回非法侵占地土地,若是能在进一步, 便不允许藩王们拥有土地,以后,在封的藩王,只给票子房子,不给土地赏赐
    当然做了这么多的限制之后,对宗室的管理,也要放松了,鼓励宗室子弟从事各种职业,不再仅仅依赖爵位和俸禄生活,除亲王郡王之下,宗室子弟提供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为官,在军队当兵,以及经商的机会。
    当然,现在的这些,大多数都是朱翊钧前期的一个设想。
    正如张居正所说的,他们要自绝于朝廷诸官,而朱翊钧若是改变了宗藩制度,那也是自绝于宗室,所面临的困难,比张居正只多不少。
    而且,这件事情,朝中百官谁也不能主导,只能由朱翊钧亲自下场……
    老朱家的事情,只有老朱家的人才能做。
    即便是内阁首辅,在面对宗藩问题时,也说不上话……
    当然,若是大明朝在数代后,还是没有逃脱封建王朝三百年定律,亡了的话,朱翊钧可能就会因此背锅,就是因为他限制了宗室的力量,导致社稷遇到危难的时候,宗室没有力量帮助朝廷。
    但朱翊钧却清楚,汉分东西,险些三续,他们的宗室力量并不强大,却能成就华夏历史历朝历代都未曾成就的佳话,传奇……
    而大明朝却无南北之分,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之后,便已经亡了……那个时候的宗藩是有实力的,可他们却没有创造出汉朝时的千古佳话。
    若是变革之后,宗室子弟,五代六代之后,成了普通人,而后,通过科举做了官,通过分家当了农民,或者通过手艺编了草鞋,弄不好,还有翻盘的可能。
    张居正难,朱翊钧又何尝不难。
    大明朝建国两百余年,已经走到历史的分界线。
    都要难,才能换取再次伟大起来的机会。
    沉思许久之后,朱翊钧看向了冯保:“大伴……”
    冯保闻言,赶忙躬身:“奴婢在。”
    “张养浩,有词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朕问你,我大明朝百姓苦不苦。”
    冯保听到之后,显得有些慌乱:“陛下,奴婢在宫里面当差,想的事情都是怎么给陛下好好的办事,好好的伺候陛下,我大明朝的百姓们苦不苦,这个,陛下您应该问张居正。”
    这个问题,谁敢回答啊。
    而冯保的这套说辞,以否定来肯定。
    “张养浩途径潼关,看到此地山河险要,他目睹秦汉时期的辉煌宫殿如今都已化为尘土,秦朝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这些工程劳役繁重,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多少人死在长城下,死在宫室间,这是在兴盛之时,可等到秦朝灭亡,战乱频发,百姓更是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所以他认为无论王朝兴衰,受苦的始终是百姓……”
    “而朕在读完这词后,便发下宏愿,以民为本,在朕这里,绝不会是一句空话,朕要,真真正正的做到以民为本,朕要让百姓,在我大明兴盛之时,安居乐业,享受繁华,朝廷要有银子,前面的银子都是省出来的,咱们的长城修起来,以后都要朝廷花钱来办,什么徭役,终究一日,朕要废除了他……”
    “若是能活到太祖爷的年龄,朕肯定能做到……”
    听着朱翊钧的话,冯保是热泪盈眶,而张鲸却因为读书少,感受不到张养浩词曲的感情,这个时候,同样体会不到皇帝陛下的感情……
    “陛下,百姓们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