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贤也不甘示弱,争功的心人人都有。
\"老臣也愿意为陛下排忧解难,为大明出一份绵薄之力。恳求陛下恩准,让老臣带领乙京营的兵马出击,一定不让清奴越过防线,不然老臣绝不班师回朝!\"
朱由校的眼神像锋利的刀子一样,紧紧盯着张维贤,让后者不由得心里一阵慌。
\"大明的乙京营还在吗?\"
他一字一句地说,话里的怀疑让人心里一震。
\"大明的乙京营,真的还在吗?\"
朱由校又问了一遍,不让人逃避。
张维贤终于扛不住压力,跪着往前挪了几步,坦白道:
\"臣有疏忽职守之罪。\"
实际上,尽管乙京营早就破败得不像样,被清蒙铁骑重创过,加上士气低落、逃跑的人多。
但清奴撤退的时候,虽然不成气候,却还没完全消失。
要是因此就说乙京营没了,那就太短视了。
仔细算算,乙京营虽然损失惨重,但清奴来犯时,除了老弱病残,能上战场的还是有一些的。
可悲的是,很多人一听到点风吹草动就四散奔逃,脱下盔甲,又变回了平民,和往常一样。
平时,他们本来就只是普通老百姓,只有每月那么几天集合训练的时候才能勉强算是军人。
相比较朱由校训练出来的甲京营来说,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这些人。
平日里或者做点小生意,或者给大户人家当苦力,混口饭吃。
说到粮饷,问这个问题的人显然没体验过大明军营的艰难。
军营里,除了将领身边的亲信,还有几个人能拿到全额的粮饷?
能拿三成就算走运了。
乙京营现在这种情况,自然难以依靠他们去打仗,但要想彻底消灭这股力量,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挨家挨户查,而他们平时的身份正好是最好的掩护。
等到清奴退出了城池,那些以前的乙京营士兵又穿上了盔甲。
张维贤竟然想带着这支残破的乙京营军队,去追赶清奴的铁蹄,这让朱由校忍不住怀疑:
英国公张维贤,你到底是在给清奴送人头、给自己捞战功,还是打算用虚张声势来糊弄我?
早些时候,张维贤可能对朱由校的态度嗤之以鼻,就算皇上不满意,最多也就是让他回家养老。
但是对着这位年轻的王爷,张维贤不敢再小看了,也不敢敷衍了事。
只是因为一时贪图眼前功名,头脑发热而已。
朱由校这一瞪一问,像是冷水当头浇下,让张维贤猛然醒悟,连忙趴在地上认错。
\"命令西山大营的张将军,带领三万精兵跟上,密切注意清奴八旗的动静,不要轻易开战,只要把他们赶出去就行了。”
“如果他们有异常举动,马上拖住他们,等京城局势稳定,安顿好受战火影响的老百姓后,朕会亲自带领剩下的部队去解决他们。\"
\"遵命。\"
曹公公飞快地记了下来,立刻传给了西山大营的张将军。
首辅顾大人讲完话,眉毛眼睛间透出赞赏的意思。
“说真的,碧霞考虑得确实周到。”
“西山大军的骑兵所向无敌,这说明张将军带兵有一套,再加上他是张继光的后代,用兵之道自然是出神入化。”
“让张将军领兵追击,我也非常赞同,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殿堂里静悄悄的,没人敢开口。首辅大人看这情况,更加意气风发了。
“不过呢,张将军是个武人,和地方上的文官打交道,可能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要不我亲自去指挥吧,虽然我年纪大了点,但那些地方官应该不敢乱来。”
孙承宗老脸微微发热,这可是个肥差事,而顾首辅想着自家钱库空荡荡的,也是拼了。
对他来说,面子哪有银子值钱呢?
大臣们听了首辅大人的这番话,心里五味杂陈,不愧是首辅啊,能这么不顾面子,真是别人比不了的。
皇上朱由校听了这“豪言壮语”,差点笑出来,可又没办法,只好让他继续当首辅,权当摆设了。
“张将军领兵打仗没问题,地方官的事,首辅就别操心了。”
“大军里不是有宫里派去的监督官吗?真有人敢闹事,就让他想想自己的脑袋还稳不稳。如果不安分,我自然会给他们找个好去处。”
“这样最好了。”
顾首辅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可惜失去了轻松赚钱的机会。
但他接着说,“老臣其实是担心大军的粮草供应,愿意全力帮助解决。”
皇上微笑着说:“既然顾卿有这个心,我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你了。”
“皇上放心,老臣一定办得利利索索的。”
顾首辅拍胸脯保证。
“那么,我南巡前的各种准备,就辛苦顾卿多费心了。”
顾首辅一听,愣了一下。
皇上南巡的准备工作,哪里有好处可图?
费力不讨好,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但话已经说出去了,怎么收回来?
他要维护的不只是面子,还有皇上心目中的形象。
“臣遵旨。”
接到命令后,顾首辅恍然大悟,皇上南巡,目的到底是什么?
一国之君,怎么能轻易离开京城?
“皇上,张将军完全可以应对,北方敌人这次吃了大亏,应该不会久留。皇上何必亲自离开京城呢?”
“朕的身体千金难买,不能轻举妄动,免得影响国家根基。”
首辅大人难得露出笑容,劝说的话语真诚恳切。大臣们这次居然罕见地一致。
“希望皇上以国家为重。”
“我夜里梦见了先祖,想南下去祭祀皇陵,没想到北方敌人突然来袭。”
“为了保卫京城,只能让皇后先南下,我独自守在京城里。”
“皇后受了惊吓,京城也遭受了损失,我心里痛得很。”
“现在北方敌人即将退走,我想亲自带他们出关,京城安顿好之后,再南下,拜祭先帝的陵墓,表达我的孝心。你们怎么看?”
顾首辅第一个发言,定了调子:“皇上您的孝心感天动地,我们和百姓都感到高兴。”
大臣们跟着附和。